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声现象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声现象,共14页。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声现象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是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波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比乙音调高 B.乙比甲的音调高 C.甲和乙的音调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2.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 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3.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4.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5.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经反射后的信号。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 D.该汽车的速度是 6.中国科技公司思立微成功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类似。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可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ABCD 二.填空题(共2小题)7.晴朗的夜空下,小严观察到中国空间站飞过他的头顶。已知空间站距离小严,空间站相对于小严的速度为,光速为,则小严所看到的空间站位置 (选填“落后”或“超前” 于空间站的实际位置约 处。小严爸爸驾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匀速行驶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了一声笛,经后听到回声。则鸣笛时,小车距离山崖为 。(声速为8.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深,当船上的声呐发出超声波后接收到了回波信号,计算可知,测得的海深约为 海水中声速按计算;不能用声呐发出的超声波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芳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她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她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铜600.76铜600.89铜601.02铜800.76铜1000.76钢801.02尼龙801.02铜①②(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表中应填上的数据分别是 和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芳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请你可以提出一个探究物理问题: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说话声。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四.计算题(共1小题)11.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运行速度为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为。求:(1)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2.某桥头架设了固定测距仪(图,和图(b)所示的交通标识牌,汽车向测距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距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距仪接到信号用时,过一会儿,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到信号用时。(已知超声波的速度是(1)图(b)交通牌警示的内容为 ;测距仪不能在月球测量两地间距离是因为 。(2)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距仪有多远?(3)汽车在两次收到信号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是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波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比乙音调高 B.乙比甲的音调高 C.甲和乙的音调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解答】解: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乙音叉振动的次数多,乙音叉振动快、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说明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选:。2.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 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 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 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解答】解:、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不符合题意;、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符合题意;、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可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3.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解答】解:、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不符合题意;、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4.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解答】解: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故选:。5.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经反射后的信号。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 D.该汽车的速度是【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根据图找到、的间隔格数为9格,则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由图可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间隔时间,故错误;(2)由图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间隔,由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路程:△,故错误;(3)由图可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汽车的速度:,故错误;(4)由可得,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故正确。故选:。6.中国科技公司思立微成功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类似。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可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A. B. C. D.【解答】解: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得,手机到和点距离最大,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和点距离最小,并且这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点距离比到和点的距离稍大,比到和点的距离更小;、如图,和到手机的距离最大,和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如图,和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且相等,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如图,和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且相等,和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且相等,到手机的距离比和到手机距离稍大,符合题意,故正确;、如图,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选:。二.填空题(共2小题)7.晴朗的夜空下,小严观察到中国空间站飞过他的头顶。已知空间站距离小严,空间站相对于小严的速度为,光速为,则小严所看到的空间站位置 落后 (选填“落后”或“超前” 于空间站的实际位置约 处。小严爸爸驾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匀速行驶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了一声笛,经后听到回声。则鸣笛时,小车距离山崖为 。(声速为【解答】解:(1)由可知,光从空间站到达小严处的时间:;当光到达小严处时,空间站运动的路程:;(2)小严爸爸驾车的速度,由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汽车行驶的路程:;则鸣笛时,小车与山崖的距离:。故答案为:落后;9.75;360。8.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深,当船上的声呐发出超声波后接收到了回波信号,计算可知,测得的海深约为 1500 海水中声速按计算;不能用声呐发出的超声波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由可得,该处的海深:。(2)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500;真空不能传声。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芳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她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她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铜600.76铜600.89铜601.02铜800.76铜1000.76钢801.02尼龙801.02铜①②(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表中应填上的数据分别是 和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芳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请你可以提出一个探究物理问题: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解答】解:(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选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和相同的数据,即长度为、横截面积为;(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4)①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说明固体能够传声;②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琴弦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细铜金属丝比尼龙琴弦更容易传声,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③说话声引起琴弦振动,琴弦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答案为:(1)、、;(2)80;1.02;(3)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4)①固体能够传声;②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③不能。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两音叉之间的空气将右面音叉的振动传递到左面的音叉,左面的音叉振动发声,并将小球弹起来,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四.计算题(共1小题)11.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运行速度为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为。求:(1)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解答】解:(1)声音的速度,由可知,内声音传播的距离:;(2)列车的速度,由可知,内列车行驶的路程:;列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答:(1)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2.某桥头架设了固定测距仪(图,和图(b)所示的交通标识牌,汽车向测距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距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距仪接到信号用时,过一会儿,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到信号用时。(已知超声波的速度是(1)图(b)交通牌警示的内容为 限速 ;测距仪不能在月球测量两地间距离是因为 。(2)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距仪有多远?(3)汽车在两次收到信号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标识牌上的“40”是指限速;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测距仪不能在月球测量两地间距离;(2)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答:(1)限速;真空不能传声;(2)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距仪;(3)汽车在两次收到信号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一声现象(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费力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精练:专题一声现象(教师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费力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2:声现象(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查热点, 考查题型, 备考重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