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2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2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同步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2年)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8380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7.2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单选题
1.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质量都变大 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两者质量都变小 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详解】
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盐酸敞口放置时,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会变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中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项正确
答案: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
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uO(C) | 在氧气流中加热 |
B | FeCl2溶液(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C | Cu (Fe) |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CO2(CO) | 点燃 |
【答案】D
【详解】
A:在氧气流中加热可将CuO中杂质C转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除去。A正确。
B:加入过量铁粉,CuCl2与铁粉反应生成FeCl2和铜,余下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可用过滤法除去。B正确。
C:Cu与稀盐酸不反应,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u中含有的Fe可以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C正确。
D: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混在CO2中的CO是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的。只能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O。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3.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
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 D.禁止吸烟
【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面向手心,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烧杯内,边倒边搅拌,实验操作正确;
B、蒸发食盐水: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杯搅拌,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实验操作错误;
C、浓盐酸具有腐蚀性,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是腐蚀品,图标错误;
D、是禁止烟火的标志,图标错误;
答案:A。
4.在试管中分别放有少量面积相同的锌片、铁片、铜片、镁片,然后分别加入5毫升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和稀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B.铁片表面没有任何反应
C.铜片慢慢变黑,逐渐消失,溶液变成了蓝色
D.镁片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放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主要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还与金属表面积、温度、酸的浓度等因素有关。锌、铁、铜、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锌>铁>铜。
【详解】
A、镁的活动性最强,镁片与盐酸反应最剧烈,故A错误;
B、铁排在氢之前,铁与盐酸能反应,表面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铜排在氢之后,不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四种金属中,镁最活泼,则镁片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比如排在氢之后的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不是所有的金属与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比如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硫酸、硝酸、碳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 酸中一定含氧元素 |
B | 碘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
C |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热 | 化学反应都释放能量 |
D | 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 | 上述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答案】B
【解析】
A、酸中不一定含氧元素,如HCl。错误。
B、碘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溶质相同,溶剂不同,可以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正确。
C、化学反应不都释放能量,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错误。
D、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是物理变化,无法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
故选B。
【点睛】
6.把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溶液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质量增加 ④溶液质量减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把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现象为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后铁钉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
故选B。
7.“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作为中学生应当积极倡导。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实际上是含铜和锌的合金,对于真假金元宝的鉴别,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火烧 B.看颜色 C.测密度 D.加入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A、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铜灼烧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可以鉴别;
B、黄金、铜和锌的合金都是黄色,看颜色不能鉴别;
C、黄金、铜和锌的合金的密度不同,测密度可以鉴别;
D、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加入稀硫酸不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鉴别。
故选B。
8.将下列金属与稀盐酸接触,无气泡产生的是
A.Fe B.Mg C.Zn D.Cu
【答案】D
【解析】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铜活动性比氢弱,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选D。
二、填空题
9.打开浓盐酸瓶盖会发现______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______性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______(增大或减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可用作______剂。
【答案】 白雾 挥发 增加
吸水性 干燥
【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时,会在瓶口看到有白雾产生;浓硫酸因其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可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填:白雾;挥发;增加;吸水性;干燥。
10.向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1)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
(2)若实验过程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Ag、Cu、Zn
(2)
【解析】
【分析】
(1)金属活动性Al>Zn>H>Cu>Ag,所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有剩余则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还有剩余则进入滤渣。所以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锌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Ag、Cu、Zn。
(2)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硫酸铜逐渐减少,发生的反应是。
【点睛】
1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1)将上述金属活动顺序表填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③___________(K、Ca、Na除外)。
④___________。
【答案】(1) Ca Na Mg Al Fe Cu Ag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与酸,铁与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都只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的溶液
【解析】
(1)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故需要补充的金属为:Ca、Na、Mg、Al;Fe;Cu;Ag。
(2)在运用金属活动性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④铁与酸,铁与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都只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的溶液。
1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
(2)铁钉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
(3)铁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
【答案】(1)4Al+3O2=2Al2O3
(2)Fe+H2SO4=FeSO4+H2↑
(3)Fe+CuSO4=Cu+FeSO4
【解析】
(1)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填:4Al+3O2=2Al2O3。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填:Fe+H2SO4=FeSO4+H2↑。
(3)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Cu+FeSO4。
13.请写出镁、锌、铁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 +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解析】
【详解】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HCl=FeCl2+H2↑;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三、推断题
14.A~J表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和C、F和H的组成元素相同;E可用作冰箱除味剂;G和J均为红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根据反应⑥可判断I和J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5)反应⑤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答案】(1)C
(2)
(3) I>J
(4)分解反应
(5)冶炼金属
【解析】
【分析】
A~J表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C、F和H的组成元素相同;E可用作冰箱除味剂,可推出E为活性炭,A能转化为B和C,B能与E反应,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B为氧气,C为水;B能与E转化为F,G为红色固体,F能与G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和I,可推出F为一氧化碳,G为氧化铁,H为二氧化碳,I为铁,I能转化为J,J为红色固体,可推出J为铜,C能转化为B和D,D能转化为J,可推出D为氢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物质E为活性炭,化学式为C;
(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能转化为J,即铁能转化为铜,说明铁能将铜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说明I比J活泼;
该反应可能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②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反应⑤为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用途是冶炼金属。
四、流程题
15.某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②③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为达到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
【答案】(1)过滤
(2)或
(3) 除去剩余的铁 用磁铁吸引
【解析】
【分析】
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以及污泥的废水首先通过过滤除去污泥,得到的滤液1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铁得到的固体是置换出的铜和过量的铁,滤液2是硫酸亚铁溶液,再往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或稀硫酸反应掉铁,得到的滤液3是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通过结晶的方法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1)步骤①②③均是使固体和液体分离,都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2)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步骤③中是除去废液中的铁,可以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也可以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除去剩余的铁,为达到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采用的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
五、计算题
16.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1)最多可溶解的锌的质量为多少?
(2)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解:设最多可溶解的锌的质量为x
x=6.5g
答:最多可溶解的锌的质量为6.5g
(2)解:设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y=0.2g
答: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3)解: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z
z=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