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习题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习题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森祥,农民的儿子,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按时摇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读下面语句,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字。(1)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____(A.tà B.tā)黄泥。黄泥是用来砌____(A.qì B.qī)缝的,这种黏__B__(A.zhān B.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____(A.chān B.càn C.shǎn)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2)父亲叮____(A.嘱 B.瞩)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3)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____(A.窜B.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微不足道 烦燥不安 宽敞 阴凉 B.一起一浮 高低不齐 耀眼 兴奋C.大庭广众 失去生机 烟瘾 筹划 D.言外之意 经力旺盛 尴尬 瞬间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形容驯服、服从的样子)B.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非常大的庭院内有很多人)D.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台阶》作者________,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本文以一个___________为叙述者,叙述了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描写了一位倔强、有自信心、永不服老的典型农民形象,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1)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 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2)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有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3)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
6.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 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7.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示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读图】观察右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儿子也端来盆水,要给爸爸洗脚,整个画面温馨、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岁月钟声汪曾祺 ①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的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③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④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 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 ⑤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⑥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⑦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⑧秋天,詹大胖子扫梧桐叶。学校有几棵梧桐。刮了大风,刮得一地的梧桐叶。梧桐叶子干了,踩在上面沙沙地响。 ⑨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他还帮先生印考试卷子。詹大胖子推油印机滚子,先生翻页儿,考试卷子印好了,就把蜡纸点火烧掉。烧油墨味儿飘出来,坐在教室里都闻得见。 ⑩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绩单装
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 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⑪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除了摇上课铃、下课铃,——打上课钟、下课钟之外,是他卖花生糖、芝麻 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 ⑫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 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詹大胖子的糖不卫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
⑬但是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⑭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⑮詹大胖子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平静。 ⑯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⑰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⑱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夏天,到处长了很高的草。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⑲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⑳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感·形象】8.史家传统的记人笔法是“不虚美,不隐恶”,作者也将詹大胖子这个人物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这一人物的优缺点都很鲜明。阅读文章,根据下列提示分别概括体现詹大胖子优点与缺点的事各一件。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他每天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提醒学生上课:①____________。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背学校规定,私自卖糖给学生
(2)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回响”一词传神地写出高北溟老师所授的归有光的古文,对“我”写作产生的影响之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探·写法】1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五小的校歌,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结构上:开篇的校歌引出五小,引出心心念念的一切回忆;结尾的校歌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行文结构更严谨;内容上:校歌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热爱(眷恋;怀念);对母校(老师)的感激(感恩);对少年的期望(希望少年不要忘记母校、老师的恩情)。
【悟·主旨】11.结合全文内容,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探究标题“岁月钟声”的丰富内涵。
示例:本文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就读的县立第五小学,那里有美丽的环境,令人尊敬的老师,平凡的校工詹大胖子,他乐于助人而又有很多的小缺点,那段时间生活简单而又美好。而詹大胖子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负责上下课的钟声,这一次次的钟声,记录了作者当时那段平凡而又令人怀念的生活,同时,又见证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很多年之后,作者再次回到这里,原
原来熟悉的一切都没有了,岁月就像一口钟,在它之后,一切都在默默地改变,但心中美好记忆,却能永远存留。一次次敲响本文借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曾经那段美好岁月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这所小学和恩师的深深感恩。从这篇文章我感受到要好好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一切都会改变,只有记忆是永恒的。
《司马法》①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②:“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 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③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注释】①《司马法》:古代兵书,现仅存一卷五篇。②《易》曰:引自《易经·萃卦》。③徐偃王:相传为周穆王时徐国的国君,以仁义治国,江淮诸侯顺从他的大约有三十六国。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天下虽安( ) (2)君子以除戎器( )(3)兵不可废( ) (4)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故 明 王 之 制 国 也 上 不 玩 兵 下 不 废 武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因此身体可以得到平安,国家可以得到保全。
15.请说说你对“忘战必危”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虽然我们国家的内部环境安定繁荣,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浴血牺牲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我们要好好学 习,苦练本领,为保卫国家安定、世界和平出一份力!
【参考译文】《司马法》上说:“国家即使再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易经》说:“君子要去掉武器,但是不能忘记防备。”军事不可以随意,随意就没有威严;武器不能废弃,废弃就导致敌人来。以前吴王夫差好战灭亡了,徐国的偃王没有重视军事也灭亡了。因此英明的大王治理国家,不随意动兵,不放弃武备。《易经》说:“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因此身体可以得到平安,国家可以得到保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作业ppt课件,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2台阶ppt、父亲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确小说的结构,小说三要素,父亲一辈子的追求,崇敬怜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