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1页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2页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37页。
    14. (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这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关
    B. 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 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机体内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血液中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属于体液调节,而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肌收缩加快,呼吸频率加快,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正确;
    B、若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周围吸收的水分增多就可能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故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
    C、发烧患者在退烧过程中,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正确;
    D、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27.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随胰液运输到小肠中
    C. 血细胞周围的液体中含较多的蛋白质成分
    D. 免疫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不含唾液淀粉酶,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物进入内环境,随细胞外液运输,不排到小肠中,B错误;
    C、血细胞周围的液体为血浆,其中含较多的蛋白质成分,C正确;
    D、免疫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D错误。
    故选C。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7. 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高等动物内环境中的是( )
    A. 溶酶体的形成 B.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D. 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但该过程不仅仅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参与。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详解】A、溶酶体的形成是在细胞质中发生的,不在内环境,A错误;
    B、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会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其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常会被分解,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C正确;
    D、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
    C. HIV感染T细胞后,可在T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
    D.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错误;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可以维持pH相对稳定,B错误;
    C、HIV是逆转录病毒,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主要寄生在T细胞中,所以HIV感染T细胞后,可在T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而其作用是通过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来实现的,D错误。
    故选C。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 )


    A. 组织液→血浆
    B. 组织液→淋巴→血浆
    C. 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D.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详解】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的过程是,首先穿过小肠上皮细胞,后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浆,然后由血浆进入红细胞,故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组织液→血浆,故选A。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
    A. 氧浓度较低 B. 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
    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海产鱼生活在海中,水盐比例是一定的,把他们放到淡水中,淡水中盐分太低,会使得它体内的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影响新陈代谢,从而不能生存。
    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下列关于右图中人体体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细胞内液,其含量仅低于②
    B. ②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 ③是血浆,在四种液体中含量最高
    D. ④是淋巴,经淋巴循环汇入③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是细胞内液,②是组织液,③是血浆,④是淋巴,据此答题。
    【详解】A、①表示细胞内液,其含量多余②组织液,A错误;
    B、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
    C、①在四种液体中含量最高,C错误;
    D、④是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的下静脉汇入③血浆中,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5.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健康人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B. 稳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C.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 机体中血浆、淋巴、组织液达到稳定时,内环境实现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
    B、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就达到稳态,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3.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
    【详解】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
    B、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B正确;
    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C错误;
    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不定项)20. 下列关于越野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的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
    B. 比赛中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
    C. 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
    D. 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后,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故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升高,A错误;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B正确;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C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考生应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2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13. 下表所示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0
    140
    2.5
    10. 35
    25

    47

    A. 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 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 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表中的①
    D. 若某人②中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內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故可判断为②血浆,①为组织液。
    【详解】A、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內液,A正确;
    B、②血浆,①为组织液,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错误;
    C、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①组织液,C正确;
    D、若某人②血浆中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根据各种体液的成分正确区分表格中不同的体液。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2.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B. 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 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D. 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理化特性以及稳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A、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C错误;
    D、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D正确。
    故选C。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1.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中不含蛋白质
    B. 血浆中Ca2+含量过高,将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易产生抽搐现象
    C. 血浆中的葡萄糖和K+主要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D. HCO3-、HPO42-等离子与维持血浆的pH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渗透压。
    【详解】A、组织液中含少量蛋白质,A错误;
    B、血浆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B错误;
    C、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C错误;
    D、HCO3-、HPO42-等离子与维持血浆的pH有关,可以维持pH的稳定,D正确。
    故选D。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2.内环境稳态是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 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
    C.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 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两部分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A正确;
    B、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毛细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所以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而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细胞分泌,C正确;
    D、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D。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3.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B. 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 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D. 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以及稳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A、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C错误;
    D、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D正确。
    故选C。
    4.
    16.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表中a、b、c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体液
    内环境
    淋巴
    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D
    糖类
    多糖
    单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正确;
    C、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C正确;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D错误。
    故选D。
    11.(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充满在眼睛前房和后房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组织液的一种。房水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血浆,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如果房水过多,可能会导致青光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房水中无机盐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
    B. 泪液是由房水分泌到体外产生的,具有抑菌、杀菌作用
    C. 房水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可为视网膜提供物质和能量
    D. 通过药物降低血浆渗透压来减少房水量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A正确;
    B、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B错误;
    C、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手术或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错误。
    故选A。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2. 下列过程发生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①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②抗体的合成;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④抗原和体的结合抗原和体的结合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
    【详解】①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抗体的合成在浆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是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③错误;
    ④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④正确。
    故选D。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NO、淋巴因子、纤维蛋白原、脂肪、尿素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B.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 汗液、泪液、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体液
    D. 内环境是各种生物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NO、淋巴因子、纤维蛋白原、脂肪、尿素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B正确;
    C、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也不是细胞外液,而称为外界溶液,C正确;
    D、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动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
    故选D。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5.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关于该生理过程中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量出汗使体温急剧升高,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C. 长跑过程中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D. 机体大量消耗血糖,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可促进肌糖原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长跑过程中,体温平衡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机体失水过多,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机体产生乳酸与NaHCO3相互作用,使pH依旧维持在7.35-7.45,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
    【详解】A、大量出汗是增加散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失水,B正确;
    C、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乳酸与NaHCO3反应,使pH维持在7.35-7.45,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C错误;
    D、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D错误。
    故选B。
    【点睛】(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炎热环境下,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因此需要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B. 饥饿条件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变多
    C. 失水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肾小管
    D. 紧张恐惧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因此生命活动往往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1)人体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地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3)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可以做感受器,也可以做效应器。具体的反射弧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详解】A、炎热环境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饥饿条件下,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变多,B正确;
    C、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过程不存在抗利尿激素的反射弧,C错误;
    D、紧张恐惧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肾上腺素既可以做神经递质,也可以做激素,因此生命活动往往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正确。
    故选BD。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菌感染初期引起人体低热,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细胞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进入血浆时,pH无明显变化
    C.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与外界环境相比而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场所。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详解】A、病菌感染初期引起人体低热,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强,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错误;
    C、细胞质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内环境稳态为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pH,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动物无氧呼吸途径认识不清。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而不会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 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分析表格:表格信息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或淋巴。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②为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
    B、据分析可知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
    C、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和蛋白质含量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④为细胞内液,C正确;
    D、人体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处在动态变化中,即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的相似,D错误。
    故选ABD。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1. 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下降,其原因是血浆中( )
    A. 碳酸增多 B. 磷酸肌酸增多
    C. 乳酸增多 D. 丙酮酸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体血浆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和H2CO3、NaH2PO4和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会有一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到血浆,会使血浆的pH稍下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10. 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三种细胞外液,①⑤存在于不同的管道内,②④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③表示组织液
    B. 血红蛋白属于①中的成分
    C. ②所处的液体环境是血液和淋巴
    D. 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①是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所以①是血浆,存在于血管内,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是充满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液体,因此③是组织液。④是组织细胞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⑤是淋巴,存在于管道内。
    【详解】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生活的环境,存在于血管中。因此,图①表示血浆。淋巴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不存在管道内。由题干“①⑤存在于不同的管道内”可知,⑤是淋巴,③是组织液,A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不属于①组织液中的成分,B错误;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①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③组织液和⑤淋巴,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并结合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和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29.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性激素、抗体和受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糖的含量有关
    C. 因感冒而持续高烧不退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
    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详解】A、氨基酸、性激素、抗体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受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因为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有的受体也存在于细胞膜内侧,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因感冒而持续高烧不退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C正确;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故内环境能实现稳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30.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
    B. 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C. 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不大
    D. 只有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才会引起机体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A正确;
    B、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错误;
    C、肾小管和集合管可重吸收水,对水平衡调节有重要作用,C错误;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错误。
    故选A。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5.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B. 甲中可能含有激素、糖原、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
    C.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乙增加可引起组织水肿
    D. 丁中氧气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详解】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人体内部环境,主要包含乙组织液、甲血浆、丙淋巴,A错误;
    B、甲是血浆,不含有糖原,B错误;
    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增加可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丁是细胞内液,生活在血浆中的细胞有可能是红细胞,红细胞内氧气浓度高于血浆的,D错误。
    故选C。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2.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内环境总是变化不定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C.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 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详解】A、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正常人的内环境也是变化不定的,B错误;
    C、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D正确。
    故选B。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A,由血浆①进入组织液②,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项正确;血浆①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则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C项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③和血浆①,D项错误。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和血浆等
    B.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 内环境中含有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等成分
    D.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稳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解】A、淋巴和血浆中都存在淋巴细胞,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浆等,A正确;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等,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消防员在高温环境中灭火时,机体生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生理变化与机体调节对应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
    B.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C.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 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血液中缓冲物质发挥作用,维持酸碱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血糖调节:需要胰岛素和胰岛素等激素的共同调解
    【详解】A、消防员在灭火过程中葡萄糖大量消耗,同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A正确;
    B、消防员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机体产热增多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B正确;
    C、在高温环境中大量流汗会导致失水过多,此时,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而不是垂体合成分泌,C错误;
    D、消防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正确。
    故选C。
    2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 )

    A. 组织液→血浆
    B. 组织液→淋巴→血浆
    C. 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D.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详解】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的过程是,首先穿过小肠上皮细胞,后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浆,然后由血浆进入红细胞,故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组织液→血浆,故选A。
    29.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
    A. 氧浓度较低 B. 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
    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海产鱼生活在海中,水盐比例是一定的,把他们放到淡水中,淡水中盐分太低,会使得它体内的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影响新陈代谢,从而不能生存。
    故选B。
    11.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B. 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C. 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D. 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呼吸酶、胰岛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物质,A正确;
    B、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正确;
    C、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由内环境运输,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正确;
    D、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
    故选D
    9.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水解发生在内环境
    B. 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维持稳态
    C. 肝脏活动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D. 体内大多数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蔗糖属于二糖,为植物特有,蔗糖水解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稳态的维持以反馈调节为基础,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维持稳态,B正确;
    C、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原或分解肝糖原,与血糖调节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肝脏活动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起重要作用,C正确;
    D、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体内大多数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
    12.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和血浆等
    B.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 内环境中含有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等成分
    D.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稳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解】A、淋巴和血浆中都存在淋巴细胞,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浆等,A正确;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等,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D。

    5. (2021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先弥散到内环境中,再作用于靶细胞
    C. 淋巴和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D. 组织液中各种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动脉端重吸收进入血浆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先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再作用于靶细胞,B正确;
    C、淋巴可单向进入血浆,淋巴和血浆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C正确;
    D、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D错误。
    故选D。
    3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呼吸氧化酶 ②抗毒素 ③血红蛋白 ④神经递质 ⑤解旋酶 ⑥淋巴因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详解】①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①错误;
    ②抗毒素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
    ③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
    ④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解旋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是内环境的成分,⑥正确;综上所述②④⑥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
    故选D。
    3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
    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32.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 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C. 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
    D. 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分析题图:题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分析可知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A正确;
    B、甲是细胞内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错误;
    C、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组织液的积累,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D正确。
    故选B。
    33.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液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因素有过敏、肾炎、损伤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吸水,引起因素有毛细淋巴管受阻和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据此分析各个因素即可。
    【详解】①、1毛细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②正确;
    ③、2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③正确;
    ④、过敏原引起1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⑤正确。
    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
    故选D。
    46.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错误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C.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时因为肺泡和外界是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故A正确。
    B、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因为人人都会有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故B正确。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体液免疫过强,故C正确。
    D、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不会呈明显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平衡与水、电解质等的含量有关。当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水的排出,就会导致体内水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甚至会出现水中毒现象。关于水中毒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即水中毒
    B. 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C. 高温天气,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盐,可能会出现水中毒
    D.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细胞外液 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 Na+的增加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组织水肿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人体组织液中的溶液含量增加,而水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体液中水分增多,溶质的相对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A错误;
    B、上分析可知:水盐调节涉及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涉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人体中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 B正确;
    C、炎热夏季人大量出汗,若补充水而不补充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严重的导致水中毒,C正确;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当静脉注射0.9%NaCI|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 D正确。
    故选A。
    15.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的各种成分通过渗透作用相互交换
    B. 正常情况下营养素、激素、尿素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C. 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浆中,会使其pH明显下降
    D. 血糖浓度和尿糖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液的1/3,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三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中含有下图所示的各种物质。

    【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的部分成分可以通过渗透作用相互交换,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内环境中正常情况下营养素、激素、尿素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浆中,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其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D、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尿不属于内环境,故尿糖浓度相对稳定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故选B。
    9.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部分细胞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 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有机物,将不会再进入细胞
    C.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定会处于稳态
    D. 性腺、胃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详解】A、人体有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如肺泡壁细胞,A正确;
    B、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有机物,有的会再进入细胞,如葡萄糖,B错误;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不一定会处于稳态,C错误;
    D、性腺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但胃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胃中,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8.(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 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的量和渗入毛细淋巴管的量并不是相等的
    C. 血浆渗透压主要依赖无机盐离子尤其是K+、Cl-来维持的
    D.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变化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的量大于渗入毛细淋巴管的量,B正确;
    C、血浆渗透压主要依赖无机盐离子尤其是Na+、Cl-来维持的,C错误;
    D、引起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D正确。
    故选C。
    26.(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中和转化为其他物质。
    【详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
    B、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B错误;
    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D正确。
    故选D
    12.(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C. 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不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如东北虎和华南虎,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对基因进行选择,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69页。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42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