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测试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1.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关系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认为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对于了解收入,婚姻、子女等情况觉得理所当然。但在西方国家,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据此可知( )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
②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认识事物的深度
③中西方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④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稳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详解】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有可能会造就相同的思维方式,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认识事物的深度,②题意无关。
③④: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说明中西方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稳定性,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2.河南电视台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运用VR技术将博物馆文物的全景影像搬上荧屏,妇好鸮尊、贾湖骨笛、《捣练图》等众多国宝级文物所带来的感官突围让观众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大大提高了视听内容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成为技术赋能下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视听表达的新典范。该节目的成功主要说明(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B.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答案】D
【详解】
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A错误。
B: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错误。
C:题干旨在说明科技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未涉及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C排除。
D:运用VR技术将博物馆文物的全景影像搬上荧屏,妇好鸮尊、贾湖骨笛、《捣练图》等众多国宝级文物所带来的感官突围让观众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大大提高了视听内容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说明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创新,D正确。
故本题选D。
3.太极拳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吸纳中国古代的太极理论,对立双方在不停地运动中保持平衡,逐步形成具有深刻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的独特运动理论。太极拳( )
①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②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
③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④以独特魅力被世界各国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太极拳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这表明太极拳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①正确。
②:“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而形成”以及“太极拳吸纳中国古代的太极理论,对立双方在不停地运动中保持平衡,逐步形成具有深刻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的独特运动理论”,表明太极拳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②正确。
③:题中体现的是太极拳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未涉及中外文化的交融,③不符合题意。
④:太极拳“被世界各国认同”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徐州伏羊食俗,源于尧帝时彭祖,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普及发展。2020年12月,徐州伏羊食俗成功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伏羊食俗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 )
A.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提升徐州文化知名度
B.增强徐州文化影响力,开创徐州文化发展新局面
C.促进餐饮文化的交流,引领世界饮食文化的方向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保持汉文化的稳定性
【答案】A
【详解】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徐州伏羊食俗成功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提升徐州文化知名度,A符合题意。
B: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开创徐州文化发展新局面,B不符合题意。
C:“引领”世界饮食文化的方向的说法夸大了伏羊食俗入选“非遗”名录的作用,C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5.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20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展示平台,也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无处不在的各国文化元素,让人们仿佛聆听一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乐章”。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
B.进口博览会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D.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渐趋融合
【答案】A
【详解】
A:“进博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展示平台,也是一个点亮世界文化交融的广阔舞台”,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故A正确。
B:大众传媒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进口博览会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故B错误。
C:材料强调文化传播的途径,未涉及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故C不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文化交流,并未涉及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同时,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不科学,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故D 不选。.
故本题选A。
6.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解甚至有意的曲解。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不同民族文化的渐趋融合
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答案】D
【详解】
D: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观点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如何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不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观点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对外交流与传播中增进共识,而不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渐趋融合,B说法错误。
C:材料强调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不体现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 )
①是掌握世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
②要做到贯通东西,把握古今,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③需要我们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
④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详解】
③④: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通过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做好中国的事情,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树立中国良好形象,③④观点符合题意。
①:在我国,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但我们不掌握世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①说法错误。
②:贯通东西把握古今,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但不能实现中外文化趋同,因为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在文化交流中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8.文以载道,武以镇魂。乃文乃武,是为太极。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申遗成功( )
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对于研究武术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有利于推动“太极拳”走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C
【详解】
①:应该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错误。
②④: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推动“太极拳”走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②④正确。
③: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太极拳”申遗成功的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9.世界上的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正是包容万象的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5月21日设立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彰显人类文明的魅力
②文化因多样而精彩, 因交流融合而不断发展
③维持文化多样性离不开承袭各民族传统文化
④中华文化要在与世界文明对话中保持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②:世界上的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正是包容万象的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这表明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彰显人类文明的魅力,文化因多样而精彩, 因交流融合而不断发展,故①②入选。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承袭,故③不选。
④: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的说法错误,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向世界传递了敦实、勤劳、友好的中国形象;“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代表宽容和融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创意( )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融合中统一
③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表达了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详解】
③④:“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向世界传递了敦实、勤劳、友好的中国形象。“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代表宽容和融合,这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表达了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故③④正确。
①:材料没有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不符合题意。
②: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融合中统一,“统一”错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1.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 )
①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能带来经济效益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
①:良渚古城遗址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能带来经济效益,但这不是其申遗成功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其申遗成功的原因,②③符合题意。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是文化遗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2021年3月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不断问世。三星堆文明为古代东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间开放交流、互补互融的历史经验。它的存在( )
①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窗口
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推动中华文化实现由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历史性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①②: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新成果,为古代东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也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间开放交流、互补互融的历史经验,这表明作为文化遗产的三星堆遗址,它的存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窗口,①②应选。
③: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不选。
④:说法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存在由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历史性转变的问题,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3.2021年5月3日,国家大剧院首度采用卫星信号传输技术,让中俄音乐家相聚云端,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红旗颂》、《保卫黄河》、《奥尔良少女》选段、《马捷帕》等中外名曲的轮奏让大屏内外的观众同频共振,掌声雷鸣。可见( )
①国人越来越认同外来优秀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科学技术让文化插上了翅膀④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创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国人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态度是尊重,①错误。
②③:国家大剧院首度采用卫星信号传输技术,让中俄音乐家相聚云端,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红旗颂》、《保卫黄河》、《奥尔良少女》选段、《马捷帕》等中外名曲的轮奏让大屏内外的观众同频共振,掌声雷鸣。可见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科学技术让文化插上了翅膀,②③正确。
④:材料未涉及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创新,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网红”李某某走红网络,让缫丝、竹编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大众视野,海外粉丝数则突破100万,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生动案例。文化传播常常暗含“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李某某来白民间,她的作品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能够与世界对话的重要价值。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 )
①体现了现代传媒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
③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详解】
②③:李某某的作品走红网络的原因是作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也满足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其作品吸引了海外粉丝,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②③正确。
①④: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设问是讲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没有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③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A
【详解】
①②:“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意思是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表明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也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①②正确。
③:材料没有涉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排除。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作为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客观事实,也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各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观念体系、理想信仰以及心理构造、国民素质、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性,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色彩的文明样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种文明的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每种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汲取养分,同时也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文化因素在新世纪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加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独具个性的文明样式。
【答案】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明样式,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明样式,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样式;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对话(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增进彼此的了解、信任(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分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但根据题目内容可作出正确的考点定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主要包括正确态度和原则,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时要根据材料内容选择对应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详解】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独具个性的文明样式,根据题目可知,考查的是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通读材料后,由材料中的“一种文明的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可知,正确对待不同国家独具个性的文明样式,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明样式,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明样式;同时要坚持尊重各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由材料中的“每种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汲取养分,同时也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可知,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点睛】
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发文宣布,短视频博主李子染刷新了由其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勿庸置疑,李子染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绿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的评论文指出:李子染录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李子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还应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要求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时,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如商业贸易)和手段(如大众传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要重视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各方面交往,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共性和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需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规律,采用对方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
【分析】
本题以李子染的中国风作品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李子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我们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具体如下:
材料信息:李子染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还应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要求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时,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材料信息: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共性和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需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规律,采用对方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
材料信息: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李子染录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如商业贸易)和手段(如大众传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要重视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各方面交往,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
【点睛】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做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请写出两条具体性建议。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1)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我国的《民法典》将“习惯”“公序良俗”“人本主义”“诚信”等写入其中,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了中华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③同时,我国的《民法典》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致力于解决时代问题,能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神益于推动人类法治文明。
(2)加强学习法律知识;收看法治类节目。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为背景,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的《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答本题需要将材料的表述与所学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所学知识,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然后分别展开说明即可。材料中“《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 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说明我国的《民法典》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了中华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证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材料中“《民法典》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立法技术.上的做法,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从而说明我国的《民法典》能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证明了文化是世界的。
(2)本题要求回答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写出两条具体性建议,每条不超过20字。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 -的, 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加强学习法律知识;收看法治类节目等。
【点睛】
建议类试题,解题技巧: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②注重层次性;③体现价值导向性,答案要点要体现社会正能量方面;④语言简洁、建议措施要具体可行。
高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