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模拟测试(五)(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模拟测试(五)(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测试(五)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环境影响生物
B.南橘北枳——生物适应环境
C.春兰秋菊——影响菊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D.草盛豆苗稀——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A、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正确。
B、南橘北枳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橘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错误。
C、春兰秋菊体现了影响菊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正确。
D、草和豆苗共同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正确。
故选:B。
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⑦→⑤→③→②→① C.⑥→⑦→③→① D.⑤→⑦→③→②→①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解答即可。
【解答】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③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A。
3.如图甲、乙分别是菠菜叶肉细胞、某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B.热水烫过菠菜后,水会变绿,是因为菠菜的②受到破坏
C.菠菜有③,能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D.克隆羊多莉的实例说明④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①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
B、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热水烫过菠菜后,水会变绿,是因为菠菜的②受到破坏,B正确;
C、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菠菜有③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C正确;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克隆羊多莉的实例说明④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故选:A。
4.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乙和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
D.该实验装置只能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解答】解:A、丁装置中,种子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甲装置干燥,没水,所以甲和丁中有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错误。
BD、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该实验装置可形成三组对照实验,B正确,D错误。
C、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能说明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C错误。
故选:B。
5.如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图甲中4表示花粉管,内有精子
C.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2子房发育而成
D.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3胚珠发育而成
【分析】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是主要部分,如图为桃花的结构及果实形成示意图,图甲中1花药、2子房壁,3胚珠,4花粉管,5受精的中央细胞,6受精卵,图乙中①果皮,②种子。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解答】解: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传粉,A正确;
B、图甲中4表示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B正确;
C、图乙中的①果皮由图甲中的2子房壁发育而成,C错误;
D、图乙中的②种子由图甲中的3胚珠发育而成,D正确。
故选:C。
6.下列农业生产中有关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播种前深耕,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B.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可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
C.移栽后保持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D.农业大棚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产量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颗粒饱满、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据此解答。
【解答】解:A、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之一是充足的空气,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松软,空气充足,有利于种子萌发,正确。
B、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正确。
C、移栽后不能在较强的光照下,应给树木遮阴,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错误。
D、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产量,正确。
故选:C。
7.下列四种植物中,最可能依赖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
A. B.
C. D.
【分析】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没有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没有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功能。叶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解:选项A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叶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没有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中: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既要靠叶进行光合作用,依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为了更好地观察,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下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
A.观察细菌菌落 B.观察桃花子房内的胚珠
C.计数水蚤的心率 D.观察鸡卵的气孔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解答即可。
【解答】解:A、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因此,用肉眼可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大致区分细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所以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B、胚珠在子房的中间部位,一般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即可观察到胚珠的结构,胚珠不是细微结构(胚珠较大),用放大镜观察便可。
C、水蚤心率的计数通常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进行观察。
D、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发现卵壳表面粗糙不平,在卵壳上面有气孔,可以使气体进出,因此观察鸡卵的气孔不使用显微镜。
故选:C。
9.如表列出了甲、乙、丙、丁、戊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食物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甲
0.4
90
6
4
7
40
乙
48.2
7
38
40
12
0
丙
8.8
9.5
65
7
10
14
丁
52
0.1
2.2
0
1
0
戊
18
2
6
3
220
0
A.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的食物是丙
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
C.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的食物是甲
D.能提供最多能量的食物是丁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食物戊中含有的维生素C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坏血病,错误;
B、食物乙中含有的维生素A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夜盲症,正确;
C、食物甲中含有的维生素D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儿童佝偻病,正确;
D、食物丁中糖类的含量最多,因此能提供的能量最多,正确。
故选:A。
10.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只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B.①与②可形成对照,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③与①可形成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如果将唾液换为肠液,三支试管内是否变蓝的现象不变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A、本实验能形成2组对照实验,①②唯一变量是唾液,①③唯一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错误。
B、①与②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正确。
C、①与③只有一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正确。
D、肠液中有淀粉酶,如果将唾液换为肠液,三支试管内是否变蓝的现象不变,正确。
故选:A。
11.有关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鼻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B.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的通畅
C.呼吸道和消化道都包含咽和喉
D.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比二氧化碳多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解:A、鼻腔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可见鼻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正确。
B、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进出肺,正确。
C、呼吸道和消化道都包含咽,喉属于呼吸道,不属于消化道。错误;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是16%,二氧化碳是4%,氧气多于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C。
12.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
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内流动脉血
C.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扎胶皮管的位置可能是a,也可能是c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方向是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解答即可。
【解答】解: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静脉,可能是肺静脉,也可能是上下腔静脉,A正确。
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也可能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B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C错误。
D、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是动脉出血,应马上按压近心端a处止血,D错误。
故选:A。
13.人体的血液中起运输作用的是( )
①红细胞
②白细胞
③血小板
④血浆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及各部分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解: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血液的成分如图:
可见血液中具有运输作用的是血浆和红细胞。
故选:B。
14.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和传导神经冲动
B.右心室的壁最厚,可收缩产生较大的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C.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
D.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分析】(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是高度统一的。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答】解:A、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主要是接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
B、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壁最厚,心肌发达,利于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B错误。
C、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正确。
D、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B。
15.下列疾病与可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人——大脑受损
B.大脖子病——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佝偻病——缺碘
D.糖尿病——肾小球病变
【分析】(1)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3)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植物人只有控制心跳、呼吸等中枢的脑干没有受损,大脑严重受损,A正确。
B、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碘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B错误。
C、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C错误。
D、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时,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另外肾小管出现病变,使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吸收,也会出现糖尿病,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动物与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主要靠刚毛运动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分析】(1)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的身体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口有肛门,有刚毛或疣足协助运动。
(4)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解答】解: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正确。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B正确。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肌肉收缩和刚毛辅助运动。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动物的行为中,获得途径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
C.蜘蛛结网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解答】解:BCD、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蜘蛛结网、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A、蚯蚓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A。
18.体育课上,关于投铅球动作的完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关节包括1、2、3、5
B.3内的滑液和4可以使关节灵活
C.投掷时的动力来自8
D.投铅球动作时7收缩,6舒张
【分析】由图可知: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8肱骨,9肘关节。
【解答】解:A、关节一般由关节面、2关节囊、3关节腔组成,关节面包括1关节头、5关节窝,A正确。
B、3关节腔内的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4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正确。
C、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8是骨,起杠杆作用,C错误。
D、投铅球动作属于伸肘动作,伸肘时7肱三头肌收缩,6肱二头肌舒张,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真菌菌体由菌丝构成
B.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和植物是共生关系
C.使用抗生素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的真菌
D.将食品放到冰箱保存的原理主要是抑制食品内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1)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3)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
(4)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等,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解答】解:A、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A正确。
B、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B正确。
C、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错误。
D、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C。
20.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
B.美国引进我国野生大豆改良本国大豆是利用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
D.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正确。
B、美国科学家将中国野生大豆与美国当地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错误。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正确。
D、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正确。
故选:B。
21.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Ⅲ为大圆中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脊椎动物、Ⅱ鱼类、Ⅲ两栖类
B.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C.Ⅰ真核生物、Ⅱ乳酸菌、Ⅲ酵母菌
D.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胰腺
【分析】图中,I为大圆,包含II和III,II和III为并列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Ⅱ鱼类、Ⅲ两栖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Ⅰ脊椎动物,正确。
B、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Ⅲ线粒体而无Ⅱ叶绿体,错误。
C、Ⅲ酵母菌是真菌,属于Ⅰ真核生物,Ⅱ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错误。
D、Ⅱ垂体属于Ⅰ内分泌腺,Ⅲ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错误。
故选:A。
22.如图是染色体结构图解,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②片段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C.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D.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图中,①是蛋白质,②是DNA。
【解答】解:A、②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一般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正确;D错误。
故选:D。
23.生物圈中各种生物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实现了物种的延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和“多莉”羊的培育一样,同为无性生殖
B.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图二发育过程相比,少了③蛹期
C.图三中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a胚盘
D.图四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脐带
【分析】图一为嫁接;图二是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①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三是鸟卵的结构,a胚盘、b卵壳、c卵黄、d卵白、e气室。图四是子宫内胎儿的发育,①子宫、②胎盘、③脐带。
【解答】解:A、图一为嫁接,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多莉”羊的培育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也属于无性生殖。正确。
B、图二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①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图二蝴蝶的发育过程相比,没有③蛹期。正确。
C、图三是鸟卵的结构,a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正确。
D、图四是哺乳动物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哺乳动物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②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错误。
故选:D。
24.滥用抗生素,促进了“超级细菌”的出现。目前,每年约有70多万人死于“超级细菌”。如图是“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抗药性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起到选择作用
D.抗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抗药性增强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
B、变异普遍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故选:A。
25.生活中难免会生病或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有关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B.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
C.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D.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的顺序应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解答】解: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A正确。
B、是药三分毒,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B错误。
C、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故按压与呼吸是30:2,C正确。
D、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的顺序应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D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0分)
26.2020年11月18日,沂河以高分通过验收,荣获“全国示范河湖”称号,这是沂河继2017年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之后,获得的又一个殊荣。图甲表示沂河某岛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相对含量,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能否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并说明理由 不能,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2)若图乙的生物对应图甲的生物,则a代表图甲中的 蛇、山雀 。
(3)图丙中的 戊 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①实质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4)如果人类大量捕蛇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 的。
(5)某同学将图甲中的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虫和蛇,另一类是鼠、山雀、鹰,其分类依据是 体温是否恒定 。
(6)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承诺: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你认为维持碳—氧平衡的有效措施是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用电;出行时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尽量少开私家车;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等 。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丙中甲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戊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戊是分解者(细菌真菌)。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甲中草是生产者,虫、山雀、蛇、鼠、鹰都是消费者,所以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相对含量。所以图乙中的食物链是c→d→a→b。图甲中的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虫→山雀→鹰;草→虫→山雀→蛇→鹰。所以a代表图甲中的蛇、山雀。
(3)图丙中的戊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戊是分解者(细菌真菌)。过程①表示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类大量地捕杀蛇,则鼠的数量会增加,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昆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类,都是变温动物;山雀、鹰是鸟类,鼠是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因此某同学将图甲中的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虫和蛇,另一类是鼠、山雀、鹰,其分类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
(6)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植树造林;所以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用电;出行时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尽量少开私家车;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等,都能够维持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不能,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蛇、山雀。
(3)戊;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有一定限度。
(5)体温是否恒定。
(6)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用电;出行时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尽量少开私家车;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等。
27.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示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二氧化碳有无 。实验时首先要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采用的措施是 暗处理(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
(2)丙操作的目的是 减少颜色干扰 ,若无本步骤,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3)本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甲叶片遇碘液不变蓝,乙叶片遇碘液变蓝 。
(4)戊图为该植物一天中氧气的净吸收量,BC变化表示光合作用 减弱 (增强,减弱),发生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 早于A点 (早于A点、在A点、晚于A点),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 E点 。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乙两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可见甲装置内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甲与乙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 暗处理(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体内贮存的有机物,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
(2)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丙、丁操作。丙操作的目的是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黄白色,这样可以避免绿色干扰实验。
(3)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甲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色。
(4)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C变化表示光合作用减弱,发生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A点是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效率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效率相等,所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早于A点,E点之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效率大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效率,所以E点积累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有无;暗处理(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减少颜色干扰
(3)甲叶片遇碘液不变蓝,乙叶片遇碘液变蓝
(4)减弱;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早于A点;E点
28.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代表心胜四个腔,a、b代表生理过程,1﹣12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过程a通过 呼吸运动 完成,与之有关的呼吸肌有 肋间肌、膈肌 。
(2)血管中,二氧化碳和含氮废物始终保持最低的血管分别是 5、12 (填数字)。
(3)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是因为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
(4)通过b过程,氧气和血红蛋白处于 结合 状态。
(5)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到达心脑经过图中结构的顺序是 8→4→2→A→B→3→5→C→D→6→9 (用图中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殊结构是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
(6)如在尿中出现葡萄糖,原因可能有哪些? 胰岛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不足 、 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功能降低 (两条即可)。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观图可知: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肝动脉、8是肝门静脉,9、10是体动脉,11肾动脉,12肾静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1)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与之有关的呼吸肌有肋间肌、膈肌。
(2)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从5肺静脉里流出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低;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血液中的尿素等含氮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最低;即图示中12肾静脉里的尿素含量最低。
(3)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氧会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的,通过b过程,氧气和血红蛋白处于结合状态。
(5)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经肠处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殊结构是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大吸收面积。
(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尿发现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部位发生了病变,重吸收功能降低。若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且肾脏功能正常,则该人可能患有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因为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
故答案为:(1)呼吸运动;肋间肌、膈肌
(2)5、12
(3)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4)结合
(5)8→4→2→A→B→3→5→C→D→6→9;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6)胰岛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功能降低
29.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八年级1班小明同学随父母一起去临沂某景点游玩,请结合如图图示回答。
(1)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 B ] 晶状体 的折射,在[ F ]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2)期间小明坐过山车游戏时,不断尖叫,精神高度紧张,心跳加快,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是 神经系统和激素 共同调节的结果。
(3)看到“游客止步”提示后,小明停止前进,这属于 复杂 反射。
(4)游玩期间看到一男子醉醺醺的,走路摇摇晃晃,这是因为酒精麻醉了[ G ] 小脑 。
(5)期间小明有了尿意,但他坚持找到卫生间后才排尿,这说明 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控制(或排尿受大脑意识控制) 。
【分析】如图所示:A视网膜,B晶状体,C玻璃体,F视觉中枢,G小脑,H脑干,1下行传导束,2上行传导束,3神经中枢,4传入神经,5感受器,6效应器,7传出神经。
【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B晶状体的折射,在F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成视觉。
(2)当小明坐过山车游戏时,在神经系统的刺激下,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精神高度紧张,心跳加速,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3)看到“游客止步”提示后,小明停止前进,这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这一种反射活动还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
(4)小脑的功能主要作用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躯体平衡。所以,游玩期间看到一男子醉醺醺的,走路摇摇晃晃,这是因为酒精麻醉了G小脑。
(5)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排尿反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期间小明有了尿意,但他坚持找到卫生间后才排尿,说明排尿受大脑意识地控制。
故答案为:(1)B晶状体;F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神经系统和激素。
(3)复杂。
(4)G小脑。
(5)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控制(或排尿受大脑意识控制)。
30.关于米酒、酸奶的家庭制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米饭并冷却→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1)该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 酵母菌 ,显微镜下看到有的酵母菌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进行 出芽 生殖。
(2)步骤③说明菌种的生活需要 适宜的温度 。
b.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鲜奶煮沸→②冷却→③加入某原味酸奶→④发酵→⑤保存食用。
(3)步骤③的目的是 接种乳酸菌 。
(4)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5)下列 D 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其它三种生物不同?
A.青霉菌
B.木耳
C.牛肝菌
D.葡萄球菌
(6)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做泡菜时也用到该微生物。做泡菜时既要给坛子加盖,还要在盖子周围加水密封的目的是 防止空气进入,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 。
【分析】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分析资料,结合题意答题。
【解答】解:(1)制造米酒时要加入酒曲,酒曲中含霉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霉菌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将其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视野中有的酵母菌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28℃保温的原因是: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的形成。
(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
(4)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5)青霉菌、木耳、牛肝菌均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而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
(6)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故答案为:(1)酵母菌;出芽。
(2)适宜的温度。
(3)接种乳酸菌。
(4)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D。
(6)防止空气进入,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
31.苯丙酮尿症为先天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患儿除躯体生长发育迟缓外,主要表现在智力发育迟缓,生后4~9个月即可出现,智商低于同龄正常儿。如图是某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为 隐性 (显性、隐性)基因遗传病。下列判断依据中不包括 B 。
A.I1×I2→II3
B.II1×II2→III3
C.III3×III4→IV2
D.III3×III4→IV4
(2)III3含有a基因的几率是 100% ,IV1含有a基因的几率是 2/3 。
(3)如果IV4个体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所生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是 25% 。
(4)II1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桥梁”是 精子 。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 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无中生有),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
【解答】解:(1)根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无中生有),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
可知:I1、I2正常而II3患病,表明患病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
判断依据可以寻找无中生有的家庭进行判断,只有B不符合要求。
(2)根据(1)可知:IV2的基因为aa,则亲代III3和III4的基因为Aa,所以III3含有a基因的几率是100%。IV1含有a的情况,遗传图谱如下:
(3)如果IV4个体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那么正常女子的基因为Aa,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所生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情况,遗传图谱如下:
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0%,生男生女的概率也是50%,所以生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是:
50%×50%=25%。
(4)生殖细胞是亲子间基因传递的桥梁,II2为男性,所以传递的是精子。
故答案为:(1)隐性;B。
(2)100%;2/3。
(3)25%(或1/4)。
(4)精子。
32.自2019年12月以来,全球许多国家爆发新冠肺炎,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4月19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41975529例,累计死亡3031891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711431例,新增死亡病例9644例。
资料二:截至2021年4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980.9万剂次。
资料三:2020年12月19日据英国首相强森(Boris Johnson)宣布,该国出现COVID﹣19(新冠病毒)的变种新病毒株,其传染力较旧病毒株可能高出约70%。与此同时,荷兰、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出现了变异病毒的相关病例。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病原体 ,与细菌相比,新冠病毒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核酸检测”就是对该物质的检测。
(2)我国目前正在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稳步提高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 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 ,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
(3)“新冠病毒变异了,疫苗还有用吗?”引起了热议,引起此类问题担心的依据可能是 抗体具有特异性 。对于此类问题,邵一鸣等业内专家呼吁,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流行地区的毒株变异仍未超出可控范围,应尽快大规模接种疫苗,构建起更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同时也可以降低病毒变异的速度,最终尽早遏制住疫情。
(4)预防传染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以下是疫情期间,专家给出的预防传染病的建议,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措施的有 ACD 。
A.父母提醒你尽量减少外出
B.学校门卫每天对进入学校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杜绝发热咳嗽的人员进入学校
C.用75%的酒精手部消毒
D.外出时佩戴口罩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与细菌相比,新冠病毒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一旦离开活体会变成结晶体,“核酸检测”就是对该物质的检测,但是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因此,“新冠病毒变异了,疫苗还有用吗?”引起了热议,引起此类问题担心的依据可能是抗体具有特异性。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父母提醒你尽量减少外出,用75%的酒精手部消毒,外出时佩戴口罩均属于切断传播径,而学校门卫每天对进入学校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杜绝发热咳嗽的人员进入学校,属于控制传染源。所以以下是疫情期间,专家给出的预防传染病的建议,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措施的有ACD。
故答案为:(1)病原体;遗传物质。
(2)抗原;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特异性。
(3)抗体具有特异性。
(4)A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拟测试(三)(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测试(一)(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测试(四)(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