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1.(2022·安徽安庆·九年级期末)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钙
铁
元素符号
H
C
O
Ca
Fe
(1)若某物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若某可燃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两种氧化物,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该可燃物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某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能和X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同一种物质。任写一个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①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丁和己一定含有相同元素
b.乙生成甲和丁一定需要点燃
c.丙转化为甲一定是化合反应
d.上述反应一定都有气体生成
2.(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钡、碳酸钾、氯化铵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无明显现象;另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______或_______;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3.(2022·广东·常春藤国际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HCl与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下知识网络图,A、B、C、D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C属于盐,“—”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二者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小红同学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为______色,滴入Ca(OH)2溶液中,溶液变为______色。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图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写出D物质所属的类别是______。
4.(2022·四川·井研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氧化物。根据图中所示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A是_____;D物质的颜色是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
(3)反应②和③可以看出C物质和E物质都具有_____性;
(4)反应⑤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写出一个使F转化成E的反应方程式_____。
5.(2022·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其中甲为胃酸的主要成分,丁的溶液呈蓝色,乙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乙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2)丙的物质类别为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甲→丁还需要的另一反应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将一定量的乙放入盛有丁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填名称)。
6.(2022·河北·安新县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现有 A、B、C、D、E、F、G 七种物质,C 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 是黑色固体,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绿色溶液,G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类型:______。
(4)反应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_。
7.(2022·山东枣庄东方国际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1)白色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8.(2022·福建福州·一模)小秋做实验时不小心把少量的盐酸洒到粉笔灰上,发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因此他对粉笔产生了兴趣,做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粉笔主要成分由碳酸钙、生石膏(CaSO4·2H2O)等物质组成,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②
探究一:粉笔成分的验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小秋同学取2g白色粉笔,研成粉末,倒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
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锥形瓶口。
②
粉笔中含有碳酸钙。
③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固体完全溶解
生石膏在盐酸中溶解度增大
(1)完成上述实验报告①_______;②_______。
(2)上述实验中粉笔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
探究二:粉笔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验证实验】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点)。
探究三:粉笔的制作生石膏(CaSO4·2H2O)脱水与温度的关系如图。小榕想利用粉笔灰获取熟石膏()制作粉笔:熟石膏加水调成糊状,灌入模具凝固即得粉笔。
(4)AB段固体不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
(5)为获取较纯的熟石膏,实验时要控制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
(6)写出生石膏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9.(2022·安徽·宿州市专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 猜想二:从______________的视角;
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 ……………。。
【实验探究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
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
B.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①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_________________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方案B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第二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①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B.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E.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实验探究3】化学反应常常件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曲线Ⅲ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曲线Ⅳ为CO2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CO2与NaOH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已知Na2CO3溶液与CO2也会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当10g8%的NaOH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范围为_____________(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
10.(2022·湖北·石首市文峰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
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有三种猜想。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___ (填物质名称)
灰白色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_____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_______
猜想Ⅲ成立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_____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2022·陕西·西安铁一中分校一模)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个体积水最多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字母)。
A.Zn B.Mg(OH)2 C.FeCl3 D.AgNO3
(2)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②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03—物质的鉴别、推断与除杂专题突破(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重难点考点03—物质的鉴别、推断与除杂专题突破(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石灰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03—物质的鉴别、推断与除杂专题突破(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石灰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