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01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02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word版含答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将人们首先带入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 )
    A.质子的发现 B.电子的发现 C.中子的发现 D.夸克的发现
    6.我们在实验室里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7.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C.原子核带负电 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8.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9.下列对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距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塑料带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电子
    1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打火机中的燃料气体丁烷能被压缩的原因是加压后( )
    A.丁烷分子变小了 B.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
    C.丁烷分子分解了 D.丁烷分子运动加快了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2.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
    A. 电子和中子 B. 质子和电子 C. 夸克和电子 D. 电子和原子核
    13.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如果B球带负电,则( )
    A. A球可能带正电,C球一定带负电 B. A球一定带正电,C球可能带正电
    C. A球可能带负电,C球一定带负电 D. A球一定带负电,C球可能带正电
    1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
    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1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与图中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1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孙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19题) (第20题)
    20.如图所示是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的一些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丙: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丁: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还能吊一个较重的物体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33分)
    21.20世纪,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向外放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带正电荷,________不带电。
    22.物体能够被压缩,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________;压缩物体时要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拉伸物体也要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23.PM2.5监测指标已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细小颗粒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5 μm=________m;空气中PM2.5的运动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自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________”(填“地心说”或“日心说”),____________(填人名)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24.物态变化指的是物体受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影响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解释其本质,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变________,分子之间作用力变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_;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5.张明同学在宿舍里吃榴莲糖,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研究原子的结构过程中,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________。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太阳是________系中的一员。
    26.证明液体、气体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 实际上是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选填:“液体”或“固体”)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说出两种说法.
    2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答案】凝华;(3)

    28.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 ________;而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 ________
    29.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_形成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较大的水滴,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30.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_组成,质子带________电;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提供了证据.
    三.解答题(共27分)
    31.(5分)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 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2)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3)图乙中,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从A点靠近气球,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________.
    32.(6分)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分别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做这个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只能在南半球观测到),距我们约4.2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4.2年前发出的,经过了四年多的星际旅行,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1)“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米?
    (2)如果宇航员乘坐速度为1 000 m/s的航天飞船从地球出发,需要多少年才能到达比邻星?
    (3)以上的计算结果对你认识宇宙有何启发?请说出一点。

    34.(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声波的频率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降低(即声波的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光同样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当光源靠近我们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相同。
    20世纪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光的频率都向红光方向偏移,称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哈勃研究了24个距离已知的星系,由它们发出光频率的偏移推算出他们退行的速度,画出它们退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v-r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只标出其中四种星团,横坐标单位中的l.y。是光年,它表示光在一年内所通过的距离。分析图像,哈勃总结出v和r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即:v=Hr,H为哈勃常数,这便是“哈勃定律”。
    为解释哈勃定律,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远离我们而去。
    (1)鸣笛的火车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若远处有光源在远离地球,则在地球上观察到它所发出光的频率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由文中“红移”现象推知,红光的频率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紫光的频率;
    (4)关于图中四种星团速度的描述,符合短文内容的是______;
    A.后发座星系团速度不断变小B.牧夫座星系团速度不断变小
    C.室女座星系团速度最小D.长蛇座星系团速度最小
    (5)一年取3×107s,计算哈勃常数H的值,H=______。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B )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A )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D)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将人们首先带入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 B )
    A.质子的发现 B.电子的发现 C.中子的发现 D.夸克的发现
    6.我们在实验室里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7.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C.原子核带负电 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8.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B )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9.下列对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C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距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塑料带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B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电子
    1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打火机中的燃料气体丁烷能被压缩的原因是加压后( B )
    A.丁烷分子变小了 B.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
    C.丁烷分子分解了 D.丁烷分子运动加快了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2.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D )
    A. 电子和中子 B. 质子和电子 C. 夸克和电子 D. 电子和原子核
    13.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如果B球带负电,则( D )
    A. A球可能带正电,C球一定带负电 B. A球一定带正电,C球可能带正电
    C. A球可能带负电,C球一定带负电 D. A球一定带负电,C球可能带正电
    1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D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
    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1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与图中最相似的是( D )
    A. B. C. D.
    1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孙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B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19题) (第20题)
    20.如图所示是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的一些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B )
    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丙: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丁: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还能吊一个较重的物体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33分)
    21.20世纪,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向外放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带正电荷,________不带电。
    【答案】质子;中子;质子;中子
    22.物体能够被压缩,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________;压缩物体时要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拉伸物体也要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答案】空隙;斥力;引力
    23.PM2.5监测指标已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细小颗粒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5 μm=________m;空气中PM2.5的运动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自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________”(填“地心说”或“日心说”),____________(填人名)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答案】2.5×10-6;不属于;日心说;牛顿
    24.物态变化指的是物体受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影响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解释其本质,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变________,分子之间作用力变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_;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答案】大;小;气态;斥力
    25.张明同学在宿舍里吃榴莲糖,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研究原子的结构过程中,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________。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太阳是________系中的一员。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卢瑟福;太阳
    26.证明液体、气体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 实际上是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选填:“液体”或“固体”)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说出两种说法.
    【答案】(1)小颗粒(2)液体(3)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2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答案】凝华;(3)

    第27题图 第31题图
    28.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 ________;而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 ________
    【答案】气体、液体、固体;固体、液体、气体
    29.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_形成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较大的水滴,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答案】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30.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_组成,质子带________电;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提供了证据. 【答案】电子;中子;正;大爆炸
    三.解答题(共27分)
    31.(5分)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 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2)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3)图乙中,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从A点靠近气球,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________.
    【答案】(1)形变 (2)分开;小(3)分开;吸引轻小物体
    32.(6分)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分别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做这个实验时,___(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即使分子不运动,搅拌也能使它们混合起来
    33.(6分)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只能在南半球观测到),距我们约4.2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4.2年前发出的,经过了四年多的星际旅行,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1)“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米?
    (2)如果宇航员乘坐速度为1 000 m/s的航天飞船从地球出发,需要多少年才能到达比邻星?
    (3)以上的计算结果对你认识宇宙有何启发?请说出一点。
    解:(1)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则1光年=3×108 m/s×3 600 s×24×365≈9.46×1015 m。
    (2)根据公式v=eq \f(s,t)可得:t=eq \f(s,v)=eq \f(9.46×1015 m×4.2,1 000 m/s)≈3.97×1013 s≈1.26×106年。
    (3)宇宙浩瀚无边,目前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很肤浅,宇宙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合理即可)
    34.(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声波的频率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降低(即声波的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光同样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当光源靠近我们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相同。
    20世纪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几乎所有远处星系发出光的频率都向红光方向偏移,称为“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哈勃研究了24个距离已知的星系,由它们发出光频率的偏移推算出他们退行的速度,画出它们退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的v-r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只标出其中四种星团,横坐标单位中的l.y。是光年,它表示光在一年内所通过的距离。分析图像,哈勃总结出v和r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即:v=Hr,H为哈勃常数,这便是“哈勃定律”。
    为解释哈勃定律,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大爆炸后各星系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远离我们而去。
    (1)鸣笛的火车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若远处有光源在远离地球,则在地球上观察到它所发出光的频率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由文中“红移”现象推知,红光的频率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紫光的频率;
    (4)关于图中四种星团速度的描述,符合短文内容的是______;
    A.后发座星系团速度不断变小B.牧夫座星系团速度不断变小
    C.室女座星系团速度最小D.长蛇座星系团速度最小
    (5)一年取3×107s,计算哈勃常数H的值,H=______。
    【答案】 ①. 升高 ②. 降低 ③. 小于 ④. C ⑤. 3×10-18s-1
    【详解】(1)[1]由题可知,鸣笛的火车向我们驶来,距离越来越近,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升高,即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升高。
    (2)[2]当光源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它发出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与声音相同,所以,若远处有光源在远离地球,则在地球上观察到它所发出光的频率降低。
    (3)[3]“红移”现象说明星系的光谱正在变长,频率在减小,即向长波方向偏移,由此推知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4)[4]AB.短文图像中四种星团的速度不相同,但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CD.由图可知,长蛇星系团的速度最大,室女座星系团速度最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5]图中长蛇星系团的速度为v=6×107m/s,距离r=2000×106l.y=2000×106×3×108m/s×3×107s=1.8×1025 m
    由v=Hr得
    相关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3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