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0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含详解)
展开基础保分专题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NO.1 学前自主测评
[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长沙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但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选A 体液对激素的运输没有定向性。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血糖浓度的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此外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通过下丘脑中的有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届高三·临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解析:选B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的受体;由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3.(乐山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
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
解析:选A 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②中。
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丁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解析:选C 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组织液中O2浓度低。
考点二 神经调节
5.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B.神经细胞膜上都含有相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受体
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K+/Na+的值减小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
解析:选B 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故神经细胞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不完全相同的;损伤信号刺激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产生动作电位,Na+大量流入细胞内,则细胞内K+/Na+的值减小;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也是胞吐。
6.如图为膝跳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一条传入神经元可与不同的神经元相连
C.b处注入麻醉剂后,刺激①,在②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D.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
解析:选D 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应方可称为反射,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7.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
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
解析:选B 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较长时间停留在突触间隙,其作用时间延长。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的。
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选D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只是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考点三 体液调节
9.(泰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可使尿量减少
解析:选A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人体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10.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选D 图示中ab段体温上升,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体温下降,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11.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AB段与乙ab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
B.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
C.乙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
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解析:选D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因此摄取葡萄糖后,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较弱;乙为正常人,开始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血糖浓度下降;人体运动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血糖的利用加快,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随之增多。
12.(届高三·泉州质检)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
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解析:选B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寒冷刺激,TRH分泌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TSH增多,进而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起抑制作用。
考点四 免疫调节
1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都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解析:选C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会引起免疫失调症,如过敏反应;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都可产生溶菌酶这种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或受到损伤而不能恢复的细胞;记忆细胞分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1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
B.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C.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能分泌抗红细胞抗体,故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抗红细胞抗体能和红细胞特异性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结构物质(红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不是过敏反应;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细胞。
[非选择题—练通综合交汇]
15.请回答下列与人体稳态调节相关的问题:
(1)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从而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在机体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___________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______________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经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而影响免疫功能,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上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注入羊红细胞的方法来诱导大鼠的免疫反应实验中,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达到顶峰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会增加1倍以上,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冷觉感受器受到低温刺激产生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产生的神经冲动在机体内的传递过程中需经过突触,因此其传导方向是单向的。(2)当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
动传到下丘脑,促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加,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0.8~1.2 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4)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上有乙酰胆碱受体。(5)该实验说明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答案:(1)正电位 单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3)0.8~1.2 胰岛A细胞 (4)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5)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16.(茂名一模)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________;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
(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解析:(1)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可利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不可利用的尿素不能被重吸收。(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所以图中的刺激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据图分析可知,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激活相关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和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与细胞膜融合。(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1)血浆 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尿素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激活相关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与之融合 (4)正
NO.2 练后循图忆知
[知识深化拓展]
1.明确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
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反应。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2.理清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过程
(1)图示:(填图)
(2)分析:
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
②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3.澄清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填表)
误区1
误以为寒冷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或炎热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其实,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
误区2
误以为温觉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但温觉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
误区3
误以为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垂体。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
误区4
误以为渴觉在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中产生。渴觉和其他感觉一样,都在大脑皮层中产生
[常考题点练通]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
1.血浆中K+浓度低于3.5 mmol/L时,人体会出现心律失常或肌无力等症状,称为低钾血症。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Cl-
B.细胞膜两侧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禁食或厌食、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疾病容易引发低钾血症
D.出现肌无力可能与可兴奋细胞的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有关
解析:选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主要是靠主动运输来维持的,需要消耗能量;消化道疾病造成K+摄入量减少或排出量增大,易引发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患者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增加,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不易引发动作电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下降,出现肌无力。
2.(届高三·海口调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乳酸含量的调节,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完成
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选B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对血浆中的乳酸含量进行调节;若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周围吸收的水分增多就可能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故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以减轻脑水肿症状;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因此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超出了人体的调节能力范围时,稳态将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3.(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临川模拟)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外界的高温刺激,某人中暑前表现出大量流汗的现象,请写出一条反射弧来描述此人流汗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__________上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其中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暑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而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射病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脏器、多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流汗过程为炎热时的体温调节过程,反射弧为: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汗液。在反射弧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2)中暑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是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1)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汗液 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有限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
有关体温及水平衡调节的归纳
(1)体温调节涉及的三个“环节”:
①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及内脏器官。
②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冷觉、热觉形成中枢: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调节涉及的六个“点”:
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调节中枢:下丘脑。
③渴觉形成中枢:大脑皮层。
④参与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但经垂体释放)。
⑤激素作用的靶细胞: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⑥激素调节结果:增强水分重吸收,尿量减少。
血糖调节与人体健康
5.(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解析:选D 激素在生物体内只起调节作用,既不提供能量,也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也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机体发育。
6.(揭阳一模)血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水平。这表明机体可以通过
自我调节,实现________。对健康动物胰脏导管进行结扎手术后,动物并不产生糖尿病症状,说明胰岛素的分泌________(填“经过”或“不经过”)胰脏导管。
(2)已知脂肪分解过程会产生酮酸,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分析糖尿病病人较易发生酸中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需要。胰岛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不通过胰脏导管运输。(2)糖尿病病人缺乏胰岛素,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发生障碍,机体大量分解脂肪供能,产生较多的酮酸,引起酸中毒。
答案:(1)稳态 不经过 (2)糖氧化分解发生障碍,使体内脂肪分解加强,产生较多的酮酸
1.辨析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血糖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激素调节——胰高血糖素。
(2)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血糖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2.澄清有关糖尿病的两个易错点
(1)尿中含糖未必是糖尿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尿中含糖,此时血液中血糖浓度可能正常。
(2)糖尿病患者未必缺乏胰岛素:
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一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二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胰岛素发挥作用受阻,进而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这种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知识深化拓展]
1.图解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填图)
2.理解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据图填表)
分段
曲线解读
形成原因
运输方式
ab段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主要是K+外流
协助扩散(K+)
bc、
cd段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膜外Na+越多,动作电位峰值越高
主要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
协助扩散(Na+)
de段
静息电位恢复
主要是K+通道开放,
K+外流
协助扩散
ef段
静息电位恢复后
通过Na+K+泵,泵出
Na+,泵入K+
主动运输
3.归纳总结激素及其作用的靶细胞(填空)
(1)下丘脑—
(2)垂体—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全身各种细胞
(4)胰岛—
(5)—
4.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填空)
(1)分级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一般要经过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三个等级
(2)反馈调节:相应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常考题点练通]
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
1.(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解析:选B 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在膝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破损并不会破坏膝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
2.(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等处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解析:选B 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刺激Ⅰ处,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兴奋传导与传递过程的分析
3.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Ca2+浓度降低,对Na+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Ca2+,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解析:选B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血钙过高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无力;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乙酰胆碱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肌肉舒张;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只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瞬间增加,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
4.(四川大教育联盟诊断)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
C.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
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解析:选C 据图分析,膜内Na+浓度增加,说明M溶液中Na+减少,则膜外溶液减少,导致其他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但是浓度并不比膜外高;培养液中Na+浓度越高,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单位时间内Na+内流数量越多,动作电位峰值越大;图中c点时为动作电位,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1)
(2)
激素的种类、作用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5.(海南高考)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分泌增加
解析:选C 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①细胞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加快;②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要量降低;③细胞对能量的需要增大,因此饥饿感增强;④在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垂体分泌的TSH减少。
6.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类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据下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垂体细胞只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缺碘导致的呆小症患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愈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
解析:选D 接受寒冷刺激的主要是位于皮肤的冷感受器,大脑皮层是产生冷觉的高级中枢。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下丘脑调节激素,然后合成并分泌相应激素调节具体内分泌腺,因此垂体不仅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
的受体,还有其他激素的受体。呆小症患者是由于其缺少甲状腺激素,从而已经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口服甲状腺激素不能治愈。寒冷刺激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提高产热量。
激素分泌的调节类型和过程
7.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甲、乙代表结构,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
B.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该调节过程不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D.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组织细胞
解析:选C 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该调节过程受神经调节的影响;③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8.(秦皇岛月考)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面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状旁腺素只通过促进肾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
D.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和骨
解析:选C 通过图示得出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促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旁腺素可升高血钙浓度,而降钙素降低血钙浓度,二者对血钙浓度的调节起拮抗作用;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而不是肾。
[知识深化拓展]
1.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过程(填空)
(1)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症(填空)
(1)自身免疫病:
病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
①病理:
②免疫类型: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3)免疫缺陷病:
类型
实例
病因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防卫功能过弱
免疫缺陷病
HIV入侵T细胞导致的艾滋病
[常考题点练通]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解析:选C Te和Th均属于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糖蛋白CD8位于Te细胞膜表面,而Th细胞膜表面没有CD8,因此Te中编码CD8的基因正常表达并发挥免疫功能,但Th中编码CD8的基因没有表达;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说明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2.(永州模拟)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代表效应T细胞、抗体,它们都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B.①②③过程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⑤⑥过程迅速进行,产生大量抗体
D.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②④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解析:选B a表示效应T细胞,b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抗体可识别特定的抗原;①过程属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⑤⑥过程表示二次免疫,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主要通过②④过程(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作用。
[技法点拨]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3.(临沂一模)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一个新的T细胞亚型主要通过与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合作,从而导致外周组织产生炎症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与该新的T细胞亚型合作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浆细胞
C.该病与艾滋病都是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D.药物定向作用于此T细胞亚型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起的;能够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该病是由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而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药物定向作用于此T细胞亚型,使得T细胞亚型不能与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合作,所以此法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4.如图表示艾滋病(AIDS)感染者体内总T细胞、CTL和HIV含量变化曲线。图中的特异性CTL属于T细胞的范围,其具有杀伤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急性期,特异性CTL和抗体共同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
B.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免疫系统仍在努力抗击病毒
C.慢性期,T细胞由于感染了病毒而被杀死,导致其总量缓慢下降
D.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不再具有免疫能力
解析:选D 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但仍保留非特异性免疫。
[技法点拨] 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判断方法
一、形成生命观念
1.(潍坊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C.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选D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内环境的一部分)中,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与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体液中的蛋白质不会大量丢失。
2.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需要ATP和载体
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
D.脂肪细胞不能合成糖原,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解析:选C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胞吐作用实现的,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协助;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因此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据题中信息可知,胰岛素可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3.(届高三·合肥质检)哺乳动物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变
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D.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解析:选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体内水通过汗液散失的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黏膜等部位。
二、运用科学思维
4.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
B.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
D.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
解析:选D 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因此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传入神经膜内侧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必须经过突触结构;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但细胞外Na+浓度仍高于细胞内。
5.(黄冈二模)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
C.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D.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解析:选D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兴奋传递中断,则效应器不发生反应;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合成多糖,主要发生在肝细胞、肌细胞。
三、注重科学探究
6.(武汉模拟)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解析:选B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长沙模拟)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mU/L
<10 mU/L
<10 mU/L
10~40 mU/L
注射TRH后
10~40 mU/L
10~40 mU/L
<10 mU/L
>40 mU/L
A.病人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病人丙是垂体功能缺陷
B.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
解析:选B 据题干信息和表中数据可知,病人乙、丙分别为垂体和甲状腺功能缺陷病,因此注射TRH后,二者的甲状腺激素都不能恢复正常。表中数据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被消化而不能发挥相应效应。
四、具备社会责任
8.(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以继续使用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解析:选A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功能,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分解,失去活性;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由于代谢降低而减少;长期服用性激素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会由于反馈调节含量较正常人低一些。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选D 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HIV主要攻击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五、综合考查
10.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导致人体机能异常,如血糖升高、生殖机能减退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d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有识别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的________的受体。激素d可使血糖升高,人体内与之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2)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会导致生殖机能减退,原因是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依次________,最终导致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从而降低性腺的功能。其中激素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科研小组利用成年雌鼠做实验材料,研究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结果。实验的自变量有培养天数和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激素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
解析:(1)据图分析,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d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有下丘脑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血糖调节,与其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其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2)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通过垂体分泌激素b(促性腺激素)减少,间接对性腺进行管理,最终导致激素c(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生殖机能减退,从而降低性腺的功能。(3)根据图2所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天数和激素种类。实验结果表明孕激素一组,培养天数越长,增殖细胞数目越少,可推知孕激素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
答案:(1)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胰岛素 (2)减少 减少 促性腺激素 (3)激素种类 孕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11《生物技术实践》学案(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11《生物技术实践》学案(含详解),共2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08《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08《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含详解),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06《变异与进化》学案(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06《变异与进化》学案(含详解),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