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6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6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96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含答案)
展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不出来 登时:立刻,立即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来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全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 照例 油馍 朦胧 茂腾腾
B.怠慢 领域 瞳仁 静穆 闹嚷嚷
C.震撼 恬静 思慕 宽慰 马前卒
D.辐射 缭原 踊跃 偏僻 羊羔羔
4.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归省(shěng) 絮叨(xù) 挑衅(xìn)
B.亢奋(kǎng) 逻辑(jí) 闲逛(guàng) 旌旗(jīn)
C.踊跃(yǒng) 踱步(dù) 家眷(juàn) 脸颊(xiá)
D.欺侮(wǔ) 蓬勃(péng) 耳畔(pàn) 战栗(lì)
6.【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7.下列对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敬”字是隶书,形态方扁舒展,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敬字当先。
B.第二幅“礼”字是楷书,形态端正挺拔,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礼物丰厚。
C.第三幅“和”字是行书,形态饱满流畅,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和谐友善。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诗人描绘团聚的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窑洞、红窗花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C.“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出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遏力的zhǔ fù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气恼( ) 絮叨( ) zhǔ fù( ) 装模装样(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文中“宽慰”的意思是: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请依据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它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为乡愁照明……心灵,在除夕夜得以回归;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谐,在除夕夜得以绽放!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2.结合选文第二段内容分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阅读《社戏》中节选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3.【甲】段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4.【乙】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和描写方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甲】【乙】两段都有描写船快的句子,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一处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16.阅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A、(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B、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 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将戏台喻为“仙境” “仙山楼阁”,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
17.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 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
(3)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
(4)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
18.文中说:“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19.给下面形近字组词。
躁________ 燥________ ;摹________ 蓦________ ;恬________聒________
渺________ 缈________ ;绊________畔________ ;晦________悔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6.D
7.B
8.D
9.nǎo dao 嘱咐 mú 遏力 竭力 宽解安慰
10.【示例】亲情, 在除夕夜得以加深
1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12.示例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 一切亮光之中,我爱收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示例2:“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更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13.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现了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月夜航行图。
14.运用比喻的修辞、侧面(间接)描写、生动的动词“蹿”,表明船行驶速度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15.正面描写:不多久,松柏林早就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 侧面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6.表现了“我”对社戏的喜爱与依恋之情„
17.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景物描写 (4)动作描写
18.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 半点儿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的源泉。
19.急躁 干燥 描摹 蓦然 恬静 聒噪 渺小 缥缈 羁绊 湖畔 晦暗 后悔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