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1所示,直角三角形中,,且.设直线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图2所示,则的周长为( )
A. B. C. D.
2、下图中表示y是x函数的图象是( )
A. B.
C. D.
3、下面分别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函数的是( )
A. B.C. D.
4、下列关系中,一定能称是x的函数的是( )
A.y2=4x B.|y|=x-2 C.y=|x|-3 D.y4=64x
5、下列各曲线中,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6、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其中、为常数.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常数、的值满足( )
A., B.,
C., D.,
7、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浆洗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升)与浆洗一遍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A. B.C. D.
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0,则底边y关于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为( )
A.y=10﹣2x(5<x<10) B.y=10﹣2x(2.5<x<5)
C.y=10﹣2x(0<x<5) D.y=10﹣2x(0<x<10)
9、小江和小北两兄弟步行从家里去公园,小江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北再出发,途中小北追上了小江最终先到达公园,两人所走路程s(米)与小北出发后的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
B.小江的速度是45米/分钟,小北的速度是60米/分钟
C.小江比小北先出发16分钟.
D.小北出发后8分钟追上小江
10、周六早上,小王和小李相约晨跑,他们约定从各自的家出发,在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公园大门见面,小王先出发,途中等了1分钟红绿灯,然后以之前的速度继续向公园大门前行,小李比小王晚1分钟出发,结果比小王早1分钟到达,两人均匀速行走.下图是两人距离公园的路程与小王行走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若点A的坐标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点A代表的实际意义是小李与小王相遇 B.当小李出发时,小王与小李相距120米
C.小李家距离公园大门的路程是560米 D.小李每分钟比小王多走20米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___.
2、汽车开始行使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Q(升)与行使时间t(小时)的关系是_____,其中的常量是_____,变量是_____.
3、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已知抛物线y=x2﹣x﹣3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2m2﹣2m+2019的值为_____.
5、下表为研究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表格:
所挂物体重量x(kg) | 1 | 2 | 3 | 4 | 5 |
弹簧长度y(cm) | 10 | 12 | 14 | 16 | 18 |
则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重量x的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当所挂物体质量为3.5kg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A,B两地相距6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A地前往B地,甲先出发.图中l1,l2表示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的关系,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甲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关系的是 (填l1或l2);
(2)当其中一人到达B地时,另一人距B地 km;
(3)乙出发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按a元/立方米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立方米时,不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仍按a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c元/立方米收费,该市某用户今年3、4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
月份 | 用水量x(m3) | 收费y(元) |
3 | 5 | 7.5 |
4 | 9 | 27 |
(1)求a、c的值;
(2)写出每月用水量x不超过6立方米和超过6立方米时,水费y与用水量x之间的关系式;
(3)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立方米,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
3、已知某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 ;
(3)当x=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 ;
(4)当x的取值范围是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解析式中a、b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 … | 0 | 1 | 2 | 3 | 4 | 5 | … | |||||
… | 1 | 2 | 3 | 6 | 3 | 2 | 1 | … |
(2)在图中补全该函数图象,并写出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直接写出的解集.(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
5、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支,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教,并写出表示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式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由函数图象可得:阴影部分的最大面积为:3, 再利用面积公式求解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函数图象可得:阴影部分的最大面积为:3,
,且,
解得: (负根舍去)
所以的周长为: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加减运算,灵活应用以上知识解题是关键.
2、C
【解析】
【分析】
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注意“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对图象的影响.
【详解】
解:根据函数的定义,表示y是x函数的图象是C.
故选:C.
【点睛】
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D
【解析】
【分析】
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
【详解】
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的任何值,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
4、C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
【详解】
解:根据函数概念可得: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可得C中y是x的函数,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5、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图中,对于的每一个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对于的每一个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对于的每一个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对于的每一个取值,可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在定义中特别要注意,对于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
6、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图象可知,当x>0时,y<0,可知a<0;x=b时,函数值不存在,则b>0.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当x>0时,y<0,
∵,
∴ax<0,a<0;
x=b时,函数值不存在,
即x≠b,结合图象可以知道函数的x取不到的值大概是在1的位置,
∴b>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性质,能够通过已学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定b的取值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分析】
根据洗衣机内水量开始为0,注水后水量变多,清洗时水量不变,排水时水量变小,直到水量变为0;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解:因为洗衣机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
所以A,C两选项不正确,被淘汰;
又因为洗衣机最后排完水,
所以D选项不正确,被淘汰,
所以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函数图象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看函数图象要理解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8、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出底边y关于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底边大于0,列出不等式组,进而求得定义域.
【详解】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0,
即
即
解得
即
解得
底边y关于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函数解析式,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可得: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可得A错误;小江32分钟步行(1440-480)米,小北24分钟步行1440米,再根据该时间段内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可得B错误;因为小江比小北先走480米,所以用480除以小江的速度30,可得C正确;设小北出发后 分钟追上小江,则 ,解出可得D错误,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A、因为小江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北再出发,所以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江的速度是米/分钟,小北的速度是米/分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观察图象,得:小江比小北先出发 分钟,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设小北出发后 分钟追上小江,则 ,解得: ,即小北出发后16分钟追上小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应用,准确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可得:小王和小李的函数直线相交,表示小李追上小王,恰好相遇,可判断A选项;根据小王从开始到目的地一共用时8分钟,中间停留1分钟,用时7分钟,路程为420米,可得小王的速度,小李到目的地用时6分钟,从A点到终点用时1.5分钟,路程为120米,可得小李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可得小李家离公园大门的路程,判断C选项;由两人的速度可判断D选项;最后依据两人的行走过程判断B选项即可.
【详解】
解:根据函数图象可得:小王和小李的函数直线相交,表示小李追上小王,恰好相遇,故A选项正确;
由题意,小王从开始到目的地一共用时8分钟,中间停留1分钟,用时7分钟,
小王的速度为:(米/分);
小李到目的地用时:(分钟),从A点到终点用时:(分钟),路程为120米,
∴小李的速度为:(米/分);总路程为:(米),
∴小李家离公园大门的路程为480米,故C选项错误;
,小李每分钟比小王多走20米,故D选项正确;
当小李出发时,小王已经出发1分钟,走过的路程为:(米),
剩余路程为:(米),
小李距离目的地路程为480(米),
两人相距:(米),故B选项正确;
综合可得:C选项错误,A、B、D正确,
故选:C.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根据实际行走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结合图象求解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x≠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母不能为0,可得x−1≠0,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答案是:x≠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母不能为0.
2、 Q=40-5t 40,5 Q,t
【解析】
略
3、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母不为零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计算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且,
∴;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2025
【解析】
【分析】
首先把(m,0)代入y=x2-x-3可得m2-m=3,进而可得2m2﹣2m+2019的值.
【详解】
解:∵抛物线y=x2﹣x﹣3,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
∴m2-m-3=0,
随意m2-m=3,
2m2﹣2m+2019=2(m2﹣m)+2019=6+2019=2025.
故答案为20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点在抛物线上得出m2-m-3=0是解题的关键.
5、 y=2x+8 15cm
【解析】
【分析】
设y=kx+b,取表格两组数据代入解出k、b,即可求得y与x的关系式,再将x=3.5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设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重量x的之间的关系式为y=kx+b,
将x=1,y=10和x=2,y=12代入y=kx+b中,
得:,解得:,
∴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重量x的之间的关系式为y=2x+8,
当x=3.5时,y=2×3.5+8=15,
故答案为:y=2x+8,15cm.
【点睛】
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步骤是解答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2)10;(3)乙出发1小时或3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
【解析】
【分析】
(1)根据甲比乙先出发,则当乙出发时,甲离A地已经有一段的距离,即在函数图像上表现为当时,,由此求解即可;
(2)先求出甲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即可求出乙到达B地需要的时间=60÷20=3小时,则此时甲所走的距离=20+10×3=50千米,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3)分乙追上甲前和乙追上甲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甲比乙先出发,
∴当乙出发时,甲离A地已经有一段的距离,即在函数图像上表现为当时,,
∴表示甲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关系的是,
故答案为:;
(2)由函数图像可知,乙两小时行驶了40千米,甲2小时行驶了20千米,
∴甲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乙到底B地需要的时间=60÷20=3小时,
∴此时甲所走的距离=20+10×3=50千米,
∴此时甲距离B地的距离=60-50=10千米,
故答案为:10;
(3)设乙出发t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
当乙未追上甲时:,
解得,
当乙追上甲后:,
解得,
∴乙出发1小时或3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
2、(1)a=1.5,c=6;(2)时,,时,;(3)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为21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求解;
(2)分时和当时,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
(3)根据 ,将 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2)当时,,
当时,;
(3)∵ ,
∴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函数关系式,求函数值,明确题意,准确得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 (1)-4≤x≤3
(2)-2≤y≤4
(3)1;4
(4)-2≤x≤1
【解析】
【分析】
根据自变量的定义,函数值的定义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增减性,观察函数图象分别写出即可.
(1)
观察函数图象得: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x≤3;
故答案为:-4≤x≤3;
(2)
观察函数图象得: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2≤y≤4;
故答案为:-2≤y≤4;
(3)
观察函数图象得: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1,4;
(4)
观察函数图象得:当x的取值范围是-2≤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2≤x≤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熟练掌握函数自变量的定义,函数值的定义以及函数的增减性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4、(1),;(2)画图见解析,当时随增大而增大(答案不唯一);(3)或.
【解析】
【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
(2)补全图象,并观察图象,当时,随增大而增大(答案不唯一);
(3)根据图象两函数交点,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
【详解】
解:(1)将,代入函数
得,
解得:,
故答案为:,;
(2)补全该函数如下,
由图象可得,当时随增大而增大(答案不唯一);
(3)由(1)可得,
观察图象可知,的解集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中系数的值,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其中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是解题关键.
5、常量0.2,变量x,y,自变量x,函数y,.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得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函数的有关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x是正整数),y是x的函数,
∴常量0.2,变量x,y,自变量x,函数y.
【点睛】
主要考查了常量与变量.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时,函数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点A的坐标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图象中,是的函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