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一课时pptx、第二课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7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说说“莲花”的品格象征
1.聆听《爱莲说》范读,划出节奏,标注易读错的字音。2.先自由朗读《爱莲说》,然后齐读两遍,最后组内对抗朗读。3.再次齐读《爱莲说》,在读中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翻译全文,标注疑难词语和句子,然后组内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1)可:值得。(2)蕃: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独,只。(4)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5)予:我。(6)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7)染:沾染(污秽)。(8)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9)中通外直:(莲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10)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长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11)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12)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13)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14)焉:语气词。(15)谓:认为。(16)隐逸:隐居避世。文中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话争奇斗艳。(17)噫:叹词,表示感慨。(18)鲜:少。(19)闻:听说。(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21)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水里,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长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赏玩。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喜爱牡丹的,应当人很多了。
(1)明确“蕃”“染”“植”的意思,说出一个带“染”字并和文中的“染”意思相同的成语。
蕃:多。染:沾染(污秽)。植:竖立。成语:一尘不染。
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正直不苟,洁净美好。
(2)讨论: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莲的哪几个方面的形象特点?
齐读第1段,试将赞美莲的句子背出来。
(1)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两层,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品评;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概。
(2)两个层次的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一层是三个并列分句,句末都有一个“也”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句末的“也”表示判断。第二层,句式基本相同,但语气各不相同:第一句陈述,第二句疑问,第三句感叹。
第一句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不多,语气比较平稳,所以用陈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用问句形式加强语气。第三句是说爱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感情强烈,所以要用感叹语气。
(3)为什么这三个句子要用不同的语气?
第一层以三个比喻来评价菊、牡丹和莲三种花,这里虽然没有贬褒之词,但让人一读就能知道作者的情感。第二层作者发表感慨,突出自己对莲的喜爱。前后联系,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爱莲,是要以莲自况,表明自己是一个像莲那样品格高洁的君子。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4)第2段的两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周敦颐通过《爱莲说》所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评课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君子的品格,莲的形象,托物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爱莲说图文ppt课件,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