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训练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3·湖北选考)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 A )
A.液氮—液氢 B.液氧—液氢
C.液态NO2—肼 D.液氧—煤油
【解析】 虽然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但是,由于N≡N键能很大,该反应的速率很慢,氢气不能在氮气中燃烧,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大量的气体,因此,液氮—液氢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A符合题意;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液氢能作为火箭推进剂,B不符合题意;肼和NO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态NO2—肼能作为火箭推进剂,C不符合题意;煤油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煤油能作为火箭推进剂,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A。
2. (2023·河北部分示范学校三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晶体>NaCl晶体>CaF2晶体
B.BF3与NH3可通过配位键形成氨合三氟化硼(BF3·NH3)
C.H3BO3和H3PO3均为三元弱酸,分子结构式均为(X=B,P)
D.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
【解析】 在CsCl晶体、NaCl晶体、CaF2晶体中,阴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8、6、4,A正确;BF3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B原子提供空轨道,B正确;H3BO3分子的结构式为,其水溶液呈酸性是因为H3BO3与H2O发生反应:H3BO3+H2O[B(OH)4]-+H+,因此H3BO3为一元弱酸。H3PO3分子的结构式为,H3PO3为二元弱酸,C错误;O为8号元素,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 ,D正确;故选C。
3. (2023·河北沧州二模)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1 ml CH4与1 ml 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的分子数目是NA
B.42 g C3H6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一定是8NA
C.1 ml Na2O2分别与足量SO2和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都是NA
D.1 ml P4分子中P—P数目为6NA
【解析】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光敏反应,反应得到的是氯代甲烷的混合物,所以1 ml甲烷与1 ml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的分子数目小于1 ml×NAml-1=NA,故A错误;分子式为C3H6的烃可以是含有σ键数目为8的丙烯,也可以是含有σ键数目为9的环丙烷,丙烯和环丙烷含有的σ键数目不相等,所以无法计算42 g C3H6中含有的σ键数目,故B错误;过氧化钠与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1 ml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2 ml电子,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 ml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1 ml电子,两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不相同,故C错误;白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分子中含有6个磷磷键,则1 ml白磷分子中含有的磷磷键的数目为1 ml×6×NAml-1=6NA,故D正确;故选D。
4. (2023·湖北选考)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D.1 ml该物质最多消耗9 ml NaOH
【解析】 该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A错误;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酚羟基、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地称为手性碳原子,在该有机物结构中,标有“*”为手性碳,则一共有4个手性碳,C错误;该物质中含有7个酚羟基,2个羧基,2个酯基,则1 ml该物质最多消耗11 ml NaOH,D错误;故选B。
5. (2023·湖南选考)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 m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D )
【解析】 向氨水中滴加AgNO3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氨水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AgNO3+2NH3·H2O===Ag(NH3)2NO3+2H2O;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AgNO3+NH3·H2O===AgOH↓+NH4NO3;当氨水过量后,继续滴加氨水,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AgOH+2NH3·H2O===Ag(NH3)2OH+2H2O,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A不符合题意;向NaOH中滴加Al2(SO4)3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NaOH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8NaOH+Al2(SO4)3===2NaAlO2+3Na2SO4+4H2O;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6NaOH+Al2(SO4)3===2Al(OH)3↓+3Na2SO4;当NaOH过量后,继续滴加NaOH,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NaOH+Al(OH)3===NaAlO2+2H2O,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B不符合题意;向H2C2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H2C2O4是过量的,KMnO4可以被H2C2O4完全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发生的反应为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向KMnO4溶液中滴加酸性H2C2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KMnO4是过量的,KMnO4逐渐被H2C2O4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C不符合题意;向KSCN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同样立即变为血红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
6. (2023·湖北选考)我国科学家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解池,实现了海水直接制备氢气技术的绿色化。该装置工作时阳极无Cl2生成且KOH溶液的浓度不变,电解生成氢气的速率为x ml·h-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b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解时海水中动能高的水分子可穿过PTFE膜
D.海水为电解池补水的速率为2x ml·h-1
【解析】 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水制取氢气的装置,a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b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阴极,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电池总反应为2H2O2H2↑+O2↑,据此解答。b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故A正确;该装置工作时阳极无Cl2生成且KOH浓度不变,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为保持OH-离子浓度不变,则阴极产生的OH-离子要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即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电解时电解槽中不断有水被消耗,KOH的浓度不变,海水中的动能高的水可以气体状态穿过PTFE膜,为电解池补水,故C正确;由电解总反应可知,每生成1 ml H2要消耗1 ml H2O,生成H2的速率为x ml·h-1,则补水的速率也应是x ml·h-1,故D错误;故选D。
7. (2023·山东选考)石墨与F2在450 ℃反应,石墨层间插入F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CF)x,该物质仍具润滑性,其单层局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增强
B.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
C.(CF)x中C—C的键长比C—F短
D.1 ml(CF)x中含有2x ml共价单键
【解析】 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1个2p轨道上电子在层内离域运动,故石墨晶体能导电,而(CF)x中没有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上的电子,故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减弱,A错误;(CF)x中C原子的所有价键均参与成键,未有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或者不饱和键,故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B正确;已知C的原子半径比F的大,故可知(CF)x中C—C的键长比C—F长,C错误;由题干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F)x中C与周围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C—C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和1个F原子形成共价键,即1 ml(CF)x中含有2.5x ml共价单键,D错误;故选B。
8. (2023·河北唐山三模)某电池材料结构如图所示。X、Y、Z、M、W为同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实验室保存M的单质,需使用到Z的多种氢化物形成的混合物
B.该电池材料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氢键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F,D错误;故选A。
9. (2023·湖南邵阳三模)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层清液中的S2-并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CaSO4·2H2O属于盐类和纯净物
B.过程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eq \\al(2-,3)+2S2-+9H2O===S2Oeq \\al(2-,3)+4Mn(OH)2↓+10OH-
D.将10 L上层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 mg·L-1)转化为SOeq \\al(2-,4),理论上共需要0.15 ml O2
【解析】 CaSO4·2H2O有确定的化学式,属于纯净物,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所以为盐类物质,A正确;过程Ⅰ中氧化剂为氧气,变成水,1个氧气分子转移4个电子,还原剂为Mn(OH)2转化为MnOeq \\al(2-,3),转移2个电子,发生反应时电子守恒,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过程Ⅱ中是碱性环境,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eq \\al(2-,3)+2S2-+9H2O===S2Oeq \\al(2-,3)+4Mn(OH)2↓+10OH-,C正确;设转移电子数为x m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 ml,则
S2- ~ 8e- O2 ~ 4e-
32 8 1 4
10×480×10-3 x y x
eq \f(32,10×480×10-3)=eq \f(8,x),x=1.2 ml,eq \f(1,y)=eq \f(4,1.2),y=0.3 m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3 ml,D错误;故选D。
10. (2023·山东潍坊二模)CO吸附在不同催化剂(HCN、HCN-A)上转化为CH3CHO的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步骤Ⅰ→Ⅱ过程中不存在C—H键的形成
B.Ⅰ与Ⅸ相对能量的差值等于总反应的焓变
C.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是Ⅴ→Ⅵ
D.Ⅶ→Ⅷ的反应为*OCHCH2+H++e-―→*OCHCH3
【解析】 由图可知,步骤Ⅰ→Ⅱ过程中存在C—H键的形成,故A错误;由图可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CH3CHO,则Ⅰ与Ⅸ相对能量的差值不可能等于总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为慢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历程中Ⅴ→Ⅵ的活化能最大,则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是Ⅴ→Ⅵ,故C正确;由图可知,Ⅶ→Ⅷ的反应为*OCHCH2+H*+e-―→*OCHCH3,故D错误;故选C。
11. (2023·湖北选考)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142 ℃),实验中利用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69 ℃)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烷(沸点81 ℃),其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69 ℃
C.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
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解析】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含有水,若将水分离出去,可促进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选择以共沸体系带水可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反应产品的沸点为142 ℃,环己烷的沸点是81 ℃,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的沸点为69 ℃,温度可以控制在69~81 ℃之间,不需要严格控制在69 ℃,B错误;接收瓶中接收的是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环己烷不溶于水,会出现分层现象,C正确;根据投料量,可估计生成水的体积,所以可根据带出水的体积估算反应进度,D正确;故选B。
12. (2023·山东选考改编)在含HgI2(s)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HgI2(s)HgI2(aq);HgI2(aq)Hg2++2I-;HgI2(aq)HgI++I-;HgI2(aq)+I-HgIeq \\al(-,3);HgI2(aq)+2I-HgIeq \\al(2-,4),平衡常数依次为K0、K1、K2、K3、K4。已知lg c(Hg2+)、lg c(HgI+),lg c(HgIeq \\al(-,3))、lg c(HgIeq \\al(2-,4))随lg c(I-)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线L表示lg c(HgIeq \\al(2-,4))的变化情况
B.随c(I-)增大,c[HgI2(aq)]不变
C.a=lgeq \f(K1,K2)
D.溶液中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
【解析】 由题干反应方程式HgI2(aq)Hg2++2I-可知,K1=eq \f(c(Hg2+)c2(I-),c(HgI2)),则有c(Hg2+)=eq \f(K1c(HgI2),c2(I-)),则有lg c(Hg2+)=lg K1+lg c(HgI2)-2lg c(I-),同理可得:lg c(HgI+)=lg K2+lg c(HgI2)-lg c(I-),lg c(HgIeq \\al(-,3))=lg K3+lg c(HgI2)+lg c(I-),lg c(HgIeq \\al(2-,4))===lg K4+lg c(HgI2)+2lg c(I-),且由HgI2(s)HgI2(aq)可知K0=c[HgI2(aq)]为一定值,故可知图示中曲线1、2、3、4即L分别代表lg c(HgI+)、lg c(Hg2+)、lg c(HgIeq \\al(-,3))、lg c(HgIeq \\al(2-,4)),据此分析解题。由分析可知,线L表示lg c(HgIeq \\al(2-,4))的变化情况,A正确;已知HgI2(s)HgI2(aq)的化学平衡常数K0=c[HgI2(aq)],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随c(I-)增大,c[HgI2(aq)]始终保持不变,B正确;由分析可知,曲线2方程为lg c(Hg2+)=lg K1+lg c(HgI2)-2lg c(I-),曲线1方程为lg c(HgI+)=lg K2+lg c(HgI2)-lg c(I-)即有①b=lg K1+lg c(HgI2)-2a,②b=lg K2+lg c(HgI2)-a,联合①②可知得:a=lg K1-lg K2=lgeq \f(K1,K2),C正确;若溶液中只含HgI2,则溶液中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由于溶液中c(HgI2)不变而c(I-)在变化,可能是加入了其他物质,影响溶液中Ⅰ元素或Hg元素的含量,则溶液中二者物质的量之比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
13. (2023·山东烟台二模)一种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杂质为SiO2、CaCO3、MnS、FeS、CuS、NiS等。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备金属锰,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脱硫”过程中FeS发生反应:4FeS+3O2+6H2O===4S+4Fe(OH)3
B.物质X为H2SiO3,滤渣Y为Fe(OH)3
C.上述流程表明:Ksp(CuS)>Ksp(MnS),Ksp(NiS)>Ksp(MnS)
D.“电解”所得阳极产物均可循环利用
【解析】 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杂质为SiO2、CaCO3、MnS、FeS、CuS、NiS)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氧化钠、空气反应生成硫单质、硅酸钠和金属氢氧化物,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浸,生成硫酸盐,过滤,滤渣为硫和硫酸钙,向滤液中加入MnO调节pH=4从而沉淀铁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MnS沉淀铜和镍元素后再过滤得到主要含有MnSO4的溶液,将该溶液电解得到金属锰,据此结合混合物分离提纯原理分析解答。“脱硫”过程中FeS被氧气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硫单质与氧化铁,A错误;脱硫过程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转化为硅酸钠,硅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硅酸,物质X中还含有硫酸钙,B错误;难溶沉淀会向更难溶沉淀转化,“除杂”过程中加入MnS的目的是为了使Ni2+与Cu2+转化为NiS和CuS,推知Ksp(CuS)<Ksp(MnS)、Ksp(NiS)<Ksp(MnS),C错误;惰性电极“电解”MnSO4,会产生氧气和硫酸,这些所得阳极产物均可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D。
14. (2023·湖南选考)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l CH4和一定量的H2O,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xeq \b\lc\(\rc\)(\a\vs4\al\c1(x=\f(n(CH4),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x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专项练选择题专项练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对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题型专项练非选择题专项练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