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月光下的凤尾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喜欢傣族以及傣族的音乐文化2、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能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中的A、B主题3、认识葫芦丝,感受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婉转、优美4、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听、唱、声势节奏练习、表演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以及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各种声势练习为乐曲A、B主题进行伴奏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动作表演乐曲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新疆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歌曲进教室并模仿老师进行律动二、情境导入1、师:刚才进教室听到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生:新疆2、师:对了,新疆音乐的风格是活泼欢快、热情奔放的,今天我们再走进傣族,感受一下傣族乐曲的风格,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傣族,你对傣族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3、师小结: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傣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出示大屏幕并对图片进行介绍)三、认识葫芦丝1、聆听音乐师:通过看图片我们对傣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乐,你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2、(出示葫芦丝图片)葫芦丝是傣族和彝族的吹奏乐器,它是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因为音箱是用葫芦做成的而得名,它的音色柔和、婉转、优美,圆润四、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1、作品介绍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富有傣族音乐风格的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这首乐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优美的傣族风情画卷2、分段欣赏(1)聆听A主题,提出听想问题师:这首乐曲包括A、B两个主题,我们先来聆听A主题,你听听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怎样?是几拍子的?再次聆听第A主题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用X X X ▏X0 0 ▏为乐曲伴奏视唱A主题曲谱并感受乐句之间的联系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唱A主题曲谱,请同学们边唱边思考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联系?第三句和第四句有什么联系?演唱曲谱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的节奏,虽然教师强调了,但是还是没有把握很好,如装饰音“前倚音”应该唱的轻巧一些,没有用更好的指导声音,只是强调了节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学生掌握也不太好,虽然纠正了,但有的学生依旧没有掌握,应该在多唱几遍舞蹈动作表演A主题师:傣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的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老师在课余时间教了咱班几个女生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下面请这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段傣族舞,请同学们欣赏教给学生简单的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然后模仿老师表演A主题(2)聆听第B主题,提出听想问题师:请同学们聆听B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情绪、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分析完B主题情绪、节奏和音区之后,老师小节是因为节奏变得舒缓了,音区变高了才使得音乐情绪更加优美,这个地方应该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B主题更加优美?”让学生来分析效果会更好,如果说不出教师再总结再次聆听B主题,随音乐摆动你的身体和手臂以及弹舌模仿双响筒为歌曲伴奏3、完整聆听乐曲,记录乐曲的曲式结构,在此过程中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用舞蹈、拍手、弹舌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A + B + A + B + A’+ B五、师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双版纳,认识了傣族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欣赏了一首优美的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音乐作品,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喜欢傣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音乐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欣赏乐曲,合着音乐跳一跳,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