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扬州慢》课件4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040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备课课件ppt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 姜夔(kuí) 介绍扬州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扬州人杰地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纵游淮南 (唐)张祜hù 十里长街市井连, 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1] 。注:禅智、山光,皆寺名,地处扬州市郊,所在地风景绝佳,宜作墓地 。 《赠别》其一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解释】 身姿轻盈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像二月的豆寇花一样娇美。春风中走遍了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所见女子都不如她漂亮。扬州风光瘦西湖瘦西湖瘦西湖钓鱼台五亭桥 花 柳 迎 春 桥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长堤春晓文昌阁扬州炒饭杜牧诗四首题扬州禅智寺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遣 怀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烟花三月 - 童丽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翻译】: 我来到禅智寺,这里刚刚下过雨,蝉声又响起来了,松树和桂树都在萧瑟的风中飘摇。青苔满布着寺前的台阶,鸟儿还在这里流连徘徊。傍晚时分的雾气从茂密的树林之中升起,夕阳慢慢落到小楼那边去了。看到这满眼清幽寂静的景色,谁能想到越过寺前竹林西边的小路就到了那歌乐繁华的扬州呢?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翻译:飘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载酒而行。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赏细腰轻盈。十年扬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场春梦;留连青楼,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2.掌握对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学习目标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意蕴。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词人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扬州慢》。词中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文本解读小序中哪一句话揭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西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 黍,一种农作物;离离,繁茂貌。 《黍离》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黍离”之悲 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繁茂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后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①表崇拜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③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清”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劫后的空城。暮气苍茫,“清角吹寒”已为名都沦落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哀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虚写)(实写)小结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虚拟想象,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昔今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空城名都“黍离之悲”虚实结合对比荒芜破败 繁华热闹 整体把握全诗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尝试背诵总结:上阕写眼前实景,写出了扬州战后的萧条景象。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战争的爱国之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下阙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令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翻译】: 我来到禅智寺,这里刚刚下过雨,蝉声又响起来了,松树和桂树都在萧瑟的风中飘摇。青苔满布着寺前的台阶,鸟儿还在这里流连徘徊。傍晚时分的雾气从茂密的树林之中升起,夕阳慢慢落到小楼那边去了。看到这满眼清幽寂静的景色,谁能想到越过寺前竹林西边的小路就到了那歌乐繁华的扬州呢?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解释】 身姿轻盈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像二月的豆寇花一样娇美。春风中走遍了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所见女子都不如她漂亮。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翻译:飘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载酒而行。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赏细腰轻盈。十年扬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场春梦;留连青楼,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比较阅读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试从所写内容、感情、风格、手法方面比较异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扬州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因“空”而“惊”,自胡马窥江去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评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何谓黍离之悲,诗词大意,旨为悲旨黍离之悲,情为悲情予怀怆然,空城名都,全词主旨,对比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姜夔及其词,《扬州慢》姜夔,破败荒凉,繁华热闹,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