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走进课外活动基地》表格式教案
展开
综合与实践:走进课外活动基地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22-23页“综合与实践——走进课外活动基地”。 | |||
育人目标 | 1.能运用两位数乘法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从已知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 | |||
学习重难点 | 能运用两位数乘法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课题导入 |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你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今天我们将到课外去学习,让你们运用数学知识到课外活动基地去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走进课外活动基地。 2.提出问题 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质疑:课外活动基地有些什么呢?会有哪些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教师课件出示数学书第22页上面的主题情景图,介绍课外活动基地的情况:有种植区、养殖区、体验区…… |
学生提出问题,并提出质疑。 |
通过课外活动基地情境图的教学, 渗透热爱生活,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
明确任务 | 1. 教师与学生一起确定各组在活动基地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2.小组讨论各自要做的准备工作。 |
小组交流讨论
|
| |
自主探索 | (一)种植区里的数学问题 首先让我们走进种植区,看看种植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种植区里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种植区里的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桃树的总收入主要与什么相关。 学生讨论后明确:桃子的总质量和桃子的单价;1棵桃树的桃子的收入和桃树的棵树。 ②怎样求桃子的总质量?或者怎样求1棵桃树的桃子的收入?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棵桃树的桃子质量×桃树的棵树=桃子的总质量;桃子的单价×1棵桃树的桃子的质量=1棵桃树的桃子的收入 (2) 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4. 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的解法有这些。 ① 34×21=714(千克) 2×714=1428(元) ② 2×34=68(元) 68×21=1428(元) 说一说每种方法中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① 34×21=714(千克)表示桃子的总质量,2×714=1428(元)表示21棵桃树的总收入。 ② 2×34=68(元)表示1棵桃树的桃子的收入,68×21=1428(元)表示21棵桃树的总收入。 5. 反思小结 想一想,刚才解决这些问题,又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刚才解决种植区里的数学问题,我们不仅用到了两位数乘法这一知识,还用到了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 过渡:解决了种植区里的数学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养殖区。 1.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 你知道养殖区有多少只兔子吗?图中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后明确:根据“有15个笼子,每笼都有20只”可以算出养殖区里的兔子总数。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20×15=300(只) 说一说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每笼的只数×笼数=兔子的总数 (4)如果每笼住25只,一共可以多住多少只兔子?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①先求“每笼住25只,一共可以住多少只兔子?”,再求“一共可以多住多少只兔子?” ②先求“每个笼子多住了几只兔子?”,再求“一共可以多住多少只兔子?” 4.列式解答 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5.反思小结 (1)想一想,刚才解决这些问题,又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刚才解决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我们同样用到了两位数乘法和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同时我们还用到了从已知信息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6.质疑引申 解决了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关于养殖区,你还想知道什么? 质疑:(1)我想知道兔子有哪些生活习性? (2)我还想知道兔子一身有哪些经济价值? (该问题重点引导学生从兔子的毛、皮、肉、粪便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去发现兔子的经济价值)。 (三)体验区里的数学问题 过渡:解决了养殖区里的数学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体验区。 1.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体验区里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体验区里的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 要求“一共分得多少克陶土?”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明确:要求“一共分得多少克陶土?”需要知道“每人分的陶土克数和总人数”或者“男生分的陶土克数和女生分的陶土克数”。 从已知的信息里你可以求到什么? 学生思考后明确:根据“12名男生和13名女生”可以求到总人数;根据“12名男生和每人都分得陶土80克”可以求到男生分到的陶土克数;根据“13名女生和每人都分得陶土80克”可以求到女生分到的陶土克数; 4.列式解答 5. 深入理解 (1)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①80×12=960(克)求到男生分到陶土多少克?80×13=1040(克)求到女生分到陶土多少克?960+1040=2000(克)求到一共分到陶土多少克? ②12+13=25(人)求到一共有多少人?25×80=2000(克)求到一共分到陶土多少克? (2)对比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组织讨论,明确第二种方法更简洁,体现在:用到算式少,计算更简单。 6.反思小结 (1)想一想,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我们解决问题时,不仅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或从已知信息入手分析问题,还可以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使用,也就是采用“两头凑”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
学生交流谈论分工。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分析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析信息,讨论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分析计算过程。
对比优化。
|
通过模拟情景,培养学生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 学生谈收获。 |
| |
板书 设计 |
|
|
| |
教学 反思 |
| |||
2021学年问题解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问题解决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美化我们的小天地》表格式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美化我们的小天地》表格式教案,共4页。
小学西师大版综合与实践 发豆芽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西师大版综合与实践 发豆芽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