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爱国忧民类诗歌复习(检测小卷)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4:爱国忧民类诗歌复习(检测小卷)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内容理解默写,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练兵
一、诗歌内容理解默写(共15分)
1.(本题2分)诗人常托物言志。如龚自珍以“落红”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几句具有这一特点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题2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3.(本题2分)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题2分)《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题3分)《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白居易《卖炭翁》内容填空。
(1)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综合提升
二、诗歌鉴赏(共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2分)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8.(3分)如何理解划线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2分)对该曲赏析错误的项是( )
A.“聚”和“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
B.作者将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作者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
D.作者借古讽今,对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与同情。
10.(3分)对该曲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河”指“黄河”,山指“华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诗人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物是人非,“西都”犹存,苍茫大地不知往后谁主沉浮。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是回顾历史,虽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战争的惨烈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全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1.(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12.(3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诗歌揭示的主题。
(1)画面:
(2)主题: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2分)《春望》的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景象。
14.(3分)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②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③,双照④泪痕干。
【注】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②清辉:月光。③虚幌:薄到透明的帘帷。④双照:共照两人。
15.(2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
B.乙诗全诗均用虚写,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甲诗尾联写诗人由于思念亲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D.两诗都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16.(3分)请结合其中一首诗,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2分)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18.(3分)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9.(2分)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20.(3分)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2分)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
22.(3分)结尾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2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己亥杂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____和天涯广阔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__之情。
24.(3分)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但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2分)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历的哪两件大事?
26.(3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2分)诗歌的首句中以“____________”和“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
28.(3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名句默写
【答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2.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5.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6. (1)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鬓”“苍苍”“贱”“愿”“溅”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诗歌鉴赏
(一)
【答案】
7.示例:“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8.示例: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封建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谴责。
【解析】
7.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潼关很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写山,“怒”写河(水)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8.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本句是这首词的中心句。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这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二)
【答案】
9.D
10.B
【解析】
9.本题考查元曲的赏析。D.有误,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的思索,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对朝廷进行了暗讽”理解错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对该曲内容的理解。B.有误。由“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知,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西都’犹存”说法错误。故选B。
(三)
【答案】
11.B
12.画面:他走出大门满含期盼地向东方张望着,可是好久也不见自己的亲人走来。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洒落在破旧的征衣上。
主题:表现了老兵家破人亡的痛苦悲哀,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解析】
1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有误,“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分析不正确,诗中没有心理描写。“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等属于言行描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属于环境描写;
故选B。
12.此题考查学生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和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描述画面时要注意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两个细节。如: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想看到久别的亲人,却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首诗描述了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来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四)
【答案】
13.破
14.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解析】
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从中可以看出,“破”字用得好,写出了国都破败,山河破碎的悲凉景象,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1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致使白发疏稀已快不能插簪了。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内忧外患纠缠难解。作者此时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也正因为诗人此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所以“白发”尽显,“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苍老之态顿现。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五)
【答案】
15.C
16.示例:《春望》
①律诗第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本诗第二、三联“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烽火”与“家书”“连三月”与“抵万金”均对仗;②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本诗押en韵,“深”“心”“金”“簪”均为平声韵。
示例:《月夜》
①律诗第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本诗第二联“遥怜小儿女”与“未解忆长安”、第三联“香雾”与“清辉”“云鬟湿”与“玉臂寒”均对仗;②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本诗押an韵,“看”“安”“寒”“干”均为平声韵。
【解析】
15.
C.有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故选C。
16.本题考查诗歌的对仗、押韵的特点。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规定。对仗方面,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或四联,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比如这两首诗均为颔联和颈联对仗。每一对仗联要求句式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如甲诗:“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烽火”与“家书”“连三月”与“抵万金”均对仗;乙诗:“遥怜小儿女”与“未解忆长安”、第三联“香雾”与“清辉”“云鬟湿”与“玉臂寒”均对仗;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如甲诗:押en韵,“深”“心”“金”“簪”均为平声韵;乙诗:押an韵,“看”“安”“寒”“干”均为平声韵。
(六)
【答案】
17.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8.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1)翻译: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2)理解;思路:结合前后文,结合背景,结合主题,理解诗句的感情。
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等句子可知,此时是安史之乱时期,作者自己饱受生活的苦难,经济上捉襟见肘,但是作者的长夜难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天下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话里,作者推己及人,由个人的疾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想到家国的灾难,这是对人间冷暖的一种体察,更是对天下百姓的关怀。杜甫在文章结尾发出一种呼喊,希望眼前能突现一座广厦,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自己饱受苦难时,还想到天下受苦的人,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美好生活,这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答题思路:重读的目的就是突出强调,所以在第一小节划线句中选择一个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并且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原因。
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读“怒号”,“怒号”是愤怒的号叫的意思,这本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修饰风,这是把风拟人化,运用了拟人修辞,“怒号”指声音很大,故这个词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风的猛烈,重读能够突出其大、猛,和整体氛围相符合。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重读“三重茅”,“三重茅”是多重茅草的意思,这里写被卷走茅草之多,结合背景可知,这座草庐是作者求亲告友建成的,是作者在乱世中好不容易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家,这些茅草对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此时被风吹走了如此多,可以想见作者内心多么焦急,故重读能够突出作者看到茅草被卷走时的焦急。
(七)
【答案】
19.D
20.显现卖炭翁生活的艰难不易,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衬统治者的蛮不讲理和霸道凶残。
【解析】
1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不是“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些词语显现出卖炭翁的艰难不易,反衬统治者的凶残与毫无人性。
(八)
【答案】
21.群童“抱茅”不单是“欺我老无力”,更是为了突出诗人与群童生活的穷困。作用:为结尾诗人发出的感慨埋下伏笔。
22.表达了诗人推已及人、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献身精神。
【解析】
2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结合后文对自己生活状況的描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兩脚如麻末断绝”分析“欺”的原因;结合最后一段作者的理想抱负思考作用。作者写这些顽童竟然敢当着面像强盗一样地胆大妄为,公然抱起茅草往竹林里跑去了。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这一、二段,实为结尾的伏笔。不因穷困,何至有此!正因为“四海穷困”的现实,才产生“广厦万千庇寒士”的崇高愿望。为下文的感叹和抒情埋下伏笔。
2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济世情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九)
【答案】
23. 白日西斜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借景(物) 抒情,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解析】
23.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表达出诗人孤苦郁闷、悲壮豪迈的感情。
24.考查对诗词抒情方式和主题的理解。《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里作者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面对生死,文天祥做出了选择,宁愿死也要用自己的爱国之心照耀史册,这里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舍生取义的决心和信念。
(十)
【答案】
25.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意思对即可)
26.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解析】
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其中“起一经”写了作者寒窗苦读,明经入仕的事;“四周星”即四年。文天祥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概括起来说,叙写文天祥经历的两件大事是:明经入仕和勤王抗元。据此理解作答。
26.本题考查诗句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采用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十一)
【答案】
27. 白日斜 痛苦(或:愁苦)
28.示例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
27.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作者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由此可知一空与二空为“白日斜”和“天涯”,第三个空为“痛苦或愁苦”。
28.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这里诗人以“落花”自喻,是说自己要像落花那样化做春泥,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爱国忧民类和雄心壮志类诗词鉴赏专项练(有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情到深处,诗人泪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边塞征战类诗歌复习(模拟专练)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各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