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3页。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km)与所花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则小亮步行的速度和乘公交车的速度分别是( )
A.100 m/min,266m/min B.62.5m/min,500m/min
C.62.5m/min,437.5m/min D.100m/min,500m/min
2、东东和爸爸一起出去运动,两人同时从家出发,沿相同路线前行,途中爸爸有事返回,东东继续前行,5分钟后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东东和爸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y1(米),y2(米)与运动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两人前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米/分;
②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③东东开始返回时与爸爸相距1500米;
④运动18分钟或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变量,有如下关系:①;②;③;④.其中是的函数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4、下列所描述的四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看成函数关系的是( )
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t和支撑物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B.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一定时,三角形的面积s与这边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
C.骆驼某日的体温T随着这天时间t的变化曲线所确定的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
D.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y,y随着这个数x的变化而变化,y与x之间的关系
5、甲、乙两人骑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匀速骑行,两人先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停留20min 再以原速返回A地,当两人到达A地后停止骑行.设甲出发x min后距离A地的路程为y km.图中的折线表示甲在整个骑行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在整个骑行过程中,两人只相遇了1次,乙的骑行速度(单位:km/min)可能是( )
A.0.1 B.0.15 C.0.2 D.0.25
6、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BC,AC,BD交于点O.点E为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E,BE,过E作EF⊥BD于F.设AE=x,图1中某条线段的长为y,若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 ).
A.线段EF B.线段DE C.线段CE D.线段BE
7、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地出发,去往100千米外的地,甲、乙两人离地的距离(千米)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是 B.乙的速度是
C.甲乙同时到达地 D.甲出发两小时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8、下列各自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C.D.
9、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射一个物体,经测量,在落地之前,物体向上的速度v(m/s)与运动时间t(s)之间有如下的对应关系,则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
v(m/s) | 25 | 15 | 5 | ﹣5 |
t(s) | 0 | 1 | 2 | 3 |
A.v=25t B.v=﹣10t+25 C.v=t2+25 D.v=5t+10
10、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h中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B.3h后汽车静止不动
C.3h后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D.前3h汽车以相同速度行驶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定义:用_______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特点: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的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如气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2、李师傅到单位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如图是所用的加油机上的数据显示牌,则其中的常量是_______.
3、小亮从学校步行回家,图中的折线反映了小亮离家的距离S(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给出以下结论:①他在前12分钟的平均速度是70米/分钟;②他在第19分钟到家;③他在第15分钟离家的距离和第24分钟离家的距离相等;④他在第33分钟离家的距离是720米.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___.
4、国庆期间,小艾同学和小一同学相约在某小区门口一同出发,各自骑自行车前往距离2000米的欢乐谷游玩,出发后不久,小艾突感身体不适,于是在路旁休息了4分钟后再次出发,以1.2倍之前的速度冲向终点,小一同学则在到达终点之后立即原路原速返回迎接小艾同学,最终陪同小艾同学骑完了全程.在整个骑行过程中,变速前后小艾同学、小一同学两人均保持匀速,且途中掉头时间忽略不计,小艾同学、小一同学两人相距的路程(米)与出发的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第二次相遇时,小艾、小一两位同学距离终点__________米.
5、已知函数y=,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已知△ABC中,∠C=90°,AC=5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C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C开始沿CB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2秒时,求PQ的长;
(2)求运动时间为几秒时,△PQC是等腰三角形?
(3)P、Q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含t(0<t<5)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PQB的面积.
2、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有如下关系:(已知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悬挂物体后的最大长度为21cm.)
所挂物体质量x/kg | 0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长度y/cm | 12 | 12.5 | 13 | 13.5 | 14 | 14.5 | 15 |
(1)有下列说法:①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②所挂物体质量为6kg时,弹簧伸长了3cm;③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6cm;④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上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2)请写出弹簧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预测当所挂物体质量为10kg时,弹簧长度是多少?
(4)当弹簧长度为20cm时,求所挂物体的质量.
3、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
(2)每分向一水池注水,注水量y(单位:)随注水时间x(单位:)的变化而变化.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单位;)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4)水池中有水,此后每小时漏水,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4、甲、乙两车从城出发沿一条笔直公路匀速行驶至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城的距离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两城相距_____千米,乙车比甲车早到______小时;
(2)求出点坐标;
(3)两车都在行驶的过程中,当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_____.
5、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
信件质量x(克) | 0<x≤20 | 20<x≤40 | 40<x≤60 |
邮资y(元/封) | 1.20 | 2.40 | 3.60 |
(1)根据函数的定义,y是关于x的函数吗?
(2)结合表格解答:
①求出当x=48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实际意义.
②当寄一封信件的邮资是2.40元时,信件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可以确定他离家8km用了多长时间,等公交车时间是多少,他步行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公交车运行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然后确定各自的速度.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他步行10min走了1000m,故他步行的速度为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公交车(30−16)min走了(8−1)km,故公交车的速度为7000÷14=500m/mi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需注意计算单位的统一.
2、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
两人前行过程中的速度为4000÷20=200(米/分),故①正确;
m的值是20−5=15,n的值是200×15=3000,故②正确;
爸爸返回时的速度为:3000÷(45−15)=100(米/分),
则东东开始返回时与爸爸相距:4000−3000+100×5=1500(米),故③正确;
运动18分钟时两人相距:200×(18−15)+100×(18−15)=900(米),
东东返回时的速度为:4000÷(45−20)=160(米/分),
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1500−(160−100)×(30−20)=900米,故④正确,
∴结论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即可.
【详解】
解:①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②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③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④,当时,,则y不是x的函数;
综上,是函数的有①②③.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由此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t和支撑物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高度h,下滑时间t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一定时,三角形的面积s与这边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由面积s=边长×高,可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边长,面积s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骆驼某日的体温T随着这天时间t的变化曲线所确定的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确定的时间,温度T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y,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y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不满足函数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
5、D
【解析】
【分析】
由函数图象可求出甲、乙骑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和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乙的最小速度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函数图象知,A、B两地的距离为25km,甲往返的时间为50+50+20=120(min),
∵两人到达A地后停止骑行,且在整个骑行过程中,两人只相遇了1次,
∴乙的骑行的速度至少为25÷120= (km/min),
∵>0.2,<0.25,
∴乙的骑行速度可能是0.25km/mi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准确从图象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根据各个选项中假设的线段,可以分别由图象得到相应的y随x的变化的趋势,从而可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详解】
解:A、由图1可知,若线段EF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由大变小的距离等于由小变大的距离,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1可知,若线段D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而由大变小的距离大于由小变大的距离,在点A的距离是DA,在点C时的距离是DC,DA>D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若线段CE是y,则y随x的增大越来越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图1可知,若线段B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而由由大变小的距离小于由小变大的距离,在点A的距离是BA,在点C时的距离是BC,BA<BC,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
7、A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然后即可判断哪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
【详解】
解: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是,故选项符合题意;
乙的速度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甲先到达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甲出发小时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8、C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假设有两个变量,如果对于任意一个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是自变量,是的函数)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
解:A、一个的值对应两个或三个的值,则此项不符题意;
B、一个的值对应一个或两个的值,则此项不符题意;
C、任意一个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和它对应,则此项符合题意;
D、一个的值对应一个或两个的值,则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掌握理解函数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9、B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把对应的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中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A、当时,,不满足,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当时,,不满足,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当时,,不满足,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10、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前3小时汽车行驶的路程是曲线,并且路程是缓慢增加,故汽车的速度是越来越小,
在3小时到5小时之间,汽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故可知汽车在此期间是静止不动的,
由上述可知,只有B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函数图象得到相关信息.
二、填空题
1、解析式
【解析】
略
2、单价
【解析】
【分析】
根据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解:常量是固定不变的量,变量是变化的量,
单价6.48是不变的量,而金额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常量是:单价.
故答案为:单价.
【点睛】
本题考查常量与变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常量与变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3、①④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出前12分钟小亮的平均速度,从而得出①正确;由图象可知从12分到19分小亮又返回学校,可以判断②错误;分别求出小亮第15分和第24分离家距离可以判断③错误;求出小亮33分离家距离,可以判断④正确.
【详解】
解:由图象知,前12分中的平均速度为:(1800−960)÷12=70(米/分),
故①正确;
由图象知,小亮第19分中又返回学校,
故②错误;
小亮在返回学校时的速度为:(1800−960)÷(19−12)=840÷7=120(米/分),
∴第15分离家距离:960+(15−12)×120=1320,
从21分到41分小亮的速度为:1800÷(41−21)=1800÷20=90(米/分),
∴第24分离家距离:1800−(24−21)×90=1800−270=1530(米),
∵1320≠1530,
故③错误;
小亮在33分离家距离:1800−(33−21)×90=1800−1080=720(米),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图像,关键是利用已知信息和图象所给的数据分析题意,依次解答.
4、204.
【解析】
【分析】
设小艾骑自行车速度为v1米/秒,小一骑自行车速度为v2米/秒,利用70秒相距70米,得出v1=v2+1,利用小一500秒到终点,求出v2,,再求出小一到终点时,小艾距终点的路程,利用两者相向而行510米所用时间即可
【详解】
解:∵70秒时,两人相距70米,然后小艾休息,小一追上,说明小艾速度快,
设小艾骑自行车速度为v1米/秒,小一骑自行车速度为v2米/秒,
∴70v1-70v2=70,
∴v1=v2+1,
小一欢骑自行车到乐谷,用500秒,小一的速度为2000÷500=4米/秒,
∴小艾的速度为5米/秒,
小艾在路旁休息了4分钟后再次出发,以1.2×5=6米/秒的速度冲向终点,
2000-70×5-[500-(70+4×60)]×6=2000-350-1140=510米,
当小一到终点时,小艾距终点510米,小一返回与小艾相遇时间为:510÷(4+6)=51秒,
此时距终点51×4=204米.
故答案为204.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函数图像获取信息,掌握图像的这点含义是解题关键.
5、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到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PQ=5cm;(2)t=;(3)S四边形APQB=30﹣5t+t2.
【解析】
【分析】
(1)先分别求出CQ和CP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得即可;
(2)由∠C=90°可知,当△PCQ是等腰三角形时,CP=CQ,由此求解即可;
(3)由S四边形APQB=S△ACB﹣S△PCQ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P=t,PC=5﹣t,CQ=2t,
∵∠C=90°,
∴PQ=,
∵t=2,
∴PQ=,
(2)∵∠C=90°,
∴当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
∴5﹣t=2t,
解得:t=,
∴t=秒时,△PCQ是等腰三角形;
(3)由题意得:S四边形APQB=S△ACB﹣S△PCQ
=
=
=30﹣5t+t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2、 (1)③④;
(2)y=0.5x+12(0≤x≤18);
(3)弹簧长度是17cm;
(4)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6kg.
【解析】
【分析】
(1)由表格可得弹簧原长以及所挂物体每增加1kg弹簧伸长的长度,可得答案;
(2)由(1)中结论可求出弹簧总长y(cm)与所挂重物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令x=10时,求出y的值即可;
(4)令y=20时,求出x的值即可.
(1)
解: 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故①正确;
当x=6时,y=15,当x=0时,y=12,15-12=3,故②正确,③错误;
在弹性限度内,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但是当超出弹性限度后,弹簧长度就不再增加,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③④;
(2)
解:弹簧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式为y=0.5x+12,
∵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悬挂物体后的最大长度为21cm.
∴0.5x+12≤21,解得:x≤18,
∴y=0.5x+12(0≤x≤18);
(3)
解:当x=10kg时,代入y=0.5x+12,
解得y=17cm,
即弹簧长度是17cm;
(4)
当y=20cm时,代入y=0.5x+12,
解得x=16,
即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6kg.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关系式及函数值,关键在于根据图表信息列出等式,然后变形为函数的形式.
3、(1)自变量x,函数S,;
(2)自变量x,函数y,;
(3)自变量n,函数y,;
(4)自变量t,函数V,
【解析】
【分析】
(1)正方形的边长x为自变量,面积S随之改变,则面积S为边长x的函数;
(2)每分向一水池注水,注水量y(单位:)随注水时间x(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则注水量y(单位:)是注水时间x(单位:)的函数;
(3)这个村人数为n,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单位;)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则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单位;)是村人数n的函数;
(4)时间为t(单位:h),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则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是时间t(单位:h)的函数.
【详解】
解:(1)自变量x,函数S,;
(2)自变量x,函数y,;
(3)自变量n,函数y,;
(4)自变量t,函数V,.
【点睛】
本题考查变量与函数,理解函数的定义,准确确定自变量与函数是解题关键.
4、 (1)300千米,1小时
(2)
(3)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象,即可求解;
(2)根据图象,可得乙车在点追上甲车,再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设甲车出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可得,解出即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1)
解:由图象可得,
,两城相距300千米,乙车比甲车早到(小时);
(2)
解:由图象可得,乙车在点追上甲车,
甲车的速度为(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千米/时),
设甲车出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
解得,
∴(千米),
∴点;
(3)
解:根据题意得:当乙车没有追上甲车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
,
解得: ;
当乙车超过甲车后,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
,
解得:;
综上所述,当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从函数图象获取准确信息,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5、(1)y是x的函数;(2)①3.60,实际意义见解析;②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2)①②利用表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即可.
【详解】
解:(1)y是x的函数,
理由是:对于x的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2)①当x=48时,y=3.60,
实际意义:信件质量为48克时,邮资为3.60元;
②邮资为2.40元,信件质量大约为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