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十六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5月份)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十六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5月份)
1. 中华古文化和各种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驰名天下的景德镇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粘土
B. 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
C. 四川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的瑰宝之一金面具出土时光亮且薄如纸,说明金不活泼和有很好的延展性
D. 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活用品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或生石灰的透气小袋,可防止被盛装食品受潮
B. 使用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和1%的食醋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冠病毒
C. 淀粉在工业上可做为制取葡萄糖、乙醇、乙酸的原料
D. 一般的润肤品中都会添加甘油,使之有一定的保湿效果
3. 硅及其化合物的在各方面的应用范围都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Si为氧化剂
D. 硅能与氢氟酸反应,也可以与盐酸反应
4.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镁溶于足量稀醋酸:Mg(OH)2+2H+=Mg2++2H2O
B. 将ClO2气体通入H2O2、NaOH的混合溶液中制取NaClO2溶液:2ClO2+H2O2+2OH−=2ClO2−+O2+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Na=2C6H5OH+HCO3−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2NO3−+H2O
5. 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 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 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N2,转移电子数为0.5mol
D. 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
6.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 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 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 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完全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7.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和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氢化物比H2O稳定 D. X和Z的氧化物都具有漂白性
8. 如图是X、Y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
B. X与Y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 在一定条件下,X与Y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 X与Y都能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
9. 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选项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B
SO2
浓硫酸
Cu
酸性KMnO4溶液
C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D
CO2
稀硝酸
CaCO3
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10. 海带富含碘元素,在实验室中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分液时,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在上述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I2+2OH−
C. 在提取碘单质时,用酒精作萃取剂
D. 在灼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只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烧杯、玻璃棒
11. 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H2S(g)⇌2H2(g)+S2(g)△H>0,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合理的说法是( )
A. 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
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
D. 若体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H2浓度将减小
12. 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
B. 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C. 标况下产生22.4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g
D. 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1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
出现黑色沉淀
酸性:H2S>H2SO4
C
向碘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
上层褪色,下层变紫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
D
向装有蔗糖的烧杯中加入浓 H2SO4
出现“黑面包”现象
浓H2SO4具有吸水性
A. A B. B C. C D. D
14. 室温下,将0.05mol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1mol/L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O42−)
B
0.5molCaO
溶液中c(OH−)c(HCO3−)增大
C
50mL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A. A B. B C. C D. D
15. 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下列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 加少量水,溶液为浅绿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 加水溶解,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D. 加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试纸变红色,则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16. 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
C.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
D. 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
17. 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是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NaOH的浓度(实验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mol⋅L−1盐酸、酚酞试液):______(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4)装置A的名称为______,①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A中,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氮气,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故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
②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A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5)称取馏分5.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1⋅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
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8. 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含有SiO2、Fe2O3、Al2O3、MgCO3等杂质)制备MnSO4⋅H2O的流程如图1。
已知: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Fe(OH)2
Mn(OH)2
Mg(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7.5
8.8
10.4
沉淀完全时的pH
4.1
5.2
9.7
10.4
12.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MnO2和Fe2O3在纤维素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nO、Fe3O4,则纤维素的作用是 ______ 。
(2)酸浸时,浸出液的pH与锰的浸出率关系如图2所示。
实际生产中,酸浸时控制硫酸的量不宜过多,使pH在2左右。请结合上图和制备硫酸锰的流程,说明硫酸的量不宜过多的原因: ______ 。
(3)净化时,加入30%H2O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加氨水,调pH为5.5的目的是 ______ 。
(4)结合MgSO4与MnSO4溶解度曲线(如图),简述“结晶分离”的具体实验操作 ______ 。
(5)产品MnSO4⋅H2O纯度测定:称取ag产品,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适量NH4NO3将Mn2+氧化为Mn3+,再用0.1000mol⋅L(NH4)2Fe(SO4)2溶液bmL刚好把Mn3+转化为Mn2+。通过计算可知,产品纯度为 ______ 。(用质量分数表示)
19. H2S是石油化工行业广泛存在的污染性气体,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氢源和硫源,工业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处理。
干法脱硫。
(1)已知H2S的燃烧热为akJ⋅mol−1,S的燃烧热为bkJ⋅mol−1,则常温下空气直接氧化脱除H2S的反应:2H2S(g)+O2(g)=2S(s)+2H2O(l)△H=______kJ⋅mol−1。
(2)常用脱硫剂的脱硫效果及反应条件如下表,最佳脱硫剂为 ______。
脱硫剂
出口硫(mg⋅m−3)
脱硫温度(℃)
操作压力(MPa)
再生条件
一氧化碳
<1.33
300∼400
0∼3.0
蒸气再生
活性炭
<1.33
常温
0∼3.0
蒸气再生
氧化锌
<1.33
350∼400
0∼5.0
不再生
锰矿
<3.99
400
0∼2.0
不再生
热分解法脱硫。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气体,发生热分解反应H2S(g)⇌H2(g)+12S2(g)控制不同的温度和压强进行实验,结果如图(a)。
(3)图(a)中压强关系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该反应为 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若要进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除了改变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4)若压强为p2、温度为975℃时,H2S(g)⇌H2(g)+12S2(g)的平衡常数K=0.04,则起始浓度c=______mol⋅Lˉ1,若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H2S气体,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K ______0.04(填“>”、“<”或“=”)。
间接电解法脱硫。
间接电解法是通过FeCl3溶液吸收并氧化H2S气体,将反应后溶液通过电解再生,实现循环使用,该法处理过程如图(b)。
(5)电解反应器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6)气液比为气体与液体的流速比,吸收反应器内液体流速固定。测定吸收器中相同时间内不同气液比下H2S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结果如图(c)所示,随着气液比减小,H2S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而吸收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为 ______。
20. 铜是人类知道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广泛使用的第一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镍白铜(铜镍合金)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第二电离能I2(Cu)______(填“>”或“<”)I2(Ni),其原因为 ______。
(2)向Cu(NH3)2]Cl溶液中通入乙炔(C2H2)气体,可生成红棕色沉淀Cu2C2。
①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 ______;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
②写出与Cu2C2中阴离子C2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______。
(3)乙二胺(H2N−CH2CH2−NH2)易与Cu2+形成络合物,用于Cu2+的定量测定。
①形成的络合物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为 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乙二胺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4)铜与氧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沿晶胞对角面取得的截图,晶胞中所有原子均在对角面上。氧原子的配位数为 ______,若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d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该晶体的密度为 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21. 化合物H是一种治疗心绞痛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所需试剂与条件为______;B的名称为___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2)C的结构简式:______;写出G→H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3)只含有两个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X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X有______种。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可以发生水解。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H原子,其峰的面积之比为1:1:2:2: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设计以甲苯和为原料合成的路线图(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所以烧制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故A正确;
B.雾的分散质是小液滴,霾的分散质含有固体小颗粒,则“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雾的粒度较大,霾的粒度较小,故B正确;
C.金面具出土时光亮,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氧气等物质反应,薄如纸说明金的延展性好,故C正确;
D.花生油是植物油,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故D错误;
故选:D。
A.瓷器由粘土烧制而成;
B.雾的分散质是小液滴,霾的分散质含有固体小颗粒;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并且二者均无毒,可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故A正确;
B.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均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可用来杀死新冠病毒,但1%的食醋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不能杀死新冠病毒,故B错误;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酸,则粉在工业上可做为制取葡萄糖、乙醇、乙酸的原料,故C正确;
D.甘油有保湿、锁水的功能,常添加在化妆品中,可以起到保湿效果,故D正确;
故选:B。
A.硅胶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B.食醋能抑制细菌再生,但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酸;
D.丙三醇俗名甘油,含有多个羟基,能吸水保湿。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故A正确;
B.粗硅制备单晶硅先利用氧化反应即用Cl2氧化粗硅为SiCl4,再利用还原反应即用H2还原SiCl4,故B错误;
C.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中,硅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硅为还原剂,故C错误;
D.硅与氢氟酸反应,但是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粗硅制备单晶硅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两者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D.硅与盐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硅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镁溶于醋酸中,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CH3COOH=Mg2++2CH3COO−+2H2O,故A错误;
B.将ClO2气体通入H2O2、NaOH的混合溶液中制取NaClO2溶液,离子方程式:2ClO2+H2O2+2OH−=2ClO2−+O2+H2O,故B正确;
C.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离子方程式为CO2+H2O+C6H5O−→C6H5OH+HCO3−,故C错误;
D.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的离子反应为2OH−+2NO2=NO3−+NO2−+H2O,故D错误;
故选:B。
A.醋酸是弱酸,不能拆;
B.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O2、H2O;
C.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D.原子个数不守恒。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有些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量、反应物浓度等因素有关,易错选项是C,生成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量无关,为易错点。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图示转化关系的实质即可解答,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A.根据图示可知,NOx与BaO、O2转化成Ba(NO3)2的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BaO为催化剂,NOx与BaO、O2转化成Ba(NO3)2时,BaO参与储存N元素,故B错误;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2=1mol,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CO、CxHy、NOx转化成CO2、H2O、N2,说明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16.25gFeCl3的物质的量为:16.25g162.5g/mol=0.1mol,由于Fe(OH)3胶体粒子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则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故A错误;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22.4L22.4L/mol×18×NAmol−1=18NA,故B正确;
C.92.0g甘油(丙三醇)的物质的量为92g92g/mol=1mol,1mol丙三醇含有3mol羟基,即含有羟基数为3NA,故C错误;
D.甲烷和氯气反应后生成的一氯甲烷能继续和氯气反应,所以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NA,故D错误;
故选:B。
A.Fe(OH)3胶体粒子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B.氩气为单原子分子;
C.1mol丙三醇含有的羟基数为3mol;
D.甲烷和氯气反应后生成的一氯甲烷能继续和氯气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X为N,Y为Mg,Z为S元素,
A.氨气为碱性气体,溶于水显碱性,故A错误;
B.Y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镁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
故选:B。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X只能含有2个电子层,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6−2=5,则X为N;X和Y、Z位于相邻周期,X(N)、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为Mg,Z为S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X和Y分子式不同,所以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X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X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Y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X中羟基、Y中羧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只有−COOH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X中不含羧基、Y含有羧基,所以Y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A.X和Y分子式不同;
B.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C.羟基、羧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只有−COOH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醇、羧酸的考查,注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制取气体时不能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洗气装置中物质和气体不反应,且为液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和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
A.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二氧化氮和NaOH反应,所以C装置中不能是NaOH溶液,故A错误;
B.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该装置没有酒精灯,故B错误;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能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与该装置不符,故C错误;
D.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是固液混合且不需加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制取气体时不能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洗气装置中物质和气体不反应,且为液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和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取、收集,根据物质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密度确定收集装置,熟练掌握氯气、氨气的制取和收集、检验,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A.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操作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加入双氧水能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由于是酸性条件下,故H2O2应被还原为H2O,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故B错误;
C.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可选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C错误;
D.灼烧用到仪器有:坩埚、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烧杯、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A。
由实验流程可知,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后,溶解、煮沸、过滤分离出滤液含碘离子,再加过氧化氢发生2I−+2H++H2O2=I2+2H2O,得到含碘的水溶液,可选淀粉检验碘单质,然后加有机溶剂萃取、分液、蒸馏分离出碘单质,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海带提碘,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D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认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浓度降低,注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或利用平衡常数理解.
【解答】
A.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但反应热只有始态、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反应热不变,故A错误;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硫化氢的分解率增大,故B正确;
C.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故C错误;
D.若体系恒容,加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平衡虽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不能消除氢气浓度增大,达新平衡后H2浓度将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示信息知道,碳电极上产生氢气,应该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O+2e−=H2↑+2OH−,故A正确;
B、由于金属Li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但是和有机电解质不反应,所以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故B正确;
C、金属Li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为2Li+2H2O=2LiOH+H2↑,标况下产生22.4L的氢气时,金属锂是负极,负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g,故C错误;
D、该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图示信息知道,碳电极上产生氢气,应该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B、结合金属Li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来回答;
C、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以及电子守恒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电池的产物来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注意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CuSO4溶液中通入H2S,生成CuS和硫酸,CuS不溶于硫酸,不能比较酸性,故B错误;
C.向碘水溶液中加入CCl4,发生萃取,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上层褪色,下层变紫,故C正确;
D.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生成C,则由现象可知,主要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正确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n(H2SO4)=1mol/L×0.05L=0.05mo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水,根据物料守恒得c(Na+)=2c(SO42−),故A错误;
B.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碳酸钠的水解起抑制作用,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中c(OH−)c(HCO3−)增大,故B正确;
C.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发生变化,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故C错误;
D.加入0.1mol硫酸氢钠,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氢钠能电离出钠离子而导致溶液中c(Na+)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解:A.晶体加热后生成液体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水,证明晶体中含结晶水,故A正确;
B.溶液呈浅绿色证明试样溶液中含有Fe2+ 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氯水,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说明有Fe3+存在,这个结果间接地说明在原溶液中有Fe2+存在,故B正确;
C.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这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故C正确;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检验氨气,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H4+,故D错误;
故选:D。
A.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加热会失去结晶水;
B.亚铁离子溶解形成的溶液呈浅绿色,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变血红色;
C.依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
D.检验氨气,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定.能熟悉常见结晶水合物的颜色;溶液中各种水合离子的颜色;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操作事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Na+)+c(H+),而且c(OH−)
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c(Na+)=c(CH3COO−)>c(H+)=c(OH−),故B错误;
C.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HCN)+c(CN−)=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CH3COOH)+c(CH3COO−)=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故C正确;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在③中Na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总物质的量相同,由于醋酸根离子要水解,所以c(Na+)>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CH3COOH)+c(H+),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
B.点③中pH=7,则c(OH−)=c(H+);
C.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分析;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明确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7.【答案】BDCl2+2OH−=ClO−+Cl−+H2O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0.1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三颈烧瓶 N2H4⋅H2O+2NaClO=N2↑+3H2O+2NaClB酸式 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9%
【解析】解:(1)配制30%NaOH溶液时,用天平称量质量,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BD,
(2)锥形瓶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故答案为:Cl2+2OH−=ClO−+Cl−+H2O;
(3)用过氧化氢除去溶液中NaClO,用酚酞作指示剂,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NaOH的浓度: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0.1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0.1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4)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为三颈烧瓶;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过量的NaClO氧化,会发生反应:N2H4⋅H2O+2NaClO=N2↑+3H2O+2NaCl,应将NaOH和NaClO混合溶液滴入CO(NH2)2溶液中,故分液漏斗中盛放的为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三颈烧瓶;N2H4⋅H2O+2NaClO=N2↑+3H2O+2NaCl;B;
(5)①碘的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肼反应完全,再滴入碘的标准溶液后,遇淀粉变蓝色,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故答案为:酸式;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②设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a,则:
N2H4⋅H2O+2I2=N2↑+4HI+H2O
50g 2mol
5g×a0.018L×0.1mol/L×250mL25mL所以50g:5g×a=2mol:0.018L×0.1mol/L×250mL25mL,解得:a=9%,
故答案为:9%.
(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选用仪器;
(2)锥形瓶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
(3)用过氧化氢除去溶液中NaClO,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重复测定,减少误差;
(4)根据A的构造判断其名称;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过量的NaClO氧化;
(5)①碘的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肼反应完全,再滴入碘的标准溶液后,遇淀粉变蓝色;
②根据方程式N2H4⋅H2O+2I2=N2↑+4HI+H2O计算.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含量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注意利用题目信息判断溶液添加顺序,较好的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知识迁移应用.
18.【答案】还原剂 硫酸过多,后续调pH除杂质时会多消耗氨水而造成浪费 2Fe2++H2O2+2H+=2Fe3++2H2O使Al3+、Fe3+完全沉淀而Mn2+不沉淀 将溶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1.690b100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由流程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含有SiO2、Fe2O3、Al2O3、MgCO3等杂质)中加入纤维素焙烧,MnO2和Fe2O3转化为MnO、Fe3O4,所得烧渣“酸浸”,浸出液中含铁离子、亚铁离子、锰离子、铝离子、镁离子和氢离子等阳离子,用H2O2氧化亚铁离子得到铁离子、并通过调pH使Al3+、Fe3+完全沉淀;把净化液升温结晶获得MnSO4⋅H2O。
(1)焙烧时,MnO2和Fe2O3在纤维素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nO、Fe3O4,锰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纤维素的作用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剂;
(2)由图知,pH为1∼2时锰的浸出率几乎相等、均已高达接近100%,“硫酸”过多,对锰的浸出率影响很小,但后续调pH除杂质时会多消耗氨水而造成浪费,
故答案为:硫酸过多,后续调pH除杂质时会多消耗氨水而造成浪费;
(3)H2O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则净化时,加入30%H2O2的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并通过调pH转变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H2O2和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常温下Al3+、Fe3+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5.2、4.1,Mn2+开始沉淀的pH为8.1,所以加入氨水调节pH加氨水到pH为5.5的目的是使Al3+、Fe3+完全沉淀而Mn2+不沉淀,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使Al3+、Fe3+完全沉淀而Mn2+不沉淀;
(4)由MgSO4与MnSO4溶解度曲线知,MnSO4⋅H2O在高温时溶解度小容易结晶,则要获得MnSO4⋅H2O的方法为升温结晶,“结晶分离”的具体实验操作:将溶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将溶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5)产品MnSO4⋅H2O纯度测定:称取ag产品,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适量NH4NO3将Mn2+氧化为Mn3+,再用0.1000mol/L(NH4)2Fe(SO4)2溶液bmL刚好把Mn3+转化为Mn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MnSO4⋅H2O∼Mn3+∼(NH4)2Fe(SO4)2,则n(MnSO4⋅H2O)=n[(NH4)2Fe(SO4)2]=0.1000mol/L×b×10−3L,MnSO4⋅H2O的摩尔质量为169g/mol,则产品纯度为0.1000mol/L×b×10−3L×169g/molag×100%=1.690b100a,
故答案为:1.690b100a。
19.【答案】−2a+2b活性炭 p3>p2>p1 吸热 移出产物H2或S2 气液比减小,即在吸收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通入H2S气体的量,故吸收速率减小,但气液接触更充分,使H2S的吸收率增大。
【解析】解:(1)由题意得:①H2S(g)+32O2(g)=SO2(g)+H2O(l)△H1=−akJ⋅mol−1
②S(s)+O2(g)=SO2(g)△H2=−b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2×①−2×②得到反应2H2S(g)+O2(g)=2S(s)+2H2O(l)△H=2△H1−2△H2=−2a+2bkJ⋅mol−1,
故答案为:−2a+2b;
(2)结合表中信息,活性炭的出口硫小,脱硫温度为常温,操作压力较小,且蒸气可再生,故最佳脱硫剂为活性炭,
故答案为:活性炭;
(3)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由图(a)可知,在相同温度下,α(p3)<α(p2)<α(p1),则p3>p2>p1,由图(a)可知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要进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除了改变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即移出产物H2或S2;
故答案为:p3>p2>p1;吸热;移出产物H2或S2;
(4)由图(a)可知压强为p2、温度为975℃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设H2S的起始浓度为,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H2S(g)⇌H2(g)+12S2(g)
起始浓度/(mol⋅L−1)x00
变化浓度/(mol⋅L−1)0.4x0.4x0.2x
平衡浓度/(mol⋅L−1)0.6x0.4x0.2x
由K=c(H2)⋅c12(S2)c(H2S)=0.4x×(0.2x)120.6x=0.04解得x=0.018,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H2S气体,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不变,即K=0.04,
故答案为:0.018;=;
(5)根据题意和图(b),间接电解法是通过FeCl3溶液吸收并氧化H2S气体,FeCl3被还原为FeCl2,H2S被还原为硫磺,将反应后的FeCl2溶液通过电解再生,即将Fe2+在阳极被氧化为Fe3+,H+在阴极被还原为H2,所以电解反应器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6)结合反应原理和图象分析,气液比减小,即在吸收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通入H2S气体的量,故吸收速率减小,但气液接触更充分,使H2S的吸收率增大,
故答案为:气液比减小,即在吸收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通入H2S气体的量,故吸收速率减小,但气液接触更充分,使H2S的吸收率增大。
(1)先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书写H2S和S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根据目标方程式改写分方程式,然后求出反应热;
(2)选择出口硫较小、脱硫温度较低、操作压力较小、蒸气可再生的脱硫剂;
(3)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据此比较图(a)在相同温度下H2S的平衡转化率的大小,即可得压强的大小关系;
(4)由图(a)可知压强为p2、温度为975℃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设H2S的起始浓度为,列三段式计算,由K=c(H2)⋅c12(S2)c(H2S)=0.04解得x,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5)根据题意和图(b),间接电解法是通过FeCl3溶液吸收并氧化H2S气体,FeCl3被还原为FeCl2,H2S被还原为硫磺,将反应后的FeCl2溶液通过电解再生,即将Fe2+在阳极被氧化为Fe3+,H+在阴极被还原为H2;
(6)气液比减小,即在吸收液的量(流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通入H2S气体的量(流速),即减小反应物浓度,同时气体流速减小能使气液接触更充分。
本题综合考查盖斯定律、平衡图象、平衡常数的应用、电解池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掌握燃烧热的含义、平衡移动的原理、平衡常数的含义、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等,明确图象中纵横坐标及点、线、面的意义,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结合题意和实际生产分析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20.【答案】>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去的是4s1电子 3:2spN2(或CO)、CN− NN>C>H4722×1030d3×NA
【解析】解:(1)因Cu失去的第二个电子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而镍失去的第二个电子4s1电子,后者失去较前者容易,故I2(Cu)>I2(Ni),
故答案为:>;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去的是4s1电子;
(2)①C−H键为σ键,C≡C键中一根为σ键,剩余两根为π键,所C2H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3:2;乙炔中C原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为2,无孤对电子,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
故答案为:3:2;sp;
②C22−离子中含有2个原子、10个价电子,用“替代法”,与C2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2(或CO),离子为:CN−,
故答案为:N2(或CO),CN−;
(3)①配体为H2N−CH2CH2−NH2(乙二胺),乙二胺中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为络合物中的Cu2+提供孤对电子,
故答案为:N;
②乙二胺H2N−CH2CH2−NH2分子中含C、N、H三种元素,根据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C、N、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H,
故答案为:N>C>H;
(4)由题可知,晶胞中所有原子均在对角面上,即图b所示,则8个O原子在晶胞的顶点、1个O原子在晶胞的体心,4Cu原子在晶胞内,则晶胞中含有的O原子的个数为8×18+1=2,晶胞中含有Cu原子的个数为4,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2O,由图b可O原子的配位数4,每个晶胞的质量为:m=144×2NAg;由题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dpm,所以对角D1B1为2dpm,又因为晶胞是立方晶体,所以晶胞的体积为V=(2dpm2)3=22d3×10−30cm3,所以晶体的密度ρ=mV=722×1030d3×NAg⋅cm−3,
故答案为:4;722×1030d3×NA。
(1)电子轨道在全满、半满、全空时较稳定,能量较低;
(2)①三键一根为σ键,剩余两根为π键;
②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3)①配体为H2N−CH2CH2−NH2(乙二胺),乙二胺中的N原子最外层含有5个电子,有3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还有2个形成1对孤对电子;
②非金属越强,电负性越大;
(4)由题可知,晶胞中所有原子均在对角面上,即图b所示,则8个O原子在晶胞的顶点、1个O原子在晶胞的体心,4Cu原子在晶胞内,则晶胞中含有的O原子的个数为2,晶胞中含有Cu原子的个数为4,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2O,据此计算。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化学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第二电离能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孤电子对的计算方法是易错点。
21.【答案】浓硫酸、浓硝酸、加热 对硝基苯乙酸(或4−硝基苯乙酸)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9
【解析】解:(1)A→B的反应为苯环上引入硝基,反应条件为浓硫酸、浓硝酸、加热;B的名称为对硝基苯乙酸或4−硝基苯乙酸;D→E的反应为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浓硫酸、浓硝酸、加热;对硝基苯乙酸(或4−硝基苯乙酸);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G→H的反应为,
故答案为:;;
(3)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得出X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可能的结构有:(邻、间、对3种)、(邻、间、对3种)、(邻、间、对3种)共9种;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H原子,其峰的面积之比为1:1:2:2:2,要考虑高度对称的结构,满足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9;;
(4)根据流程中F到G的反应分析,由甲苯要先得到,再与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具体的流程为:,
故答案为:。
A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在铁催化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根据B的结构简式及B→C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出C的结构为,D和亚硝酸钠反应,然后酸化生成D,D的结构为,D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和氨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推知G的结构为;
(4)根据流程中F到G的反应分析,由甲苯要先得到,再与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把握习题中的信息、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条件及有机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高三阶段训练(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高三阶段训练(月考)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5 Ag108,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0,则其分子式为 ______,【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答案】D,【答案】C,【答案】B,8gCO2和7,2ml,【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