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806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共51页。
9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看图猜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想一想,古诗分别写得是自由朗读哪个传统节古诗, 这几首 日。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元 日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 家。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 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读提示读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并想象画面,思考:诗中写到了 哪些节日情景?有哪些习俗?(课后第二题)互动课堂送走去一年 习俗:放爆竹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 了旧的一年。屠苏酒,:古人合家聚饮屠,一家人年纪最小 喝,因为小孩长一 表示祝贺;年长的,表示延年益寿。资料苏酒 的先 岁, 在后习俗:喝屠苏酒诗意:人们饮着醇美的 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新桃” 省略了因为七都换成了这是习个俗压:缩换省桃略符的句式省略了“符”字,“旧符”桃符 “桃”字,交替运用,这是诗意:家家门上的桃符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新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人们放鞭炮, 在鞭炮声中迎 接新年的到来。亲人们欢聚 一堂,畅饮屠 苏酒,相互说 着祝福的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 家都忙着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看 图 背 古 诗(课后第一题)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元日》, 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 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 喜庆的气氛。下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 方法学习其他两首古诗。fú学写字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付”的左下竖稍短 些,横写在横中线上, 点写在竖中线上。《元日》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的即 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 竹, 饮屠苏酒 , 开门迎新 ,换新桃符,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主题概括“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本诗是哪种解释? (❶开始的,第一。❸主要、根本。)❷为首。❹元素。❺构成一个整体的。 ❻货币单位。❶由此可知,“元日”是指( 春节 )。课堂演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 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去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清 明杜牧(803-853)唐 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 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 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方法回顾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读提示互动课堂大声朗读古诗《清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用“ ”画出此时的天气。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清明节 细雨不停地下。心中有强烈 的哀伤。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 直是失魂落魄。《清明》一诗前两句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课后第二题)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 那些上坟祭扫人,伤心欲绝。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请问。指向远方。杏花深处的村庄。诗意: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 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谁“借问酒家何处有”?小朋友,请问 哪里有酒家?杏花村“路上行人”《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 在_清_ 明时节 孤身行路的 感受 和心情 。主题概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 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 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 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 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读提示先来理解一下诗题的意思。思念。题意:重阳节思念华山以东的兄弟。重阳节,又称“踏秋”,汉 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 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 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等活动。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互动课堂诗意:(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 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更加。你从“独”和两个“异”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诗人 一个人在他乡的 孤独和寂寞。我体会到诗人 此时非常需要亲 人的陪伴。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重阳登高茱 萸小资料:重阳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九月 初九人们为驱邪避祸,登高山祈福延寿,故重 阳节又叫“登高节”。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课后第二题)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 诗人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还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 动,一起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中 的习俗。学写字欲 魂 借 酒 何 牧 兄 独 异 佳左右结构上下结构yù重难点字书写指导“谷”左放右收,整 体较瘦长。“口”略 向右上倾斜。“欠” 第三笔撇伸向“谷” 下,捺向右下伸展。hún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左边的“云”要 写得靠上一些。 “鬼”的长撇要 舒展些,插到 “云”的下面。重难点字书写指导mù“牜”的最后 一笔提要有力。 第八笔捺稍长 一些。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异乡 生活的孤 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 念倍加。接着诗人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兄弟,按 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 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主题概括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迎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拓展延伸《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填写节日)。春节山东兄弟》写的是 重阳节 ,“路上行人欲断 魂”描写的是 清明节 的景象。课堂演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天 气又阴又冷,路上远行的人好 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下面诗句的画面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 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并用表格记录 下来。课后作业谢谢观看Thank You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