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展开
教学内容 | 我们大家跳起来 土风舞 新疆舞曲第二号 那不勒斯舞曲 | |||||
教学 目标 | 认知 | 学会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表演歌曲;并结合欣赏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 ||||
技能 | 通过歌曲《土风舞》的唱演,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喧嚣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 |||||
情感 | 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舞蹈创作中感受到愉悦 | |||||
教学重点 | 学唱歌曲,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 | |||||
教学难点 | 感知三拍子音乐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 | |||||
设计理念 |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 |||||
教学时间 | 4课时 | |||||
教学过程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个 人 加 减 | ||||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1. 欣赏巴赫《小步舞曲》,也可以让学过乐器的同学哼唱或弹奏。 2. 发声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指导学生用圆润、明亮、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3.节奏创编 教师表演两种不同的舞步,引导学生节奏创编与旋律接龙 师:老师给你们表演两种舞步,哪一种能和刚才的歌声吻合在一起?(表演)这是几拍子?和四二拍比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歌曲 1. 听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你发现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哪首曲子相同? 2.再听 边听边打三拍子。 3.学习旋律 (因为这首歌曲比较简单,所以直接唱出) 4.齐奏 5.分组进行练习 6.齐唱歌曲 7.多种方法巩固练习 8. 歌曲处理,加入顿音与连音唱法。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鼓励、表扬。 三、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四、拓展 1.简介巴赫生平、代表作及小步舞曲。 了解巴赫及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2.随音乐简单律动。 五、才艺表演(机动时间)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音乐律动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1、玩一玩 音乐游戏
2、听一听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 (2)初步聆听《土风舞》。 (师请一个舞伴共同跳) (3)复听《土风舞》音乐。 b) 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3)试着唱曲谱。 (5) 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编一编、评一评 共同为歌曲编创集体舞 5、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 第三课时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教学建议:教师可适当配以图片介绍。但要注意简洁,只要达到阶段教学目标即可。)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建议:可以边做介绍,随即就同步播放这首乐曲,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教学建议:学生可用叙述的方式表达,也可以拍节奏或哼唱曲调。或者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酌情进行补充。)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教学建议:可让学生先练会主导节奏,然后再听乐曲。练习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口读“咚、哒”模拟手鼓发出的声音;用铃鼓敲击节奏;用跺脚、拍手、拍腿的节奏声势来表现等。练习时注意其中的演奏符号。) 五、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2、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2)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参与表现:即兴敲击节奏或做律动来体验。 (教学建议: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感受音乐、参与表现时有困难,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实施,或把乐段再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更小的单元去进行。) 六、完整欣赏整首乐曲。 教师不做任何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的见解去欣赏乐曲。 (教学建议:在欣赏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前面的欣赏做一个总结,如乐曲分成三个部分,以豪放的笔资、艳丽的色彩、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七、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八、拓展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建议:对比欣赏后,鼓励学生谈感受,更利于今后主动欣赏音乐。)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 四、巩固练习: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1、大屏幕呈现文字并伴以解说声音,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进一步巩固对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
1=C 3/4 5 3 3 |5 4 4 | 5 2 2 | 5 1 1 | 1- 5 | 7 - 6 | 5- 4 | 3- - | | 21 71 76 | 56 54 34 | 3 02|? 1- - ||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回答。
用旋律接龙的方式巩固歌曲。
一组唱旋律或歌词,另一组当小乐手伴奏。
小组表演、分组合作、集体舞创编
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疆地区。)
(设计意图:在学生心中建立这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创作作品概念。)
(设计意图:作为对乐曲的初步感受,让学生对整首乐曲先有一个音乐风格上的把握。
(设计意图:在了解主导节奏型基础上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围绕一个乐曲的特点进行倾听,使之留下深刻的记忆,深化初听效果。)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设计意图:围绕乐曲的主题音调、音乐的发展方式、段落之间的对比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完整体验全曲。)
(设计意图:在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中,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聆听乐器演奏的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感;圆号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记 |
| |||||
参考书目和网页地址 |
| |||||
相关链接 | 优秀教案 教学实录 优秀论文 单元试卷 阅读资料 | |||||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问好,课题导入,欣赏音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了解舞曲的概念,并能区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聆听《新疆舞曲》,歌曲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