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安徽版)
展开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
1.(2021·宿迁中考)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NaCl和NaOH
猜想三:NaCl和HCl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理由是 NaOH和HCl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 方案 | 测溶液的pH | 滴加K2CO3 溶液 | 滴加AgNO3 溶液 |
实验 操作 | |||
实验 现象 | 试纸变色,对照 比色卡,pH<7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 色沉淀 |
实验 结论 | 溶液中有HCl | 溶液中 有HCl | 溶液中 有HCl |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三 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直接插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AgNO3与NaCl也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有盐酸 。
2.(2021·自贡中考)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 烧杯壁发热 | 有CaO |
(2) |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有 Ca(OH)2 |
(3) |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有 CaCO3 |
【反思评价】(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 。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应用交流】(6)生石灰要 密闭 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2021·广安中考)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除了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外,还需要科学、正确、安全地消毒。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取少量84消毒液置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作催化剂;
猜想二: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作
反应物 ;
【实验探究】
(1)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实验Ⅰ:按如图装置经注射器甲注入10 mL水,观察到注射器乙活塞向右移动10 mL(忽略大气压、摩擦等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下同)。
(3)实验Ⅱ:先向锥形瓶中加入20 mL 84消毒液,再按如图装置将25 mL H2O2溶液平均分5次经注射器甲注入锥形瓶中,待注射器乙活塞不再向右移动后,记录每次气体的总体积,数据见表: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H2O2溶液/mL | 5 | 5 | 5 | 5 | 5 |
注射器乙中气 体的总体积/mL | 35 | 70 | 85 | a | b |
表中的数据a= 90 ;
【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猜想二 (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是正确的,依据是 每次加入相同的量的反应物,产生气体不是每次都相同,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 。
【反思评价】通过该实验说明消毒剂混用可能会影响消毒的效果,因此生活中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不能随意混用,应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4.(2021·宁夏中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 酚酞溶液含有杂质 (写一条)。
【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 | 排除水 中的 氧气 |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 甲同学的猜想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 确”) |
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隔绝 空气 |
(2)乙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的红色褪去 ,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 酸 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或挥发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溶液碱性消失呈酸性 。
(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越快 (写一条)。
【实验结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备战2023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一 选 择 题(安徽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一 选 择 题(安徽版),文件包含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一选择题学生版doc、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一选择题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三 常见气体的制备(安徽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三 常见气体的制备(安徽版),文件包含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三常见气体的制备学生版doc、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三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四 工艺流程图题(安徽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高效提分作业 题型四 工艺流程图题(安徽版),文件包含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四工艺流程图题学生版doc、安徽中考复习高效提分作业题型四工艺流程图题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