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一学期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空气和 都能传播声音,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提前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帮小明补充完整: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3.如图所示,用湿润的手指摩擦盛水玻璃杯口,听到清脆的声音,产生声音的音源是( ).
A.手指 B.玻璃杯 C.手指和空气 D.玻璃杯和水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6.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7.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1=v0+a(t-t0), 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瘟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液体 | t0 /℃ | v0/(m/s) | a/[m/(s·℃)] |
丙酮 | 20 | 1192 | -5.5 |
水 | 25 | 1500 | 2.5 |
甘油 | 20 | 1923 | -1.8 |
水银 | 20 | 1451 | -0.46 |
酒精 | 20 | 1180 | -3.6 |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其中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m/s.
8.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叉被敲击后产生声音,我们能听到声音却不易察觉到音叉的振动,你能不能设计两个实验来显示正在发声的音叉的振动?
9.有一乐队由远处向我们走来,其中有鼓有锣,当它们同时敲打时,我们会先听到鼓声还是锣声?由此你能得什么结论?
10.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军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军敲击桌子一边,小明在另一边听,感觉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桌子离开一条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填写下表.
实验情况 | 听到声音的大小 | 声音靠什么传播 |
紧挨着 |
|
|
留有缝时 |
|
|
得出结沦: .
11.如图所示, 有几只百灵鸟在树上欢叫,听觉正常的张琴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甲内,靠近单层玻璃的窗户能听到室外百灵鸟的欢叫声.此时,王霞正站在对面房间乙的窗前,此房间的窗户也是紧闭的.窗户玻璃是双层玻璃做的,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了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解释为什么王霞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而张琴能在甲房间内听到室外百灵鸟的“歌声”?
(2)张琴和王霞在两个房间内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但只有在张琴的房间里可以听到室外的鸟叫声,对此你能对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12.在一个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放一些泡沫塑料小球,调节音量开关,逐渐调大音量,会听到声音的 变大,同时看到 , 实验表明 .
13. 2013年10月2月至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音乐家协会、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承办,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协办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二届全国少儿二胡比赛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举办,参赛者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1(Do)”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15.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迸.(后两空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 ,再做几次实验 |
方法 |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 相同,这里运用了 法. |
17. 下面是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如图所示).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
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响度越 .
(4)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填“转换法” “等效法”或“类比法”).
18.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实验结论: .
1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填“能”或“不能”);理由: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
20.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
21. 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 ,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2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
23.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声一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
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
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 越大, 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4.“请大家安静, 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 ,“隔墙有耳”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
25.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26. 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2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 mi )”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28.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I | 尼龙 | 100 | 1.02 |
(2)随着实验的进行, 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以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3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
B.隔声、吸声和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吸声环节控制噪声
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算车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C.我们在电话里通过对方的音调分辨出是谁在说话
D.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通话,证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3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出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34.盐城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 2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35.一青年在歌舞厅做服务生快两年了,近日他感到听力下降,睡眠不好,头疼.经医生检查,他的血压也升高了,你能帮助他找出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吗?你认为怎样做才会缓解病症?
36.如图所示,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道路两侧竖立的透明幕墙,这是做什么用的?在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道路两边种有大量的灌木,仅仅是为了绿化环境吗?请举出两种以上其对于保护环境的作用.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噪声污染是一种公害,已经引起人类的共同关注.人们在采取种种措施防治嗓声污染的同时,还利用某些噪声为人类服务.例和,有人做了对西红柿植株施放高强噪声(100分贝以上)的试验,发现西红柿植株的根、茎、叶表皮的小孔都扩张了,从而很容易把喷洒的管养物和肥料吸收到体内,使西红柿的果实数量多,个头也大.同样对水稻、大豆做了试脸,也获得了成功.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杂草制造了不同的“噪声除草器”,它们发出的各种噪声可以诱发杂苹速生.这样,在农作物还没有成长前,就把杂草除掉.还有,利用强烈的嗓声高速冲击食品时,不仅使食物保持干燥,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不会损失.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通过阅读上述短文,你有何收获?请写出噪声可被利用的几个方面.
3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叫超声波
C.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颇率有关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9.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孕妇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B超是 波的应用,这种波在进行人体碎石时说明它具有 ,它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0.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1.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42.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频率/Hz
A.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家人之间俏俏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
不见的声音
43.超声波是一种( ).
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 B.频率很高的声波
C.振幅很大的声波 D.响度很大的声波
44.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很多.请你设计几个小实验说明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各种原因?
45.夜幕降临,危害农作物的夜蛾飞了出来,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夜蛾也发现了蝙蝠,马上变换了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然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却扑了个空,这是为什么?
4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档住次声波.
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侨梁、高大的楼群震裂甚至摆动.此外,当人听到2~10 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内脏破裂.
通过阅读这段文宇.清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两条规律或特性.
(1) .
(2) .
47.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
(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2)简述实验过.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此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48.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海绵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较小 |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较强 |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一个即可).
49.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
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
方案A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响度 | 较响 | 较响 | 弱 |
方案B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距离 | 较长 | 长 | 短 |
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你的理由是 .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4)该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
(5)为什么不选择音叉?因为 .
奥赛园地
50.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51.站在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里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
52.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 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侧速仪102 m
C.汽车的速度是34 m/s
D.汽车的速度是30. 9 m/s
53.摘自“楚天都市报”的文章《嘘,别出声》违章喇叭被贴“封条”一文中这样写道:昨日,江城各高考点附近,30余辆违章鸣喇叭的机动车驾驶员,所驾车【方向盘上被贴上禁止鸣喇叭的“封条” 】.
昨日清晨.该市千余名交警上路,将200余块“禁止车辆通行”和“禁止鸣喇叭”的牌摆放在65个考场周边道路,并将考点附近的摊点和违章车辆请走.通过阅读这篇报道,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释第一段中括号内字的意思?
(2)你认为报道中的第二段中交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4.在许多酒吧里的墙边摆放着许多有序的酒瓶,并且瓶口向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55.如图所示,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最外圈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第二圈有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固定在一个轴上,匀速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圈的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对准第二圈的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由此实验你探究到什么问题?
56.北京的恭亲王府是军机大臣和坤的宅邸,里面有一绝,他的戏楼里没有扩音器,但声音效果却出奇的好,其秘密是戏台下埋人了九口大缸.你知道九口大缸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运用这一原理,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水 大于
2. (1)振动 (2)大于 (3)月球上是真空
3. D
4. B
5. B
6.振动 空气 能量
7. (1)增大 (2)b (3)1475
8.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慢慢靠近发声的音叉,看到乒乓球会不断被弹起;将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处,水被溅起.
9.会先听到鼓声,声音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传播得越远.
10.较大 木板 较小 空气 木头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11. (1)王霞听不到鸟叫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张琴听到鸟叫声,是因为墙、玻璃、空气均能传声.
(2)居住在闹市区的市民,在朝着有噪声的地方的窗、门应该安装双层玻璃,且中间抽成真空,这样既不挡光线,又能隔声.
二、乐音的特性
12.响度 泡沫塑料小球跳的高度也增大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13. B
14.音调 丁
15.不同 音色 响度
16.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幅度 控制变量
17. (2)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 (3)振幅 振幅 大 (4)转换法
18.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 (1)20.50 (2)3
(3)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20.响度 绷紧鼓皮
21.响度 音色
22.甲 乙 乙 丙
23.空气 振动 振幅
24.响度 固体 音色
25. C
26. C
27. B
28. B
29. (1) A B C A D F 80 1.02
(2)选用一根琴弦, 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30. B
31. D
32. B
33.声源 属于
34.分贝(dB) 响度 变大
35.歌舞厅里的声音响度一般较大,常常超过70 dB甚至达到90 dB以上.人长期生活在这样
一个环境里,可能引起听觉衰退,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还会引起心
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所以这名青年的疾病很有可能是
噪声引起的.治疗的方法最好是离开这个环境,到环境较幽静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再辅
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36.透明幕墙用来隔声,防止噪声对周围居民的侵扰.灌木可以吸收噪声和尘粒,防止噪声和
大气污染,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改善空气质量.
3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并不唯一,拟参考答案如下,阅读收获;噪声是有害的,但只要
合理加以利用,它也能被用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噪声可被利用的方面:①促进植物
生长;②干燥食品;③被作为新能源利用.
38.D
39.超声 能量 不能
40.D
41.B
42.D
43.B
44.(1)真空中不能传声.将电铃置于密封的玻璃罩里,用抽气机抽去空气, 声音减弱至消失;
(2)人耳听不到次声.做一单摆,使其摆动,此时摆球不断振动,是声源,但产生的是次声,人耳听不到;
(3)振幅太小.响度弱,人耳听不见.两人对话,若相距较远的距离,一人讲话,一人注意收听,结果看见讲话者嘴动,而听不到声音.
45.有些夜蛾也会发出与蝙蝠回声定位相似的超声波,一旦发现蝙蝠就逃之夭夭;有些夜蛾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绒毛,它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回声,自己则可逃走.
46. (1)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
(2)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
(3)能传播很远
(4)对建筑物或人能引起巨大危害等
47.探究减弱噪声的一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实验器材:声源(如收音机等)、海绵、泡沫塑料、细线或胶带纸.
(2)实验过程:打开收音机,分别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比较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响度的区别.
(3)两种材料的厚度,包裹收音机的方式,收音机的音量(响度),听者到收音机的距离等
应保持相同.
然后比较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的响度不同,即可得出结论.
48.(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吸音性能
(3)聚醋棉
(4)厚度或材料的疏密程度
49.(1)机械闹钟
(2)B 人耳无法分辨响度差别不大的声音
(3)泡沫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
(5)不能保证音叉每次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
50.【解析】用汤勺敲击玻璃杯,声音是杯壁的振动产生的.杯内的水越少,水对杯壁振动的阻碍越小,杯壁的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答案】 B、A、D、C.
5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形成回声,空教室声音容易反射,回声使原声加强,听起来声音特别响;教室里坐满同学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减弱吸收,所以没有那种感觉.在室内说话听起来比在室外洪亮也是这个原因.
52.C
53. (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交警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噪声对高学的学生答题造成影响.
54.吸收声音,减弱噪声.
55.第一次听到的是乐音,第二次听到的是噪声.由此实验可探究乐音和噪声发生过程中的区别,乐音:发生体振动有规律;噪声:发生体振动无规律.
56.发生共鸣,增大声音的效果.二胡、小提琴、吉他的共鸣器.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声现象中与音调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课后测评,共1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一课一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