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8)(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737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8)(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737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1 杠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杠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入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 杠杆 》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单 位
教
材
分
析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本课时主要讲前两个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法学法
讲练法,观察法,实验法、引导法
设
计
思
路
首先,结合几种杠杆受力平衡的图示和实例,讲述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内涵,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阻力臂。为了能突破难点,讲上述概念时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讲杠杆原理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师准备: 铁架台、杠杆、钩码、(学生)
学生准备:铁架台、杠杆、钩码(50g,6个)、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今天大家就开始学习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首先,我们来认识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进入新课】
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杠杆了。古代大型宫殿是建造,庞大的金字塔的建造都用到了杠杆,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其中的道理。
一、杠杆
1、出示图片展示跷跷板、切纸刀、活塞式抽水机把手、起子等器材。说一说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并总结出杠杆的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要了解杠杆的原理及作用先要了解几个名词。
通过画图解说几个名词(板演),课件展示名词定义。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彩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力臂的表示方法)
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
练习:画出图中杠杆的五要素并总结画杠杆五要素的方法
将学生的练习实物投影
强调力臂的画法:找支点;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符号
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可以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它在某个位置静止,这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我们通常使用的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杆杠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
猜想和假设,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跟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有关系。
杠杆的平衡条件:
2人一组实验,给出实验器材,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要记录什么数据。要求学生把测得的数据填在课件表格对应位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让杠杆平衡 ( 静止 );
②在杠杆支点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③移动左右两端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平衡
④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收集所有学生的实验数据,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讨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数据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引导学生由实验结果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 F2·l2 。
这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再分析个别组学生做得出错误数据的原因。
平衡条件的拓展: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n倍,动力就是阻力的 。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练习】
l1=3l2,F1是F2的___倍。
l1:l2=4:3,F2=60 N,F1=___。
F1:F2=2:5,l1:l2=____。
F1=15 N,F2=75 N,l1=15 cm,l2=__。
4、【作业】学案上的五幅图,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学习,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板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且教师演示时的标准动作,无形中能够纠正学生在作图时的不规范行为。
利用实物投影收集学生做练习的情况,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主要讲解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知道如何测量其力臂,化解实验难点。
通过亲自体验,可以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 12.1杠杆
一、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 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 F2·l2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 分组实验器材 , 教学过程 , 实践活动 , 板书 , 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