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真题】中考化学挑战压轴题专项练习
中考化学挑战压轴题专项练习8 鉴别、共存、除杂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挑战压轴题专项练习8 鉴别、共存、除杂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下列除去杂质,如表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压轴题08 鉴别、共存、除杂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KCl
KCl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2.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Fe
Cu
足量的稀盐酸
B
NaCl固体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3.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氯化钠
硝酸钾
加入适量水,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B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
铜
氧化铜
滴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D
硝酸钾溶液
碳酸钾
滴加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OH
Ca(OH)2
适量的Na2CO3
C
Cu
Fe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D
CaO
CaCO3
高温煅烧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C)
在氧气流中灼烧
B
B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D
NaCl(CaCl2)
通入CO2,过滤
6.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
NaH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
D
Mg
Cu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7.如表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食盐水(泥沙)
过滤
B
CO2(CO)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
H2(CO2)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
D
KClO3(KCl)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B
KCl
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
足量的水
B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D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10.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炭粉
CuO
空气中加热
B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C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
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11.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
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C.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D.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
12.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熟石灰鉴别(NH4)2SO4和K2SO4两种化肥
C.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HCl、MgSO4、NaOH
B.NaCl、Ba (OH)2、Na2CO3、Na2SO4
C.H2SO4、FeCl3、NaOH、NaCl
D.K2SO4、Na2CO3、BaCl2、HCl
14.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本组试剂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石灰水 纯碱溶液 稀盐酸
B.稀盐酸 稀硫酸 纯碱溶液
C.石灰水 烧碱溶液 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 硝酸钾溶液 食盐水
15.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棉线与羊毛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硝酸铵与氯化钾
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BaCO3与NaCl
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可溶
D
NaOH与K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1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 NaOH MgCl2 NaNO3
B.稀HCl K2CO3 BaCl2 Na2SO4
C.FeCl3 KOH KNO3 NaCl
D.MgSO4 KOH KNO3 稀H2SO4
17.可一次性鉴别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NaOH溶液的试剂是( )
A.Ca(OH)2溶液 B.稀HCl
C.稀H2SO4 D.AgNO3溶液
18.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KOH三种溶液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鉴别(NH4)2SO4与K2SO4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C.只用稀盐酸可鉴别Fe2O3、CuO、C、Fe四种固体
D.NH4NO3、NaOH、CuSO4、CaCO3四种白色固体,只用水即可鉴别
19.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方案
A
AgCl和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B
碳酸氢铵和食盐
扇闻气味
C
NaOH和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D
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2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Cl、BaCl2、NaCl
B.FeCl3、HCl、NaCl、NaOH
C.H2SO4、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2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鉴别物质的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
B
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两种化肥
加入熟石灰,研磨
22.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
A.Mg2+、Na+、SO42﹣、Cl﹣ B.Ca2+、Fe3+、Cl﹣、NO3﹣
C.Na+、K+、NO3﹣、HCO3﹣ D.Al3+、Na+、OH﹣、Cl﹣
23.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a2+、NO3﹣、H+、CO32﹣ B.Fe3+、SO42﹣、OH﹣、Cu2+
C.Ag+、Ba2+、Cl﹣、NO3﹣ D.Cl﹣、Mg2+、NO3﹣、H+
24.下列离子能在pH=0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Ba2+、OH﹣、NO3﹣ B.Na+、K+、SO42﹣、HCO3﹣
C.Ca2+、NH4+、Cl﹣、PO43﹣ D.Na+、Cu2+、Cl﹣、NO3﹣
25.在含有大量的OH﹣、Na+、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H+ B.CO32﹣ C.Ag+ D.Mg2+
2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NO3﹣ B.NH4+、OH﹣、Cl﹣
C.Fe3+、Na+、OH﹣ D.Ca2+、K+、CO32﹣
2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Ag+、NO3﹣、Cl﹣ B.H+、Ba2+、Cl﹣、CO32﹣
C.H+、NH4+、NO3﹣、SO42﹣ D.Na+、K+、MnO4﹣、NO3﹣
28.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K+、MnO4﹣、Na+ B.Na+、Ba2+、NO3﹣、SO42﹣
C.Na+、K+、NO3﹣、Cl﹣ D.H+、Mg2+、Cl﹣、CO32﹣
29.在pH=l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Mg2+、Cl﹣、Na+ B.K+、Ba2+,OH﹣、NO3﹣
C.Mg2+、Cu2+、Cl﹣、SO42﹣ D.Na+、Cl﹣、Ba2+、SO42﹣
30.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Cu2+、Cl﹣、CO32﹣ B.Ba2+、K+、Cl﹣、NO3﹣
C.NH4+、Na+、Mg2+、SO42﹣ D.Ag+、Cl﹣、K+、NO3﹣
31.下列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AgNO3
加入适量的KCl溶液过滤
B
除去CaO(CaCO3)
加水溶解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3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相应目的且合理可行的是( )
A.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分离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制备Fe(OH)3: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向两瓶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3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点燃
B
鉴别NaOH、NH4NO3、NaCl固体
用水检验
C
鉴别棉线、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昧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34.以下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完全反应)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过滤
C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D
制取硫酸铁溶液
给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35.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不另加试剂就可鉴别KOH、(NH4)2SO4、MgCl2、HCl四种溶液
B.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再将固体加热
C.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固体,先加适量的盐酸,再蒸发
D.Ba2+、HCO3﹣、NO3﹣、Na+四种离子可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3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验证甲烷中含有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鉴别化肥KNO3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检验Ca(OH)2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后过滤,向滤液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3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铜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抽丝灼烧,闻气味
38.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制备CaCO3: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HCl四种溶液,不需添加其他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39.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KCl(K2CO3)固体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C
C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空气中NaOH变质程度
检验
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加酚酞,观察现象
4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目的
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
操作
现象
溶液变蓝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结论
该溶液是碱溶液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目的
C.验满氧气
D.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操作
现象
带火星木条复燃
甲瓶口出现白烟,乙瓶口无明显现象
结论
氧气已收集满
甲瓶中是浓盐酸,乙瓶中是浓硫酸
参考答案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KCl
KClO3
加水溶解,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答案】D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O3、KCl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
2.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Fe
Cu
足量的稀盐酸
B
NaCl固体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答案】A
【解析】A、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Cl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A。
3.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氯化钠
硝酸钾
加入适量水,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B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
铜
氧化铜
滴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D
硝酸钾溶液
碳酸钾
滴加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烘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钾能与过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OH
Ca(OH)2
适量的Na2CO3
C
Cu
Fe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D
CaO
CaCO3
高温煅烧
【答案】A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H)2能与适量的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C、Fe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C)
在氧气流中灼烧
B
B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D
NaCl(CaCl2)
通入CO2,过滤
【答案】A
【解析】A、C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6.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
NaH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
D
Mg
Cu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答案】C
【解析】A、NaHCO3和NaOH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Mg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7.如表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食盐水(泥沙)
过滤
B
CO2(CO)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
H2(CO2)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
D
KClO3(KCl)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答案】D
【解析】A、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杂质,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B
KCl
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A、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带入新的杂质硝酸钠,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得到氯化钾,该选项方法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除去杂质一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除去锌后带入铁,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
足量的水
B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D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答案】D
【解析】A、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C、氯化氢能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D、稀硫酸能与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错误。故选:D。
10.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炭粉
CuO
空气中加热
B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C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
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A、炭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灼热的炭层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无需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1.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
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C.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D.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无法鉴别,故A错误;
B、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燃烧都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无法鉴别,故B错误;
C、酒精具有芳香味,汽油具有刺激性的气味,蒸馏水没有气味,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氨气,硝酸钠不反应,可鉴别出硝酸钠,但无法鉴别氯化铵和氢氧化钾,故D错误;故选:C。
12.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熟石灰鉴别(NH4)2SO4和K2SO4两种化肥
C.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D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铵盐遇碱会产生氨气,钾肥不能,因此可通过与碱混合对其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
C、灼烧时羊毛有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因此可通过灼烧的方式对其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
D、分酚酞遇到氯化钠和盐酸都不会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HCl、MgSO4、NaOH
B.NaCl、Ba (OH)2、Na2CO3、Na2SO4
C.H2SO4、FeCl3、NaOH、NaCl
D.K2SO4、Na2CO3、BaCl2、HCl
【答案】B
【解析】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B。
14.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本组试剂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石灰水 纯碱溶液 稀盐酸
B.稀盐酸 稀硫酸 纯碱溶液
C.石灰水 烧碱溶液 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 硝酸钾溶液 食盐水
【答案】A
【解析】A、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石灰水;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稀盐酸、稀硫酸能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产生气体,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无明显变化,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无法鉴别硝酸钾溶液、食盐水,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A。
15.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棉线与羊毛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硝酸铵与氯化钾
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BaCO3与NaCl
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可溶
D
NaOH与K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D
【解析】A、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钾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错误。
C、NaCl易溶于水,碳酸钡难溶于水,用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可溶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NaOH与K2CO3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 NaOH MgCl2 NaNO3
B.稀HCl K2CO3 BaCl2 Na2SO4
C.FeCl3 KOH KNO3 NaCl
D.MgSO4 KOH KNO3 稀H2SO4
【答案】C
【解析】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KOH、MgSO4,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再将过量的KOH、MgSO4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硫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镁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
17.可一次性鉴别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NaOH溶液的试剂是( )
A.Ca(OH)2溶液 B.稀HCl
C.稀H2SO4 D.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BaCl2溶液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BaCl2溶液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H2SO4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OH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KOH三种溶液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鉴别(NH4)2SO4与K2SO4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C.只用稀盐酸可鉴别Fe2O3、CuO、C、Fe四种固体
D.NH4NO3、NaOH、CuSO4、CaCO3四种白色固体,只用水即可鉴别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和氢氧化钾在溶液中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B、(NH4)2SO4与K2SO4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分别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和无现象,能鉴别,故正确;
C、氧化铁、氧化铜、炭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黄色的溶液,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溶液,与铁粉反应能够生成气体(氢气)和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与炭粉不反应,故四者中加入一种试剂可以鉴别,故正确;
D、利用四种物质溶于水时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可进行区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可以区分,故正确。
故选:A。
19.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方案
A
AgCl和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B
碳酸氢铵和食盐
扇闻气味
C
NaOH和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D
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A、NaCl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用加水观察是否溶解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食盐没有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NaOH和Na2CO3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Cl、BaCl2、NaCl
B.FeCl3、HCl、NaCl、NaOH
C.H2SO4、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D
【解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MgSO4溶液与NaOH、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D。
2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鉴别物质的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
B
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两种化肥
加入熟石灰,研磨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鉴别,故A方法正确;
B、分别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气体的是一氧化碳,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种气体,故B方法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C方法正确。
D、铵盐遇碱都会放出氨气,鉴别的物质都不属于铵盐,不能区分,故方法错误。
故选:D。
22.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
A.Mg2+、Na+、SO42﹣、Cl﹣ B.Ca2+、Fe3+、Cl﹣、NO3﹣
C.Na+、K+、NO3﹣、HCO3﹣ D.Al3+、Na+、OH﹣、Cl﹣
【答案】A
【解析】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C、HCO3﹣与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OH﹣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3.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a2+、NO3﹣、H+、CO32﹣ B.Fe3+、SO42﹣、OH﹣、Cu2+
C.Ag+、Ba2+、Cl﹣、NO3﹣ D.Cl﹣、Mg2+、NO3﹣、H+
【答案】D
【解析】A、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OH﹣、Cu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错误。
C、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4.下列离子能在pH=0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Ba2+、OH﹣、NO3﹣ B.Na+、K+、SO42﹣、HCO3﹣
C.Ca2+、NH4+、Cl﹣、PO43﹣ D.Na+、Cu2+、Cl﹣、NO3﹣
【答案】D
【解析】pH为0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酸性溶液中的H+与溶液中的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a2+、PO4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5.在含有大量的OH﹣、Na+、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H+ B.CO32﹣ C.Ag+ D.Mg2+
【答案】B
【解析】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Cl﹣、Ag+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NO3﹣ B.NH4+、OH﹣、Cl﹣
C.Fe3+、Na+、OH﹣ D.Ca2+、K+、CO32﹣
【答案】A
【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Ag+、NO3﹣、Cl﹣ B.H+、Ba2+、Cl﹣、CO32﹣
C.H+、NH4+、NO3﹣、SO42﹣ D.Na+、K+、MnO4﹣、NO3﹣
【答案】C
【解析】A、Ag+、Cl﹣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Ba2+与CO32﹣结合,分别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MnO4﹣的水溶液显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8.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K+、MnO4﹣、Na+ B.Na+、Ba2+、NO3﹣、SO42﹣
C.Na+、K+、NO3﹣、Cl﹣ D.H+、Mg2+、Cl﹣、CO32﹣
【答案】C
【解析】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MnO4﹣的水溶液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H+、Mg2+分别与碱性溶液中的OH﹣能结合成水、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9.在pH=l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Mg2+、Cl﹣、Na+ B.K+、Ba2+,OH﹣、NO3﹣
C.Mg2+、Cu2+、Cl﹣、SO42﹣ D.Na+、Cl﹣、Ba2+、SO42﹣
【答案】A
【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H+、O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D、SO42﹣、Ba2+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0.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Cu2+、Cl﹣、CO32﹣ B.Ba2+、K+、Cl﹣、NO3﹣
C.NH4+、Na+、Mg2+、SO42﹣ D.Ag+、Cl﹣、K+、NO3﹣
【答案】B
【解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Cl﹣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1.下列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AgNO3
加入适量的KCl溶液过滤
B
除去CaO(CaCO3)
加水溶解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A
【解析】A、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得到硝酸钾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活性炭不能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相应目的且合理可行的是( )
A.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分离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制备Fe(OH)3: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向两瓶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C
【解析】A、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CO2,应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加适量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氯化钡,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C、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洗涤、干燥,能用于制备氢氧化铁,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
D、Ba(NO3)2溶液能与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硝酸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但不能向两瓶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应取样再滴加,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C。
3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点燃
B
鉴别NaOH、NH4NO3、NaCl固体
用水检验
C
鉴别棉线、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昧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OH、NH4NO3、NaCl固体分别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后闻气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盐酸能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4.以下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完全反应)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过滤
C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D
制取硫酸铁溶液
给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答案】A
【解析】A、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完全反应)的混合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能分离出二氧化锰;滤液蒸发结晶,能分离出氯化钾,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均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微热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生成硫酸铁,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5.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不另加试剂就可鉴别KOH、(NH4)2SO4、MgCl2、HCl四种溶液
B.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再将固体加热
C.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固体,先加适量的盐酸,再蒸发
D.Ba2+、HCO3﹣、NO3﹣、Na+四种离子可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A
【解析】A、两种物质相互混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氢氧化钾和硫酸铵两种物质,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和氯化镁两种物质,因此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钾、硫酸铵和氯化镁,另外一种物质是盐酸,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氧化铜带入铜,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先加适量的盐酸,再蒸发,最终得到氯化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pH=2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能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3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验证甲烷中含有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鉴别化肥KNO3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检验Ca(OH)2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后过滤,向滤液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答案】C
【解析】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能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因为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甲烷、氢气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不能验证甲烷中含有H2,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NH4Cl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硝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取样,加水溶解后过滤,滤液中不含碳酸钙,向滤液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检验是否变质,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C。
3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铜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抽丝灼烧,闻气味
【答案】D
【解析】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都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38.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制备CaCO3: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HCl四种溶液,不需添加其他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答案】C
【解析】A、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不能用于制备CaCO3,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溶液,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由于有固体参加反应、有气体生成,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
D、分离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对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均应进行蒸发,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C。
39.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KCl(K2CO3)固体
除杂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C
C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空气中NaOH变质程度
检验
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加酚酞,观察现象
【答案】C
【解析】A、CO、CH4气体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的是甲烷,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K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Cl2和NaCl均易溶于水,用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的方法不能进行分离,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BaCl2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加酚酞,观察现象,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4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目的
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
操作
现象
溶液变蓝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结论
该溶液是碱溶液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目的
C.验满氧气
D.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操作
现象
带火星木条复燃
甲瓶口出现白烟,乙瓶口无明显现象
结论
氧气已收集满
甲瓶中是浓盐酸,乙瓶中是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显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B、由于铜片上的是白磷,热水中的是红磷,没有可比性,不能探究燃烧条件,该选项不正确;
C、集气瓶口处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该选项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是白烟,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文件包含专题0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原卷版docx、专题0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解析版),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