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末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新鲁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884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章 章末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新鲁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8841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章 章末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新鲁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8841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章 章末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新鲁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4章 章末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新鲁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共13页。
章末复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定值电阻R的阻值也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C. 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变小D. 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2.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a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B为电源b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C为一个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将这个电阻R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那么 ( )A. 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B. 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C. 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效率较低D. R接到b电源上,电阻的发热功率和电源的效率都较高3.(多选)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UI图线,直线B和C分别为电阻R1、R2的UI图线,用该电源分别与R1、R2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P2,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1、η2,则( )A. P1>P2 B. P1=P2C. η1>η2 D. η1<η24.(多选)如图所示,用输出电压为1.4 V、输电电流为100 mA 的充电器对内阻为2 Ω的镍氢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2 WB. 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0.14 WC. 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0.12 WD. 充电器把0.14 W的功率储存在电池内5.如图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R3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这种半导体热敏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电流表显示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A. I变大,U变小B. I变小,U变小C. I变小,U变大D. I变大,U变大6.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a、b、c三盏灯均能发光,电源电动势E恒定且内阻r不可忽略.现将变阻器R的滑片稍向上滑动一些,三盏灯亮度变化的情况是( )A. a灯变亮,b灯和c灯变暗B. a灯和c灯变亮,b灯变暗C. a灯和c灯变暗,b灯变亮D. a灯和b灯变暗,c灯变亮7.如图所示,C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1、R2的滑片处于各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带点尘埃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 把R1的滑片向左移动 B. 把R2的滑片向右移动C. 把R2的滑片向左移动 D. 把开关S断开8.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三根导线,其中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用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连接在电阻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多用电表指针的示数.下列选项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A. 直流10 V挡 B. 直流0.5 A挡C. 直流2.5 V挡 D. 欧姆挡9.某同学自己在家看电视,突然发现电视机冒了烟,他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马上跑到外面去喊人B.立即断开电源,远离电视机,同时打开门窗C.继续观察,看发生什么后果D.心里害怕,自己走开了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二、实验题10.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时:(1)下列关于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则不会影响测量结果B.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C.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时,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D.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能调零,其测量结果与原来相比不变(2)用多用电表探测二极管的极性,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a端,红表笔接b端时,指针向右偏转角较大,然后黑、红表笔反接指针偏转角较小,说明____(选填“a”或“b”)端是二极管正极。(3)现有两相同的某型号多用表,一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想获得10 V量程直流电压挡的内阻和×lk欧姆挡的内部电源的电动势,已知×lk欧姆挡中央刻度线对应的数据,为完成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甲多用表挡位旋钮拨到10 V电压挡,将乙多用表挡位旋钮拨到×lk欧姆挡;②应将甲多用表的红表笔与乙多用表的__________(填“红”或“黑”)表笔连接,再将另外两表笔连接;③在连接两多用表表笔之前应对乙多用表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④两多用表连接后,两表读数分别为6.0 V和30 k,可知10 V量程直流电压挡内阻为___k,×lk欧姆挡的内部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11.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1Ω,电压表(0﹣3V 3kΩ),电流表(0﹣0.6A 1.0Ω),滑动变阻器有R1(10Ω 2A)和R2(100Ω 0.1A)各一只;(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R1.R2)(2)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3)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 如图丙所示的U﹣I,由图可较准确求出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三、计算题12.如图所示,电阻的阻值R1 = 4.0Ω、R2 = 6.0Ω,R3 = 10.0Ω,电容器的电容C = 30μF,电源电动势e = 10V,电源内阻可忽略.先闭合开关K,待电路稳定后再将开关断开.试求:(1)闭合开关K,电路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强度;(2)再断开开关K后流过R1的电量为多少? 13.电动轿车是未来小轿车发展的趋势,某轻型电动轿车,质量(含载重) m = 200 kg,蓄电池组电动势E = 200 V,内阻r = 0.05 Ω,直接对超导电动机(线圈为超导材料,电阻为零)供电,供电电流I =100 A,电动机通过传动效率η = 90%的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保持电动机功率不变,假设轿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及空气阻力大小之和恒为f = 653 N,g = 10 m/s2,试求:(1)若轿车在6 s内由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到v = 72 km/h,则这6 s内轿车的位移大小为多少?(2)已知某斜坡路面的倾角为θ,轿车所受摩擦及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轿车在上坡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多少?(sin θ = 0.2585) 14.在科技活动中,某同学利所自制的电子秤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图所示为电子秤的原理图.托盘和弹簧的电阻与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与弹簧上端连接,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限流电阻的阻值为,弹簧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和其他阻力,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当托盘上放上某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求此时所称量的物体的质量. 15.如图所示,E=10 V,r=1 Ω,R1=R3=5 Ω,R2=4 Ω,C=100 μF.当S断开时,电容器中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S闭合后,带电粒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 参考答案1.【解析】AB.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总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AB错误;C.将R看成电源的内阻,则等效电源的内阻为2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也是2r,因为电源的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故C正确;D.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变大,故D错误.【答案】C2.【解析】电源a的电动势大,内阻也大,电源的效率,由此可知外电阻相同时内阻越小,电源效率越高,则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A错误;输出功率,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由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内阻大小,图线C的斜率表示外电阻阻值的大小,图线a的内阻与C的电阻相接近,所以a电源输出功率较大.C正确.【答案】C3.【解析】电源的与电阻的的交点代表该电阻接入电源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对照图像可得该电源分别与R1、R2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P2:.,所以选项B对A错.电源的效率,外电阻越大效率越高,根据电阻的图像斜率代表电阻可判断所以选项C对D错.【答案】BC4.【解析】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故,即充电器把0.12的功率储存在电池内,A正确D错误;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B错误;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C正确;【答案】AB5.【解析】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R3的阻值减小,则电路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总增大,内电压增大,外电压减小,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减小;R2两端电压干路电流I总增大,则R2两端电压减小,流过R2的电流变小,电流表显示的电流I变小;故B项正确,ACD三项正确。【答案】B6.【解析】变阻器R的滑片稍向上滑动一些,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根据“串反并同”与其串联的灯泡C电流增大,变亮,与其并联的灯泡b电流减小,变暗,与其间接串联的灯泡a电流增大,变亮,B对;【答案】B7.【解析】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电容C两端电压就得下降A.在含容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滑动的滑片,电容两端的电压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C.和电源组成分压电路,把R2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容两端电压就会下降,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R2的滑片向右移动,电容两端电压就会上升,尘埃P向上加速运动;故B错误,C正确;D.把开关S断开,电容C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电压升高,尘埃P向上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答案】C8.【解析】用电压档检测其量程要大于,故A正确,C错误;用电流档要用较大量程,所给B中的太小,故B错误;用欧姆档要把电源断开,本题操作没有,故D错误.【答案】A9. 解析:触电和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是切断电源,避免由此引起的火灾,严禁用水扑灭.继续观察和外出喊人都会造成事故的发展.答案:B二、实验题10.解析:(1)由于欧姆表是由直流电流表改装成的,所以要求电流应从“+”插孔进从“-”插孔出,否则指针将反向偏转,因此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A正确;若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小,人是导体,会使测量结果偏小,B错误;测量电阻一定要断电作业,即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故C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调零时应有:,所以若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调零时应有:,比较可知,两次的中值电阻阻值不同,即测量结果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应选:AC。(2)根据欧姆表改装原理可知,红表笔应接“+”插孔,但恰好与欧姆表内部电池的负极相接,同理黑表笔应接“-”插孔,但与欧姆表内部电池的正极相接,所以黑表笔接a端,红表笔接b端时,指针偏转角较大,然后黑、红表笔反接指针偏转角较小,说明a端是二极管的正极;(3)②甲多用电表选择电压挡,应将甲多用表的红表笔与乙多用表的黑表笔连接,在将另两表笔连接;③由于乙的挡位被拨了一次,故应该在测量前进行欧姆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接调零;④×1k欧姆挡中央刻度线对应的数据为15,则其中值电阻为15 kΩ,欧姆表中值电阻等于其内阻,则欧姆表内阻为15 kΩ;两多用表连接后,两表读数分别为6V和30 kΩ。可知10V量程直流电压挡的内阻为30 kΩ,欧姆表内阻为15 kΩ、电压表内阻为30 kΩ,电压表示数为6 V,则欧姆表电压两端为3 V,×1k欧姆挡的内部电源的电动势为E=6 V+3 V=9 V。答案:(1)AC (2)a (3)黑 两表笔短接调零 30 911.【解析】①电路中最大电流,的额定电流小于,同时阻值远大于电源内阻,不便于调节,所以变阻器选用;
②对照电路图,按电流方向连接电路,如图所示:
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当时,,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则将图线延长,交于纵轴,纵截距即为电动势,.【答案】R1、1.47、1.8l12.【解析】(1)K闭合,电路稳定后电路为串联的电路;所以流过的电流为,此时电容器C与并联,两极板间的电压,且上板带正电(2)断开K后,由于,所以继续对电容器充电至极板间的电压,仍是上极板带正电;流过的电量等于继续给电容器充电的电量,所以.【答案】(1)1A(2)1.2×10-4C13.【解析】(1)电源输出电压:电动机功率:由动能定理:由代入数据解得:(2)当轿车加速度a=0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轿车牵引力:又由④⑤代入数据解得:【答案】(1).(2)14.【解析】设托盘上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由题设知:mg=kx,解得:x=;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U=IR′=IR联立求解得:m=U;【答案】.15.解析: (1)开始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必有qE=mg且qE竖直向上.S闭合后,qE=mg的平衡关系被打破.S断开,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设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为d,有UC=E=4 V,qUC/d=mg.S闭合后,U′C=E=8 V设带电粒子加速度为a,则qU′C/d-mg=ma,解得a=g=10 m/s2,方向竖直向上.(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等于电容器上电荷的增加量,所以ΔQ=C(U′C-UC)=4×10-4C.答案: (1)10 m/s2 方向竖直向上 (4)4×10-4C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