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我们有精神教案
展开《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2、学生体会有精神,面貌好,才健康。
3、知道天天有精神,持之以恒才能形成有精神的好状态。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正处在身体生长期。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能表现其优美的体型和振奋的精神面貌。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在学习、活动、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能够从内而外地有精神。这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并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有精神做事情是快乐的,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去做这些焕发精神的事情,并持之有恒,形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侧重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的精神与内在的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精神”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科书以“这样真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状态,无论是坐姿端正、认真读书的样子,还是站得挺拔、高唱爱国歌曲的样子,都是“有精神”的具体体现。接下来,教材通过对学生坐姿和走路姿势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有精神”的价值,以此说明“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而在第三个小主题“我们天天有精神”中,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不同状态中“有精神”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感受有精神的言行带来的快乐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从而进一步讨论保持天天有精神的策略和方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教学重点:理解“有精神”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有精神”变成一种习惯,并成为生活的常态。
教学方法:
1、把自主学习和合作演习紧密结合。
2、电脑一体机、PPT课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表演绘本故事的动物头饰。
2、教师准备: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合作,扮演故事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有精神的样子,大家都在做个有精神的小学生。森林王国评选“精神王”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呢!看,白天鹅、猫头鹰和大公鸡都来了。好,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它们的精神怎么样!
活动一、师生共同扮演绘本故事
学生1(扮演白天鹅):我的姿势很优美,坐立行走准夺魁!
教师(扮演熊裁判):优美当然好,笑容别忘掉!
学生2(扮演猫头鹰):我夜里工作不睡觉,要说精神数我好!
教师(扮演熊裁判):夜里不睡精神足,白天还得把觉补。
学生3(扮演大公鸡):我姿势好,起得早,精神谁也比不了!
教师(扮演熊裁判):有精神,不骄傲,这一点,很重要!
(小朋友学着白天鹅、大公鸡走路的姿势,学着小动物们说话的声音,把绘本故事演得惟妙惟肖!师生配合默契,既增进了师生感情,又找到真正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
二、有精神才好
1、有精神,身体好。
教师:这样常微笑、早睡早起、不骄傲会更有精神。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更精神了。自己有变化吗?
同桌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1:我坐姿端正了,以前我总爱趴在桌上看书。
教师:不良身体姿势的影响,对身体骨骼生长有影响,对视力有不好的影响,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
课件出示图片
图片展示了两名学生的坐姿对比,左边的男生趴在桌上看书,他左侧的透视图表现了由于他坐姿不正而导致的脊柱侧弯。右边的男生坐姿端正,他右侧的透视图显示他的脊柱有正常的弯曲。
2、有精神,面貌好。
学生2:我走路更精神了。
课件展示了两名女生不同的走路姿势。左边的女生垂头丧气地走着,右边的女生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走着。
(板书有精神才好)
3、个人展示
邵果果照片介绍,这张照片是邵果果画画比赛得金奖时的留念照。照片中邵果果多么开心,她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大家一齐说邵果果真精神!
(本环节定位于让学生了解“有精神”的价值。不同坐姿的对比说明了“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昂首挺胸的走路姿势说明“有精神,面貌好”。学生自己体会并认真做。)
三、我们天天有精神
教师:我们有精神真好,那么请小组成员一起来展现一下吧!
活动二、小组交流并展示。
(1)小组1念三字经。
教师评价:小朋友们既有学识,又有精神。
(2)小组2做感恩操。
教师评价:你们不仅有精神,老师还看到你们金子般的心!
(3)全班唱国歌。
学生唱得很整齐,声音很响亮。我们唱出了对祖国的敬重和热爱。
(板书天天有精神)
(这一环节,学生们自我展现,他们一起念三字经、做感恩手语操、唱国歌,感受有精神的言行带来的快乐体验,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体会到有精神的价值。老师也真正做到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学生体会到当外在的精神与内在的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精神,才能体会到快乐和愉悦。)
四、每天有精神
1、怎样每天有精神。
教师:大家想在生活中保持精神劲,会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做起,你会坚持做什么呢?
生自主交流并发言
学生1:可以好好吃饭。
学生2:认真洗漱,早睡早起。
学生3:多运动和勤读书等。
2、笑脸评价表
学生和教师一起制作自我评价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属于自己的行动监督表格。
(有精神不仅仅是一件事或者是一天两天,而是要努力成为一种习惯,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活力,每一个活动和生活学习场景里,都有我们精神抖擞的投入。)
五、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上了一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1:有精神才好。
学生2:有精神真好。
学生3:有精神面貌好。
教师:谢谢大家有精神的投入。
师生齐说课题:我们有精神!
板书设计: 2 我们有精神
有精神才好
天天有精神
课后反思: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弱。在生活中,学生很难能做到时刻都精神。因此,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有精神的生活会带来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我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我发现学生已沉浸在生活世界中。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明白了有精神的孩子更自信,有精神的生活更快乐。
不足之处:1、应常常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追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常态行为,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长期坚持的仪态仪表习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2 我们有精神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2 我们有精神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 我们有精神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 我们有精神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2 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2 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PPT出示班级笑脸图,PPT出示大课间视频,PPT播放健脑操视频,PPT出示图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