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检测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A
    B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6题图
    2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3.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右下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7.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8.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自发产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C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10.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11.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 )

    12.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
    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14.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A. 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B. 分子间无空隙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
    15.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 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6.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A. 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B. 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C. 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 D. 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
    17.李老师最爱喝庐山云雾茶,泡茶时总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茶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 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
    C. 茶叶被泡展开,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茶水在变冷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18.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19.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
    A. 月球 B. 地球 C. 土星 D. 太阳
    20.人体呼吸时, 颗粒物进入入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入肺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B. 是由分子组成的
    C. 温度越高, 具有的动能越大 D. 入肺是一种扩散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8分)
    2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22.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玻璃棒_______;此轻小物体_______(肯定/可能)是带电体
    23.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4.带有大型用电器的车间中要时刻保证无尘环境,因为带电体会______,如图所示为某装置放电时的震撼情景,此时形成了从接收器到发射器方向的电流,由此判断发射器发射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到接收器;车间中如果有工人作业需要穿橡胶底的鞋,原因是橡胶属于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5.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在工作时屏幕表面________.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则气球_____(选填“不带电”、“带正电” 或“带负电”).
    26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_____
    27.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发生了_______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2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
    29..观察“从粒子到宇宙”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
    图甲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是______ 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图丙是发现______ 的汤姆生;图丁为______ 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戊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张开,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_____ 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 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
    三.解答题(共32分)
    31.(6分)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如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
    (3)做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图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8分)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33.(6分)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分别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做这个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圆形的水滴
    小明早晨在上学的途中发现停留在树叶上的露珠都是圆圆的。
    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小红,小红兴奋地说:“对,我也发现了。还有自来水开关里滞留着的水滴也是呈圆形落下来的。”
    小明说:“水滴为什么呈圆形呢?”
    他们查阅、分析了大量有关资料,得知:水滴的表面被一层看不见的绷紧的表皮覆盖着。在水的里面,每个分子都受到来自周围各个方向的同样大小的力的牵拉。但是在水面上,和空气接触的方向没有拉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朝水的内侧拉的力在起作用。这个力会使水面变小,所以水滴就变圆了。有些体重较轻的小动物和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
    这激起了两人的好奇心,他们想:水的表面张力会被破坏吗?
    小明认为会,小红则表示怀疑。
    于是他们决定用实验来检验。先在脸盆里倒上水,在水面上放几个用电光纸剪成的小人。然后拿一块肥皂接触水面中心,小人立刻向四周散开。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肥皂中含有碱,它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溶于水后,这部分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突然减小,于是小人就向着表面张力大的方向移动。
    (1)根据你刚才的阅读,将空格补充完整: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的分子把表面分子向________拉的力所引起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尽可能变_____(填“大”或“小”),最后呈________形。
    (2)用铝箔剪一艘小船,在铝箔上钻一小孔,将一小块肥皂插进小孔,把船放进干净的水里,小船就会向前运动,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吗?
    答:当肥皂溶于水后,改变了水的____________,于是小船就向着____________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方向移动。如果水面比较大,表面张力的大小从不一致到一致需要较长时间,那么小船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进许久。
    35.(6分)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下分子的直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下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滴的体积为7.5×10﹣6cm3 . 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格子未满半个的不计入各数,超过半个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这个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 .
    (2)假设这层油膜是按如图2所示,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二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膜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________ cm.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D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A
    B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6题图
    2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 D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3.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D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B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B)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右下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B)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7.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8.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自发产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C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10.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C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11.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 ( D )

    12.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
    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
    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14.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C )
    A. 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B. 分子间无空隙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
    15.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 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 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6.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D )

    A. 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B. 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
    C. 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 D. 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
    17.李老师最爱喝庐山云雾茶,泡茶时总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茶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 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
    C. 茶叶被泡展开,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茶水在变冷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18.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19.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D )
    A. 月球 B. 地球 C. 土星 D. 太阳
    20.人体呼吸时, 颗粒物进入入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C )
    A. 入肺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B. 是由分子组成的
    C. 温度越高, 具有的动能越大 D. 入肺是一种扩散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8分)
    2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答案】运动 间隙 斥力
    22.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玻璃棒_______;此轻小物体_______(肯定/可能)是带电体 【答案】带了电 可能
    23.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丝会分开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4.带有大型用电器的车间中要时刻保证无尘环境,因为带电体会______,如图所示为某装置放电时的震撼情景,此时形成了从接收器到发射器方向的电流,由此判断发射器发射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到接收器;车间中如果有工人作业需要穿橡胶底的鞋,原因是橡胶属于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负 绝缘体
    25.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在工作时屏幕表面________.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则气球_____(选填“不带电”、“带正电” 或“带负电”).
    【答案】带电 不带电
    26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宇宙 电子 气态
    27.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发生了_______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答案】.扩散 引力
    2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
    【答案】电子 质子 中子
    29..观察“从粒子到宇宙”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
    图甲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是______ 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图丙是发现______ 的汤姆生;图丁为______ 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戊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张开,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_____ 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答案】扩散 引力 电子 卢瑟福 同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 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
    【答案】电子;质子;中子
    三.解答题(共32分)
    31.(6分)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如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
    (3)做图(3)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图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间有引力 甲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8分)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答案】转换法 B 电荷间的距离越小 C
    33.(6分)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分别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做这个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搅拌也能使它们混合起来
    34.(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圆形的水滴
    小明早晨在上学的途中发现停留在树叶上的露珠都是圆圆的。
    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小红,小红兴奋地说:“对,我也发现了。还有自来水开关里滞留着的水滴也是呈圆形落下来的。”
    小明说:“水滴为什么呈圆形呢?”
    他们查阅、分析了大量有关资料,得知:水滴的表面被一层看不见的绷紧的表皮覆盖着。在水的里面,每个分子都受到来自周围各个方向的同样大小的力的牵拉。但是在水面上,和空气接触的方向没有拉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朝水的内侧拉的力在起作用。这个力会使水面变小,所以水滴就变圆了。有些体重较轻的小动物和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
    这激起了两人的好奇心,他们想:水的表面张力会被破坏吗?
    小明认为会,小红则表示怀疑。
    于是他们决定用实验来检验。先在脸盆里倒上水,在水面上放几个用电光纸剪成的小人。然后拿一块肥皂接触水面中心,小人立刻向四周散开。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肥皂中含有碱,它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溶于水后,这部分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突然减小,于是小人就向着表面张力大的方向移动。
    (1)根据你刚才的阅读,将空格补充完整: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的分子把表面分子向________拉的力所引起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尽可能变_____(填“大”或“小”),最后呈________形。
    (2)用铝箔剪一艘小船,在铝箔上钻一小孔,将一小块肥皂插进小孔,把船放进干净的水里,小船就会向前运动,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吗?
    答:当肥皂溶于水后,改变了水的____________,于是小船就向着____________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方向移动。如果水面比较大,表面张力的大小从不一致到一致需要较长时间,那么小船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进许久。
    【答案】(1)液体内;小;圆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大
    35.(6分)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下分子的直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下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滴的体积为7.5×10﹣6cm3 .
    (1)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格子未满半个的不计入各数,超过半个的算一格)
    从而估测出这个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 .
    (2)假设这层油膜是按如图2所示,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二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膜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________ cm.
    【答案】(1)228(2)3.3×10﹣ 【解答】(1)读图可知,面积超过正方形一半的正方形个数为57个,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cm×2cm=4cm2 , 由油酸膜的面积为:S=57×4cm2=228cm2;(2)每一滴油滴的体积为7.5×10﹣6cm3 .
    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油膜的厚度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d=​≈3.3×10﹣8cm.
    故答案为:(1)228;(2)3.3×10﹣8 .

    相关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3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