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2 坐井观天(21)(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2 坐井观天(21)(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2 坐井观天(21)(教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2 坐井观天(21)(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12.坐井观天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对话。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4、发挥学生的想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要开阔眼界,才能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对话。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表演、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备课日期: 7 月 15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识字4》中学习了哪些成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2、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观”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本重点。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同桌合作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认读和理解生字。
    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以及句子:“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课件突出“井沿”。(指读“井沿”,提问:看图,说说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你还能用“沿”组词吗?)
    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情境图及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突出“际”。(指读“无边无际”,看图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查字典,说说词语里的“际”是什么意思。)
    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课件突出“不信”。(指读“不信”,仔细观察“信”的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个字的。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来读课文,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好吗?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查字典理解等方式,拓宽了学生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了解课文大意
    1.播放录音听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边听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4.指名学生口头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和口头填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沿”“际”“信”三个生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3.教师范写这三个生字,学生书空。
    4.请同学们自主观察其他生字,了解其结构特点,然后独立描红、临写八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再次交流:
    (1)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呢?
    (2)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培养了写字兴趣,提高了书写能力。
    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正确书写本课时生字。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沿 际 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检测字词的认读情况。。
    A、开火车认读本课词语,并能选这其中词语说话。
    B、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过的词语,练习运用,从运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1、自读课文,从课文2-7自然段中找出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并且划出对话。
    A、同桌互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B、学生交流。
    (二)表演“坐井观天”,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你会看见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假如青蛙上天,小鸟下井,那么他们又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表演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小鸟和青蛙说的都是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坐井观天”是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作“井底之蛙”。
    三、认识生字,练习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在学习时有什么发现?谁能告诉大家?
    3、你学这两个字的窍门是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
    6、练习用“一······就······”说话。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想一想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试着续讲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正确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青蛙 不过井口那么大 ( 自以为是)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理解寓意,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字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