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
展开第九章 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什么是浮力
小组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
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
探究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
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
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
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
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F浮=F下-F上
探究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在液体中受几个力的作用,又是怎样沉浮的?(重力和浮力)
F浮>G时,物体上浮;
F浮<G时,物体下沉;
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板书设计
课题:认识浮力
1、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坚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3、物体的沉浮条件:
F浮=G-F' F浮>G时,物体上浮;
2、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F浮<G时,物体下沉;
F浮=F下-F上 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772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772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