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二轮训练题 考前增分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训练题: 2套单科标准练 单科标准练1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训练题: 2套单科标准练 单科标准练1 Word版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科标准练(一)
(分值:100分,建议用时: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97184388】
A.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B.近期出现在北方的雾霾是一种分散系,戴活性炭口罩的原理是吸附作用
C.我国部分城市在推广使用的“甲醇汽油”有降低排放废气的优点,无任
何负面作用
D.亚硝酸钠易致癌,但火腿肠中允许含少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新鲜
C [氯化钙是电解质,在潮湿的环境中和桥梁中的金属成分构成原电池,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微小固体颗粒,B正确;甲醇汽油燃烧生成CO2,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在一定含量标准内可以添加到食品中,D正确。]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氟利昂12的结构式为,该分子是平面形分子
B.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D.1 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3 mol NaHCO3发生反应
C [氟利昂12的结构式与甲烷类似,属于四面体结构,A错误。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B错误。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l、CH3CH2CH(CH3)Cl、CH3CH(CH3)CH2Cl、(CH3)3CCl共4种,C正确。1 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含有2 mol羧基,可与2 mol NaHCO3发生反应,羟基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D错误。]
9.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97184389】
元素
元素的相关信息
M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
N
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W
在短周期元素中,其原子半径最大
X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且低价氧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X的单质和H2O
Y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
A.M的气态氢化物具有还原性,常温下,该氢化物水溶液的pH>7
B.W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
C.由N和Y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D.N、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C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和表中信息可知M为N元素,N为Al元素,W为Na元素,X为S元素,Y为Cl元素。M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氮元素为-3价,具有还原性,常温下,氨水呈碱性,pH>7,A正确。W单质(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过氧化钠,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B正确。由N和Y所形成的化合物AlCl3中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N、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硫酸,两两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D正确。]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7184390】
A.1 L 1 mol/L的盐酸中,所含HCl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71 g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SO2和SO3的混合物,所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0.5 mol乙醇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3.5NA
D [H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其水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A错误。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反应程度未知,故转移电子数无法计算,B错误。三氧化硫的熔点为16.8 ℃,标准状况下为固态,22.4 L SO2和SO3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故含硫原子的数目无法计算,C错误。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一个乙醇分子含7个极性共价键,故0.5 mol乙醇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3.5NA,D正确。]
11.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该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为Al+xC+Li++PF===AlLi+CxPF6,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97184391】
A.放电时,电子由石墨沿导线流向铝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Al+Li++e-===AlLi
C.充电时,铝电极质量增加
D.充电时,PF向阴极移动
C [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式为Al+xC+Li++PF===AlLi+CxPF6,则放电时的总反应为AlLi+CxPF6===Al+xC+Li++PF。放电时,属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铝沿导线流向石墨,故A错误;放电时,属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CxPF6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CxPF6+e-===xC+PF,故B错误;充电时,属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l+Li++e-===AlLi,所以铝电极质量增加,故C正确;充电时,属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PF向阳极移动,故D错误。]
12.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将混合液体倒入过滤器中过滤
B
证明Ksp(CuS)H3BO3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过量H3BO3溶液,无气泡冒出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产生气泡
C [分离胶体与溶液应该用渗析法,两者均能透过滤纸,故过滤不能将两者分开,A项错误;只要溶液中离子浓度足够大,可同时生成ZnS和CuS沉淀,要验证两者Ksp的相对大小,应该向ZnS沉淀中加入Cu2+,沉淀由白色(ZnS)转化为黑色(CuS),B项错误;根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可知C项正确;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泡产生氢气,主要发生化学腐蚀,不能验证其吸氧腐蚀,D项错误。]
13.常温下取0.1 mol/L的NaA和NaB两种盐溶液各1 L,分别通入0.02 mol CO2,发生如下反应: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HA和HB的1 L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L时可能有如图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HA,M是HB
B.常温下pH:NaA溶液>NaB溶液
C.对于的值(R代表A或B),一定存在HA>HB
D.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HA的混合溶液的pH>7,则
c(A-)>c(HA)
C [根据题给反应方程式可知,电离出H+的能力:HA>HCO>HB。HA的酸性比碳酸弱,说明HA是弱酸,加水稀释10 000倍,HA的pH变化小于4,即当lg V=4时,HA的pH小于6,A错误;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故常温下,NaA溶液的pH小于等浓度的NaB溶液的pH,B错误;==,HA的酸性强于HB,即Ka(HA)>Ka(HB),因此的值:HA>HB,C正确;pH>7说明混合溶液显碱性,即A-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程度,因此c(HA)>c(A-),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3题,共43分)
26.(14分)高锰酸钾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见下表(20 ℃):
物质
K2CO3
KHCO3
K2SO4
KMnO4
S(g/100 g水)
111
33.7
11.1
6.34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KMnO4溶液显紫红色。
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 【97184392】
(1)步骤①应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中熔化,并用铁棒用力搅拌,以防结块。
A.烧杯 B.蒸发皿
C.瓷坩埚 D.铁坩埚
(2)下列监控K2MnO4歧化完全的方法或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
A.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颜色由绿色完全变成紫红色,表明反应
已歧化完全
B.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通入CO2,若无沉淀产生,表明反应已
歧化完全
C.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还原剂如亚硫酸钠溶液,若溶液紫红色
褪去,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对照标准比色卡,若pH为10~11,表明反
应已歧化完全
(3)综合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溶解度,步骤③中可以替代CO2的试剂是________。
A.二氧化硫 B.稀醋酸
C.稀盐酸 D.稀硫酸
当溶液pH达10~11时,停止通CO2。若CO2过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用草酸滴定酸化后的KMnO4溶液的方法可测定KMnO4粗品的纯度(质量分数)。
①滴定过程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量w g KMnO4粗产品,配制成100 mL待测溶液,量取KMnO4待测液10.00 mL应选用________装置(填“A”或“B”)。
③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经测定每滴定10.00 mL待测液平均消耗c mol/L草酸标准液V mL,则样品纯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高锰酸钾的摩尔质量用M g·mol-1表示)。
【解析】 (1)固体熔化需要坩埚,浓缩溶液需要蒸发皿,又因为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KOH反应,因此选择铁坩埚,不选择瓷坩埚,故步骤①应在铁坩埚中熔化,D项正确。
(2)由于紫红色会遮盖绿色,所以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能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A项错误;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通入CO2,根据反应原理可知,若无沉淀产生,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B项正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还原剂如亚硫酸钠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歧化反应,不能说明反应已歧化完全,C项错误;由流程图中pH=10~11时K2MnO4溶液发生歧化,但不能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D项错误。
(3)SO2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A项错误;稀盐酸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为氯气,C项错误;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钾的溶解度与高锰酸钾的溶解度相近,不容易分离,D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碳酸氢钾的溶解度小,CO2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KHCO3,结晶时会同KMnO4一起结晶析出,产品纯度降低。
(4)①草酸与酸化后的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只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选A装置;
③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④设样品的纯度为x,则
2MnO ~ 5H2C2O4
2 5
mol·L-1×0.01 L cV×10-3 mol
解得x=。
【答案】 (14分)(1)D(1分) (2)B(2分)
(3)B(2分) 过量的CO2与K2CO3反应生成的KHCO3,结晶时会同KMnO4一起结晶析出,产品纯度降低(2分)
(4)①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2分)
②A(1分) ③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2分)
④(2分)
27.(15分)甲烷自然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中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97184393】
反应
过程
化学方程式
ΔH/(kJ·
mol-1)
活化能Ea/
(kJ·mol-1)
甲烷
氧化
CH4(g)+2O2(g)===CO2(g)+2H2O(g)
-802.6
125.6
CH4(g)+O2(g)===CO2(g)+2H2(g)
-322.0
172.5
蒸汽
重整
CH4(g)+H2O(g)CO(g)+3H2(g)
+206.2
240.1
CH4(g)+2H2O(g)===CO2(g)+4H2(g)
+165.0
243.9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________kJ·mol-1。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________(填“>”“<”或“=”)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p=________;
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然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
(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若要达到H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65%、CO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10%,以下条件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600 ℃、0.9 MPa
B.700 ℃、0.9 MPa
C.800 ℃、1.5 MPa
D.1 000 ℃、1.5 MPa
②画出600 ℃、0.1 MPa条件下,系统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6)如果进料时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2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反应CH4(g)+H2O(g)CO(g)+3H2(g),一定条件下,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φ(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的ΔH”“c(HAsO)>c(H2AsO),c正确。
③由图像可知,pH=11时,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为H2AsO,故将KOH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中,当pH调至11时,亚砷酸与OH-反应生成H2As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AsO3+OH-===H2AsO+H2O。
(3)①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则Na2HPO3为正盐,Na2HP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pH>7。②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产品室中HPO和H+结合生成亚磷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PO+2H+===H3PO3。
【答案】 (14分)(1)①As2S3(1分)
②As4S4+7O2===2As2O3+4SO2(3分)
(2)①H3AsO3(1分) ②b(1分)
③H3AsO3+OH-===H2AsO+H2O(2分)
(3)①正盐(1分) >(1分) ②2H2O+2e-===H2↑+2OH-(2分) HPO+
2H+===H3PO3(2分)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所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质子数等于周期数,B与C的p轨道均有三个单电子,D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E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内层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97184395】
(1)基态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和D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DO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A、D和氧元素组成的液态化合物A2DO4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式为A—B===B—A的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B2分子和NO+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则NO+的电子式为________。
(4)向EDO4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中阳离子的配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D(黑球)和E(白球)形成某种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晶胞边长为516 pm,则黑球和白球之间最近距离为________pm(精确到0.1,已知=1.732);若ED中D2-被O2-代替,形成的晶体只能采取NaCl型堆积,试从晶体结构分析其不同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于A是题给五种前四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且A的质子数等于周期数,故A为H元素;B与C的p轨道均有三个单电子,故B、C为ⅤA族元素,即分别为N、P元素;由D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可知,D处于ⅥA族,根据原子序数关系,D应为S元素;由E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内层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可知,E应为ⅠB族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关系,E应为Cu元素。
(1)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P元素和S元素相比,P元素的3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P。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SO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杂化类型为sp3;H、S和O元素组成的液态化合物H2SO4是共价化合物,形成分子晶体,同时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液态化合物H2SO4中存在的作用力有氢键、范德华力和共价键。
(3)单键为σ键,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故结构式为H—N===N—H的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3∶1;N2和NO+互为等电子体,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结构相似,故NO+的电子式与N2相似,为[N⋮⋮O]+。
(4)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总反应方程式为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产物[Cu(NH3)4]SO4中阳离子的配体是NH3。
(5)由图可知,S原子与周围的4个Cu原子最近且形成正四面体结构,Cu原子和S原子间最近距离等于晶胞体对角线的,晶胞边长为516 pm,则晶胞体对角线长为×516 pm,则Cu原子与S原子最近距离为×516×pm≈223.4 pm;若CuS中S2-被O2-代替,由于r(O2-)<r(S2-),的值增大,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由4增至6,导致晶体堆积方式不同。
【答案】 (15分)(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1分) P(1分)
(2)sp3(1分) 氢键、范德华力、共价键(2分,答不全扣1分,答极性键不扣分)
(3)3∶1(1分) [N⋮⋮O]+(2分)
(4)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2分) NH3(1分)
(5)223.4(2分) 两种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同:由于r(O2-)<r(S2-),由CuS→CuO,的值增大,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由4增至6,导致晶体堆积方式不同(2分,未答到配位数扣1分)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隐形眼镜材料为仿生有机高聚物,其单体G ()可由下列方法合成:
已知A和M互为同系物,回答下列问题。 【97184396】
(1)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A的名称为________。
(2)③、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D与Ag(NH3)2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
①能与NaHCO3稀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
(5)根据上述合成方法中提供的信息,写出由乙烯经三步合成化合物CH3—COOCH===CH2的路线图(提供乙酸、无机试剂任选)。
【解析】 本题采用逆推法,G是;F与环乙
醚发生反应得到G,则F是;E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得到F,D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后经酸化得到E,C与Cu、O2共
热反应得到D,则C是、D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B是溴代烃,则B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A是烯
烃,则A是。由于A和M互为同系物,再根据产物,可知M是CH2===CH2。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的结构简式为,根据系统命名法或习惯命名法,A的名称为2甲基1丙烯或2甲基丙烯或异丁烯。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属于醇的催化氧化,⑤属于醇的消去,故反应类型分别为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3) 与Ag(NH3)2OH溶液发生银镜反应;B()→C()属于卤代烃的水解,条件为NaOH的水溶液、加热。
(4)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与NaHCO3稀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含—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CHO;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说明只含4种氢原子。又因为—COOH、—CHO属于端基,应位于碳链的两端,结合氢原子的种类只有4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以下两种:
(5)由乙烯经三步合成化合物CH3COOCH===CH2,先将乙烯氧化为,再与CH3COOH反应生成CH3COOCH2CH2OH,最后进行消去反应得到目标产物CH3COOCH===CH2。
【答案】 (15分)(1)CH2===CH2(2分) 2甲基1丙烯(或2甲基丙烯或异丁烯)(2分)
(2)氧化反应 消去反应(共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非选择题标准练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