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3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复习练习题
展开专题强化训练(一)
一、选择题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庆食物之一,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前青塘村地处山西吕梁市湫水河畔,享有“海眼”名泉,盛产的粽叶以宽、肥、厚、色泽墨绿而著称。以青塘粽叶和当地优质江米(糯米)、黄米制作的青塘粽子因“香味浓郁,软糯可口”闻名于世,每逢端午节,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3题。
1.青塘粽子“香味浓郁,软糯可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原料充足且优质 ②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③传统节庆美食知名度高 ④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纯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粽子馅料丰富多样,各有不同,青塘粽子以当地出产某种农产品为馅料,可能是( )
A.红豆 B.咸鸭蛋 C.枣 D.火腿
3.相较于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而言,前青塘村很少开展“赛龙舟”活动,原因可能是( )
A.气候较干旱,水域面积小
B.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
C.龙舟制作困难,工艺落后
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1.D 2.C 3.A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青塘地处湫水河畔,且有泉水,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利于浸泡和蒸煮用水;青塘盛产优质粽叶、江米、黄米等原料;端午节历史悠久,当地制作粽子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知名度高不是青塘粽子优质的原因。第2题,青塘地处黄土高原,为暖温带,适合种植的温带作物为枣,当地出产的黄河滩枣做成的蜜枣作为青塘粽子的馅料。第3题,青塘处于半湿润地区,相较于南方湿润地区河湖众多而言,水域面积较小,不利于开展水上“赛龙舟”。]
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4~6题。
4.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
A.鄂伦春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高山族
5.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6.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 )
A.可在其中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
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
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
D.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增加阳光射入
4.A 5.B 6.C [第4题,木刻楞冬暖夏凉,结实耐用,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流域,结合各少数民族分布可知,A正确;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B错;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C错;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D错。第5题,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可知该地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可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止虫蛀。第6题,木刻楞就地选材建造方便,是当地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门主要向北开,连接门斗可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的作用,C正确;该住宅一般为私人住宅,并不会起到公共服务性能的作用,A错;该区域的民居均在连接房门处修建门斗,因此并不是为了便于人们识别,B错;房门主要朝向北开,而增加阳光射入主要是南墙窗户所起的作用,D错。]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梯田文化。下图示意中国四处有名的梯田景观,其中石堰梯田是由山石修葺而成的梯田。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梯田景观面积不断缩减。读图,完成7~9题。
7.与Ⅰ、Ⅱ梯田相比,Ⅲ梯田的水土特点表现为( )
A.土多水少 B.土多水多
C.土少水多 D.土少水少
8.清康熙、乾隆年间,Ⅳ处梯田快速扩展,体现了当时该地( )
A.生态破坏 B.环境污染
C.能源匮乏 D.人多地少
9.自1990年以来,石堰梯田面积持续减小,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 )
A.草地 B.林地 C.荒地 D.建筑用地
7.A 8.D 9.B [第7题,读图可知,Ⅰ为云南哈尼梯田,Ⅱ为广西龙脊梯田,二者的气候类型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是地处山地,地势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土壤浅薄,故梯田内土少水多。Ⅲ是位于黄土高原的土坡梯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坝淤地,梯田土层深厚肥沃,但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少,故梯田内土多水少。第8题,梯田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战争、瘟疫、灾害等因素迫使一些人转向大山寻求新的生存空间。随着人口增多,人多地少的现实困境逼迫人们向山地要粮。清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快,土地资源紧张,故Ⅳ处石堰梯田由山谷向山顶快速扩张,形成了规模宏大、层层叠叠直达山巅的梯田群。第9题,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梯田损毁,梯田景观面积持续缩减。Ⅳ处石堰梯田地处太行山区,位于季风气候区,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林地,其余少部分抛荒成为草地或转换为建筑用地等。]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0~11题。
10.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11.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0.D 11.C [第10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第11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12~14题。
12.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 )
A.地震 B.风害 C.暴雨 D.风暴潮
13.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
A.蒙古族蒙古包 B.傣族竹楼
C.福建土楼 D.陕西窑洞
14.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
A.缓解阴暗潮湿 B.提高冬季室温
C.加热所需食品 D.驱赶侵扰蚊虫
12.B 13.D 14.A [第12题,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达悟族人创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兰屿岛地下屋是为了躲避台风而建。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兰屿岛地下屋既可以躲避台风,又能够冬暖夏凉,类似于陕西窑洞。蒙古包是为了便于迁徙,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傣族竹楼是为了防潮湿,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土楼是为了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第14题,由材料可知,地下屋一半建在地面以下,室内建有火堂,可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会很低;加热食品没有必要配备专门的火堂;火堂没有特殊的味道,不会驱赶蚊虫。]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气候复杂多样。下图为青海省夏季夜雨率(20时~次日8时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布图和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概括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系。
(2)分析西宁市夏季夜雨率高的主要原因。
(3)指出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夜雨率由东部和东南部向西北部降低,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结合两幅图可以看出,夏季夜雨率和年降水量具有空间的一致性。第(2)题,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西宁市夏季夜雨率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夏季白天谷地两侧山坡受热较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地气温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大气较为稳定,不易形成降水;夜晚,谷地内部蓄积了较多热量,空气做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故多夜雨。第(3)题,可从水汽、地形两大方面分析青海省夜雨率东部与西部差异的原因。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大于西部。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青海省东部山河相间,多河流谷地,水汽来源较充足;进入夜晚,河谷两侧山坡气流冷却下沉,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多夜雨;青海省西部以宽阔盆地和高大山脉为主,地形封闭,空气干燥,水汽来源少,夜雨率较低。第(4)题,从白天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晚多雨则抑制呼吸作用,补充土壤水分,进而利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角度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过多的夜雨易引发自然灾害角度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夏季夜雨率由东部和东南部向西北部降低,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夏季夜雨率和年降水量具有空间的一致性。
(2)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夏季白天谷地两侧山坡受热较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地气温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大气较为稳定;夜晚,谷地内部蓄积了较多热量,空气做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3)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大于西部。原因:青海省东部山河相间,多河流谷地,水汽来源较充足;进入夜晚,河谷两侧山坡气流冷却下沉,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青海西部以宽阔盆地和高大山脉为主,地形封闭,空气干燥,夜雨率较低。
(4)有利影响:昼晴夜雨,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夜雨补充土壤水分,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过多的夜雨易引发山洪暴发和地质灾害,破坏农业生产。
16.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1968年、2015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幅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上述两图分析,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15年和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形态的改变和城市交通线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区的形成及区位变化,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及相伴而生的交通线的发展。城郊农业布局的变化要比较两幅图,作出分析和描述。
[答案] (1)形成专门的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扩大,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修建高速公路等。
(2)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和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3)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