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
第五单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共15页。
第四单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发生了新冠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84”消毒液、双氧水和“一次性口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正确的有( )
A.医用口罩中的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熔喷聚丙烯,聚丙烯的结构可表示
B.“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在NaClO固体中含有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
C.双氧水的结构式为 H-O-O-H,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D.NaClO的电子式为
2.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5;W与Y同族;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W的单质为常见气体,其水溶液具有漂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B.元素X的氢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Z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W的单质与过量的铁反应产物为FeW2
4.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的香花石被誉为“矿石熊猫”。它 由 X ( Ca ) 和 前 18 号元素中的 5 种组成,分别为 Y、Z、W、R、T。其中 Y、Z 为金属元素, X、Z 同主族 , Y 、Z 、 R 、 T 位于同周期 ,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 T 无正价, X 与 R 原子序数之和是W 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R2、 WR2 两种化合物中 R 的化合价不相同 B.原子半径: T > R > Z > Y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X > 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W< R < T
5.X、Y、Z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相关性质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X
Y
Z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暗处爆炸
光照
高温、高压、催化剂
常温下氢化物水溶液的pH
小于7
小于7
大于7
A.最外层电子数Z>Y B.Y与Z二者氢化物反应的产物含离子键
C.Y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甲、乙、丙、丁、戊是这四种元素的两种或三种形成的化合物,75%的甲溶液常用于消毒,戊是Z和X组成的10电子分子,常温下己溶液显中性,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W>X
B.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甲和丙
C.己溶于水后促进了水的电离
D.W的氢化物不一定比Y的稳定
7.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简单离子半径:M->Q+>R2+
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Z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Z
B.化合物Y2Z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能溶解氧化铝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
9.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10.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和Z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X>Y
C.该试剂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YO3
12.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
B.X、N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C.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
D.简单离子的半径:Z>M>X
13.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Ⅰ
实验Ⅱ
取ⅰ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ⅰ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
实验Ⅲ
另取ⅰ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的NaBr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实验Ⅰ和Ⅲ,得出Cl2、Br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的氯水都是实验前新制备,其制备的方法是将氯气通往蒸馏水中使其充分溶解而得到。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来制备氯水,下列对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装置中所用药品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B.若在装置乙、丙之间增加一个如图(a)所示装置,制备的氯水更纯净
C.为提高氯水的制备效率,可在丙装置中的长玻璃管下端接一个如图(b)所示的多孔球
D.为了充分吸收尾气并防止倒吸,丁装置可选用如图(c)所示装置
14.X、Y、Z、R、W为常见的主族元素,根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信息
X
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元素不参与比较)
Y
+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Z
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
R
与Z同周期,主要化合价为−1、+7
W
原子结构示意图:
(1)写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元素W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
(2)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X和R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
(4)下列对于W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W的最低负化合价与R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②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W的单质可与X和R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④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5)为验证卤族部分元素单质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为验证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通入一定量R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R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Br2的氧化性比I2强。理由是______。
④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族元素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
15.I.锶(Sr)原子序数为 38,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关于锶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锶能与冷水剧烈反应
b.锶的失电子能力比钙强
c.Sr(OH)2 的碱性比 Ca(OH)2 弱
d.氧化锶是碱性氧化物
II.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1℃时晶体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 Ba、Fe 的化合物等杂质)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已知常温下,NaCl 溶液、BaCl2 溶液呈中性,而 MgCl2 、CuCl2 溶液呈酸性。常温下,SrCl2 溶液 pH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步骤③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调节溶液 pH 至 8~10,宜选用的试剂为_____。
a.稀硫酸 b.氢氧化锶粉末 c.氢氧化钠 d.氧化锶粉末
(3)步骤⑤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_____。
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锶饱和溶液
(4)工业上用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_____(填字母)。
a.50~60℃ b.70~80℃ c.80~100℃ d.100℃以上
16.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它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元素Ga位于Al的下一周期,写出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Al、G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由流程图可知酸性:Al(OH)3>Ga(OH)3 B.Ga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GaCl3
C.Ga(OH)3可由Ga2O3与水反应得到 D.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AlT,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铍,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戊,A项错误;
B.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甲丁>戊,由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故氢氧化物的碱性:丙>丁>戊,C项正确;
D.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则最外层电子数:甲丙,C正确;
D.O与H可生成H2O、H2O2,O可与C生成CO、CO2,与N生成NO、NO2、N2O3等多种氧化物,不是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D【解析】Z、Y、W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第一周期、Y为第二周期、W为第三周期,所以Z为H元素;W形成+2价阳离子,应位于ⅡA族,且位于第三周期,所以W为Mg元素;X形成2个共价键,应位于Ⅵ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Mg所以X为O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核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3,Y原子序数小于O,则Y为B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A.Mg单质表面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不需要保持在煤油中,故A错误;
B.W、X、Y分别为Mg、O、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W>Y>X,故B错误;
C.H原子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Y为B位于第ⅢA族,最高正价为+3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YO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C【解析】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以知道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强弱为:Z>M,A错误;
B.X、N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由原子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B错误;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R,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C正确;
D.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MI2(3)①溶液变蓝②排除可能存在的Cl2对Br2置换出I2的干扰(4)Cl2>Br2>I2(5)ABCD
【解析】(1)i中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成黄色,说明生成溴单质,形成溴水溶液,氯水中含有氯分子将溴化钠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2)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实验Ⅰ中i氯水中含有的氯分子将溴化钠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氯水中含有氯分子将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3)①取i中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若淀粉溶液变蓝,说明反应生成I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2Br-+I2,说明溴水中的Br2将I-氧化为I2,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氧化性Br2>I2;
②实验Ⅱ取i中的黄色溶液进行实验,i中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可能含有过量的Cl2,Cl2将KI中的I-氧化为I2,不能准确证明一定是Br2将I-氧化为I2,故需要对i中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Br,确保溶液i中反应后的溶液不含Cl2,因此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排除可可能存在的Cl2对Br2置换出I2的干扰;
(4)综合上述实验,得出三中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
(5)甲装置中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方发生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
混合气体通入到以装置中,HCl气体留在溶液中Cl2气体流出,但是气体流出时会带有少量的水蒸气,在乙装置后加入一个浓硫酸洗气瓶,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使气体更加纯净,B正确;
在丙装置长导管下放一个b装置,可增大氯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提高氯水的制备效率,C正确;
利用c装置可以很好的吸收Cl2并防止倒吸,Cl2溶解在NaOH中时,球形管内外产生压强差,将液体压入球形管内,液体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又重新回到烧杯内,从而防止倒吸,D正确;
故选择ABCD。
14.(1);第四周期VIIA族(2)Mg(OH)2、Al(OH)3(3)(4)①②(5)①Cl2+2Br-=Br2+2Cl-②2OH-+Cl2=Cl-+ClO-+H2O③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过量的Cl2能与KI溶液反应置换成I2④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
【解析】X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稀有气体元素不参与比较),推知X为Na元素;Y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推知Y为Al元素;Z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推知Z为Mg元素;R与Z同周期为第三周期,主要化合价为−1、+7,推知R为Cl元素;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推知W为Br元素。
(1)元素X为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W为Br,其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VIIA族。
(2)镁的金属性强于铝,故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Mg(OH)2 >Al(OH)3。
(3)钠失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得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其过程为。
(4)①W与R同主族,两者的最低负化合价均为-1价,①正确;
②R的非金属性强于W,则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于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②正确;
③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W的单质不能与X和R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反应,③错误;
④R的非金属性强于W ,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弱,④错误;
答案选①②。
(5)①A中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是 Cl2+2Br-=Br2+2Cl- 。
②氯气有毒,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防止污染空气,发生的用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③为验证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通入一定量R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R单质的量,若氯气过量,过量的Cl2也能与KI溶液反应置换成I2,得不出Br2的氧化性比I2强。
④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
15.I.第五周期ⅡA 族;c II.(1)等于(2)BaSO4、Fe(OH)3;b d(3)d(a)a
【解析】I. 锶(Sr)原子序数为 3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ⅡA 族;
a. 锶的活金属性大于钙,所以锶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故a正确;
b.锶、钙同主族,锶的半径大于钙,所以锶的失电子能力比钙强,故b正确;
c.锶、钙同主族,锶的半径大于钙,Sr(OH)2 的碱性比 Ca(OH)2 强,故c错误;
d. 氧化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氧化锶是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选c。
II.(1)SrCl2是强酸强碱盐,SrCl2溶液呈中性,pH等于7;
(2)SrCO3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Fe2+、Ba2+杂质,然后加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过氧化氢,调节溶液pH可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过滤后滤渣为BaSO4、Fe(OH)3;调节pH除去Fe3+等,要不能引入杂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锶粉末或氧化锶粉末,故选bd;
(3)SrCl2·6H2O易溶于水,为减少晶体溶解,提高产量,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氯化锶饱和溶液,选d;
(4)六水氯化锶晶体61℃时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则用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50~60℃,故选a。
16.(1);(2)A C(3)O2->Na+>Al3+(4)GaO2-+CO2+2H2O ==Ga(OH)3↓+HCO3- (或 2GaO2-+CO2+3H2O ==2Ga(OH)3↓+CO32- )(5)①CD ②GaO2-+3e-+2H2O=Ga+4OH-(6)GaCl3+NH3 GaN+3HCl
【解析】(1)元素Ga位于Al的下一周期,则位于第四周期IIIA族,其核外电子数为13+18 = 31,所以G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A. 在NaAlO2和NaGaO2溶液中通入CO2之后生成Al(OH)3,并未生成Ga(OH)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Ga(OH)3>Al(OH)3,A项错误;
B. 因Al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两者同族,性质相似,所以Ga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GaCl3,B项正确;
C. Al(OH)3不可以由Al2O3与水反应得到,根据元素的相似性可知,Ga(OH)3也不可由Ga2O3与水反应得到,C项错误;
D. 同主族元素,其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大,即AlNa+>Al3+,故答案为O2->Na+>Al3+;
(4)若通入过量的CO2,GaO2-会和CO2、H2O反应生成Ga(OH)3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GaO2-+CO2+2H2O ==Ga(OH)3↓+HCO3- (或 2GaO2-+CO2+3H2O ==2Ga(OH)3↓+CO32- ),
故答案为GaO2-+CO2+2H2O ==Ga(OH)3↓+HCO3- (或 2GaO2-+CO2+3H2O ==2Ga(OH)3↓+CO32- );
(5)①A. 阳极为粗镓,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主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Ga-3e- ═ Ga3+,A项错误;
B. 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Zn、Ga;阴极析出的是Ga;依据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B项错误;
C. 在开始放电的瞬间,阴极除了析出高纯度的镓之外,溶液中的氢离子也会放电生成氢气,C项正确;
D. 由离子氧化性顺序:Zn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5章 第18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6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精讲解析版doc、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6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精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九单元 化学实验基础测试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室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步骤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