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4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4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8944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
展开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7.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11.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
15.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6.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8.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9.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
20.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
③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a、b两种草履虫进行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并测得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右上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
B.在自然条件下,a、b可以共存,b草履虫的数量不一定多于a
C.在该实验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
D.无论什么条件下,b草履虫的生存能力都一定高于a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调查某环境中某种蝗虫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状况下,每年的λ值保持不变,且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
B.某海滩黄泥螺现存量约为4 000吨,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400吨,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4 000吨
C.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子同化的能量去向应包括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通过狼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流入狼体内的能量
D.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狼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要消耗草100 kg
4.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
5.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3 kJ/(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小
C.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
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
B.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
7.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三、非选择题
8.(2018全国Ⅲ理综)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通常植物根系对N的吸收是通过 运输完成的。
9.淡水养殖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非常普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2)某淡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鲢鱼,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鲢鱼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植物提供1.0×103 kJ的能量,其中鲢鱼获得的能量为1.0×102 kJ,鳙鱼的食物1/2 来自浮游植物,1/2来自浮游动物,则鳙鱼最多获得能量 kJ。调查鲢鱼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 。
(3)某种鱼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这种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
10.右图是对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
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 和 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 。
(2)右上图所示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 。图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有 。
(3)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 。该池塘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
11.图甲为某一生态系统内的食物网构成,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2)图甲中鹰同时占有第 营养级,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
(3)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 ,原因是 。
(4)图乙中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 稳定性越弱;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y越大说明 稳定性越弱,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
1.B 解析 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①正确;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将有所增加,②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③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④错误。
2.B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空间和资源充足时,两种草履虫可以共存,若环境条件利于a生存而不利于b生存,则b的生存能力低于a,数量可能少于a,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D项错误;在该实验条件下,两种草履虫存在竞争关系,C项错误。
3.C 解析 理想状况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起始数量为N0,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A项错误;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项错误;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项正确;在食物链草→兔子→狼中,狼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按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要消耗草25 kg,D项错误。
4.D 解析 图中Ⅳ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Ⅳ,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错误;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D项正确。
5.C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人为补偿输入的能量,A项错误;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越大,B项错误;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C项正确;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其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项错误。
6.B 解析 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项错误;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项错误。
7.B 解析 复合菌剂中有多种微生物,有的能分解农药,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8.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解析 (1)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富含能量,可以被蚯蚓利用。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利用生物方法处理需注意垃圾的性质、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N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9.答案 (1)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2)33.3 标志重捕法 (3)化学 生物种群的繁衍
解析 (1)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资源;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若鲢鱼获得的能量为1.0×102 kJ,则浮游植物提供给鲢鱼的能量至少是1.0×102÷20%=5.0×102(kJ)。因此,浮游植物还可以提供的能量最多为1.0×103-5.0×102=5.0×102(kJ)。又因为鳙鱼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且鳙鱼的食物1/2来自浮游植物,1/2来自浮游动物,设鳙鱼最多获得的能量为x kJ,则1/2x÷20%÷20%+1/2x÷20%=5.0×102,x≈33.3(kJ)。调查鲢鱼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3)某种鱼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这种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10.答案 (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自我调节能力 (2)黑鱼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呼吸作用散失 气温太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
解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机理是负反馈调节。(2)题图所示生物中,黑鱼的营养级最高,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黑鱼所含的能量最少。题图所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答案 (1)8 植物→植食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植食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2)三、四、五、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4)恢复力 抵抗力
解析 (1)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为终点,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植食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和植物→植食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2)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第三、四、五、六营养级。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3)如果蛇绝种,鹰数量很可能会增加,因为其所在的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4)x越大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y越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4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4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6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6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