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中考第二次练兵(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武城县2021年第二次练兵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选择题共分,非选择题共6分,全卷满分1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各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生锈 B. 把石蕊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紫色
C. 因电压过高,灯泡烧坏 D. 分离液态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把石蕊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紫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电压过高,灯泡烧坏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铁 | 制作铁锅 | 导热性 |
B | 干冰 | 制造舞台云雾效果 |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 | 小苏打 | 治疗胃酸过多 |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
D | 稀有气体 |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铁锅,说法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制造舞台烟雾效果,并不是利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说法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
故选:B。
3. 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溶液pH值
C. 量筒体积读数 D. O2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表面的水迅速沸腾,混和着浓硫酸向外飞溅液滴;故A操作错误;
B、测定溶液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污染试剂,故B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刻度,故C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集满,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不是空气,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正确,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其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 白色污染一—焚烧或掩埋废弃塑料
B. 温室效应一一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酸雨一一推广使用脱硫煤
D. 臭氧空洞一一研发新的制冷剂,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直接焚烧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掩埋塑料因塑料不易降解会造成水体污染,A选项符合题意;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B选项不合题意;
C、酸雨因燃烧含硫的煤而造成,若推广脱硫剂,可减少燃煤排放硫的氧化物,C选项不合题意;
D、臭氧层空洞是过度使用制冷剂氟利昂造成,研发新的制冷剂可以减少使用氟利昂,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6. 如图为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B.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C. 2Eu2+表示2 个铕原子
D. Eu2O3 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3,表示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Eu2+表示2个铕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Eu2O3中,氧元素显-2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氢气、空气
B. 氧化物:氧化铜、干冰
C. 酸:硝酸、硫酸铜
D. 碱:火碱、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硝酸属于酸,但是硫酸铜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8. 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铁元素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价 B. +2价 C. +3价 D. +4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NiFe2O4中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设Ni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x=+2。
故选B。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会导致人缺氧窒息死亡
B. 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C. 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大米,可以清洗后煮熟食用
D. 老年人适当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故A正确;
B.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有剧毒且能致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B正确;
C.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清洗后煮熟不能除去黄曲霉素,故C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适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故D正确。
故选C。
10.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 CH3COOOH)对公共场所、家用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的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4∶3
D.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因而能够用来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选项A错误;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选项B正确;
C. 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选项C错误;
D.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乙酸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错误。故选B。
11. 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分析方法。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镁条燃烧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探究CO2的溶解性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分析 |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不符合题意;
C、将水注入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温度相同,都与空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某同学参加实验操作考试,为验证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镁片、锌片分别放入Cu(NO3)2 溶液中
B. 将锌片、铜片分别放入Mg(NO3)2溶液中
C. 将镁片分别放入Zn(NO3)2溶液、Cu(NO3)2溶液中
D. 将镁片、锌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镁片、锌片分别放入Cu(NO3)2 溶液中,观察到镁片、锌片的表面均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镁、锌的活动性都比铜强,但无法判断镁、锌活动性的强弱,选项错误;
B、将锌片、铜片分别放入Mg(NO3)2溶液中,锌片、铜片上均无明显变化,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锌、铜都强,但无法判断锌、铜活动性的强弱,选项错误;
C、将镁片放入Zn(NO3)2溶液中,镁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将镁片放入Cu(NO3)2溶液中,镁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锌、铜都强,但无法判断锌、铜活动性的强弱,选项错误;
D、将镁片、锌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镁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锌片表面出现气泡的速率次之,而铜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镁>锌>铜,选项正确,故选D。
13. 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NO、CO、C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图中有三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故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CO2,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2):(2×44)=7:22,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4 | 2 | 5 | 5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5 | 21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x的值为18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 丙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为:x=34+2+5+5-(0+5+21)=20,故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值为20,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0-2):(21-5)=18:16=9:8,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铜网 |
C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鉴别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KCl固体可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加适量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正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铜均不反应,不能达到目的,错误。
C、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用来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没有任何味道的是硫酸钾,正确。
D、CaCO3不溶于水,CuSO4溶液为蓝色,NaCl溶液透明无色,因此可以通过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来鉴别三种物质,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图A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图B是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 图C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图D是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
17.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2)构成氯化氨的基本微粒是离子,则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4)标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1)2Fe2+
(2)NH
(3)SO2 (4)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亚铁离子2Fe2+。
【小问2详解】
氯化氨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NH 。
【小问3详解】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二氧化硫分子,SO2;
【小问4详解】
氯化铝中氯元素显-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18. 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________ 。
(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 _______ (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 。
【答案】 ①. 36 ②. 4 ③. BD ④.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详解】(1)由图A可知,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6。
(2)由图可知,C和D的核电荷数相等,则C和D属于同种元素,故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4种元素。由图可知,B为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为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和D。由图可知,E与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19. 复学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测体温。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_____。
(2)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到校后,勤消毒: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用餐时,讲营养。如午餐仅食用米饭、红烧肉、鸡蛋汤、牛奶,从均衡营养角度出发还应补充的一种食物是_____。
【答案】 ①. 间隔变大 ②. 6:1 ③. O2 ④. C2H5OH+3O22CO2+3H2O ⑤. 蔬菜
【解析】
【详解】(1)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所以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故填:间隔变大。
(2)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故填:6:1。
(3)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4C、8H、6O反应后4C、8H、4O,故x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为氧气,酒精化学式C2H5OH和酒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O2;C2H5OH+3O22CO2+3H2O。
(4)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鸡蛋汤、牛奶,富含蛋白质,还缺少维生素,还应补充的食物是蔬菜,故填:蔬菜。
20.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塑料水杯 B 汽车轮胎 C 青铜古剑 D 医用口罩
(2)用盐酸可除去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法分子常用铜锌合金制成假金币行骗。能有效鉴别“金币”真假的一种方法是:将“金币”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的是假金币。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①. C ②. Fe2O3+6HCl═2FeCl3+3H2O ③. Zn+H2SO4=ZnSO4+H2↑
【解析】
【详解】(1)A、塑料水杯是用合成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青铜属于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制作医用口罩的无纺布的成分中含有涤纶等,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假金币为铜锌合金,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氢)>铜>金,所以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金不和稀硫酸反应,故将“金币”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的是假金币。原理是Zn+H2SO4=ZnSO4+H2↑。
2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
(3)t3℃时,在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答案】(1)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40g
(2)2:7 (3)丙
(4)甲<乙<丙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A点是甲、乙、丙三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是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40g。
【小问2详解】
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乙,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20g:(50g+20g)=2:7。
【小问3详解】
t3℃时,丙溶解度最小,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
【小问4详解】
丙降低温度溶解度升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乙降温后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仍为饱和溶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且都比t2℃时丙的溶解度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丙。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9分)
22.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口罩里熔喷布的元素组成,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氧气
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下:
(1)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3)为收集干燥的O2,装置连接顺序是:O2发生装置→C→______(填装置序号),其中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装置C的______(填“a”或“b”)端连接。
【实验二】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
(4)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相关试剂后,先通入一段时间O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实验现象。
①装置K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查阅资料得知产生了H2O。
②装置L中证明产生了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根据①、②可判断: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 ①.
②. B
(2) ①.
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③.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等
(3) ①. F ②. a
(4) ①.
②. C、H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以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氧气。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残留有空气等。
【小问3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所以连接顺序是O2发生装置→C→F。万用瓶洗气时长进短出,所以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装置C的a端连接。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有氧气,所以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23.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O4猜想二:溶质是Na2SO4 和NaOH 猜想三:溶质是______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 方法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不变红色 |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三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 _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答案】 ①.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 Na2SO4 和H2SO4 ③.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④. 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⑤. 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解析】
【详解】提出问题:
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溶质是Na2SO4 和NaOH
猜想三:稀硫酸过量时溶质是Na2SO4 和H2SO4。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 方法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不变红色 | 猜想一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 出现白色沉淀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三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 猜想三正确 |
方案评价: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 某校师生线上“互动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的化学性质,洁测灵(主要成分稀盐酸,不考虑其它成分)
探究目的 | 探究过程 | 主要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探究一: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 | 教师实验:向分别盛有NaCl溶液、Na2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 | 所加溶液遇NaCl溶液不变色,遇Na2CO3溶液变红色 | 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
探究二: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能否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 有______产生,Ca(OH)2溶液变浑浊 |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能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探究三: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碱溶液反应 | 学生实验: | 产生白色沉淀 |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
探究四: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教师实验: (1)取少量KN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2)取少量CaCl2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 (1)无明显现象 (2)______ | Na2CO3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答案】 ①. 酚酞 ②. 气泡 ③. ④.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探究一:碳酸钠溶液为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滴加的是酚酞溶液。
探究二:稀盐酸能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可看到的现象是由气泡产生,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探究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探究四: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出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对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5.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若硝酸铵中含有2.8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氮、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4:3
(2)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硝酸铵中氮、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3;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26.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
故答为:(1)8.8;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解析】
【详解】见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