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小明家、公园、图书馆依次在一条直线上,周末,小明和妈妈准备去公园放风筝,但是因为小明要先去图书馆还书,所以他们同时从家出发,并约定2小时后在公园碰头.小明先骑自行车匀速前往图书馆,到达图书馆还书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公园并按照约定时间准时到达公园,妈妈则匀速步行前往公园,结果迟到半小时.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km)与小明离家时间x(h)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明骑车的速度是20km/hB.小明还书用了18minC.妈妈步行的速度为2.4km/hD.公园距离小明家8km2、如图,图中的函数图象描述了甲乙两人越野登山比赛.(x表示甲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表示甲的路程,表示乙的路程).下列4个说法:①越野登山比赛的全程为1000米;②甲比乙晚出发40分钟;③甲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0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A.1 B.2 C.3 D.43、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最多可行驶的公里数.如图描述了、两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根据图中信息,下面4个推断中,合理的是( )A.消耗1升汽油,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B.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最少消耗4升汽油C.对于车而言,行驶速度越快越省油D.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相同条件下,在该市驾驶车比驾驶车更省油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动点P从点B出发,沿路线B→C→D→A作匀速运动,那么△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5、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6、油箱中存油60升,油从油箱中均匀流出,流速为0.3升/分钟,则油箱中剩余油量 Q(升)与流出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是( )A.Q=0.3t B.t=60-0.3Q C.t=0.3Q D.Q=60-0.3t7、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3 C.x>﹣1 D.x≥﹣1且x≠38、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枣庄某学校利用周未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强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玉米地的距离为a千米,小强在玉米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的时间为b分钟,则a,b的值分别为( )A.1.1,8 B.0.9,3 C.1.1,12 D.0.9,89、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如图,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cm,矩形的面积是Scm2.设矩形的宽为xcm,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S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是( )A.S=4x+6 B.S=4x-6 C.S=x2+3x D.S=x2-3x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小亮从学校步行回家,图中的折线反映了小亮离家的距离S(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给出以下结论:①他在前12分钟的平均速度是70米/分钟;②他在第19分钟到家;③他在第15分钟离家的距离和第24分钟离家的距离相等;④他在第33分钟离家的距离是720米.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___.2、已知函数,当时,_______;当时,_______.3、小明使用图形计算器探究函数的图象,他输入了一组,的值,得到了如图的函数图象,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出小明输入的__0,__0.(填“”,“”或“” 4、函数的定义域是 _____.5、下面是王刚和李明两位同学的行程图,如果两人同时在同一地点出发,沿着200米的环形跑道同向行走,那么( )分钟后两人首次相遇.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A,B两地相距6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A地前往B地,甲先出发.图中l1,l2表示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的关系,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甲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关系的是 (填l1或l2);(2)当其中一人到达B地时,另一人距B地 km;(3)乙出发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2、甲、乙两车分别从B,A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A地;乙车匀速前往B地,到达B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到A地;设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为y(千米),乙车行驶的时间为x(时),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乙车从B地到达A地的速度;(2)求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的路程;(3)求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3、某商店一种玩具定价为15元,商店为了促销于是打出广告:凡购买6个以上者则超过6个的部分一律打八折.(1)如果购买款用y(元)表示,购买数量用x(个)表示,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4、x=8时,购买款分别是多少元?4、小亮现已存款100元.为赞助“希望工程”,他计划今后三年每月存款10元.存款总金额y(单位:元)将随时间x(单位:月)的变化而改变.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并写出函教解析式.5、求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2)(3)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根据小明1小时到达图书馆,图书馆距离家20千米,求出小明骑车的速度判断A选项;根据小明还书用了0.3小时判断B选项;设妈妈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根据小明走的路程+妈妈走的路程=20×2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来判断C选项;根据妈妈的速度×妈妈所用的时间求公园距离小明家的距离来判断D选项.【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小明1小时到达图书馆,图书馆距离家20千米,小明骑车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1.3﹣1=0.3(小时)=18(分),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设妈妈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根据小明走的路程+妈妈走的路程=20×2得:2.5a+20×(2﹣1.7)=20×2,解得a=2.4,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2.4×2.5=6(千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求出妈妈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根据终点距离起点1000米即可判断①;根据甲、乙图像的起点可以判断②;根据AB段为甲休息的时间即可判断③;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求出t即可判断④.【详解】解:由图像可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0米,故①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甲出发40分钟之后,乙才出发,故乙比甲晚出发40分钟,故②错误;在AB段时,甲的路程没有增加,即此时甲在休息,休息的时间为40-30=10分钟,故③正确;∵乙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为10分钟,∴乙的速度为1000÷10=100米/分钟,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解得t=7.5,∴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100=750米,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3、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A、由图象可知,当车速度超过时,燃油效率大于,所以当速度超过时,消耗1升汽油,车行驶距离大于5千米,故此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B、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路程为,,最少消耗4升汽油,此项合理,符合题意;C、对于车而言,行驶速度在时,越快越省油,故此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D、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相同条件下,在该市驾驶车比驾驶车燃油效率更高,所以更省油,故此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4、B【解析】【分析】运用动点函数进行分段分析,当P在BC上,P在CD上以及P在AD上时,分别求出函数解析式,再结合图象得出符合要求的解析式.【详解】解:点P从点B到点C,△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AB×BP=×2x=x;因为从点C到点D,△ABP的面积一定:2×1÷2=1,所以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1(1≤x≤3);点P从点D到点A,△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AB×AP=×2×(4﹣x)=﹣x+4.所以△ABP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判断出从点到点以及从点到点,△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5、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6、D【解析】【分析】根据油箱中剩余油量=总存油量-流出的油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油箱中剩余油量 Q(升)与流出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7、D【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即可得到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详解】由题意得: 解得:且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地:若解析式中有分式,则分母不为零,若有二次根式,则被开方数非负,其余情况下自变量取值无限制,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8、D【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函数图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此函数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①0﹣15分种,小强从家走到菜地;②15﹣25分钟,小强在菜地浇水;③25﹣37分钟,小强从菜地走到玉米地;④37﹣55分钟,小强在玉米地除草;⑤55﹣80分钟,小强从玉米地回到家;综合上面的分析得:由③的过程知,a=2﹣1.1=0.9千米;由②、④的过程知b=(55﹣37)﹣(25﹣15)=8分钟;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像中提取信息,读懂题意,理解函数图像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9、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属于函数的有故y是x的函数的个数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本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先用x表示出矩形的长,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详解】解:设矩形的宽为xcm,则长为(x+3)cm由题意得:S=x(x+3)=x2+3x.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用x表示出矩形的长以及掌握矩形的面积公式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①④【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出前12分钟小亮的平均速度,从而得出①正确;由图象可知从12分到19分小亮又返回学校,可以判断②错误;分别求出小亮第15分和第24分离家距离可以判断③错误;求出小亮33分离家距离,可以判断④正确.【详解】解:由图象知,前12分中的平均速度为:(1800−960)÷12=70(米/分),故①正确;由图象知,小亮第19分中又返回学校,故②错误;小亮在返回学校时的速度为:(1800−960)÷(19−12)=840÷7=120(米/分),∴第15分离家距离:960+(15−12)×120=1320,从21分到41分小亮的速度为:1800÷(41−21)=1800÷20=90(米/分),∴第24分离家距离:1800−(24−21)×90=1800−270=1530(米),∵1320≠1530,故③错误;小亮在33分离家距离:1800−(33−21)×90=1800−1080=720(米),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像,关键是利用已知信息和图象所给的数据分析题意,依次解答.2、 3 【解析】【分析】分别将和代入解析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当时,;当时, ,解得: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值,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函数值是唯一的,而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3、 【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当时,,可知;根据函数解析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知道,结合图象可以知道函数的取不到的值大概是在1的位置,所以大概预测可以得约为1,也即.【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当时,,;,结合图象可以知道函数的取不到的值大概是在1的位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已学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定的取值.4、x≠0【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解:函数的定义域是:x≠0.故答案为:x≠0.【点睛】本题考查求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5、10【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王刚和李明的速度,再根据关系式: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图象可得:王刚的速度为:(米/分)李明的速度为:(米/分)设x分钟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10分钟后两人首次相遇.故答案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2)10;(3)乙出发1小时或3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解析】【分析】(1)根据甲比乙先出发,则当乙出发时,甲离A地已经有一段的距离,即在函数图像上表现为当时,,由此求解即可;(2)先求出甲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即可求出乙到达B地需要的时间=60÷20=3小时,则此时甲所走的距离=20+10×3=50千米,由此即可得到答案;(3)分乙追上甲前和乙追上甲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甲比乙先出发,∴当乙出发时,甲离A地已经有一段的距离,即在函数图像上表现为当时,,∴表示甲离A地的距离y(km)与乙所用时间x(h)之间关系的是,故答案为:;(2)由函数图像可知,乙两小时行驶了40千米,甲2小时行驶了20千米,∴甲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到底B地需要的时间=60÷20=3小时,∴此时甲所走的距离=20+10×3=50千米,∴此时甲距离B地的距离=60-50=10千米,故答案为:10;(3)设乙出发t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当乙未追上甲时:,解得,当乙追上甲后:,解得,∴乙出发1小时或3小时时,甲乙两人刚好相距10k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2、(1)100千米/小时;(2)100千米;(3)1.3小时或1.7小时【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算式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求出n的值以及甲车的速度为即可解答;(3)求出甲车的速度以及乙车返回前的速度,再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1)m=300÷(180÷1.5)=2.5,∴乙车从A地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2.5小时,∴乙车从B地返回A地所用时间:5.5-2.5=3(小时),∴乙车从B地到达A地的速度:300÷3=100(千米/小时);(2)n=300÷[(300﹣180)÷1.5]=3.75,甲车的速度为:(300﹣180)÷1.5=80(千米/时),故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的路程为:80×(3.75﹣2.5)=100(km);(3)甲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乙车返回前的速度为:180÷1.5=120(千米/时),设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得:80x+120x=300﹣40或80x+120x=300+40,解得x=1.3或x=1.7,故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甲车行驶的时间为1.3小时或1.7小时.【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联信息,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是解答的关键.3、(1)y=;(2)60元,114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段列出函数表达式即可;(2)根据(1)的结论,将x=4、x=8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当0<x≤6时,y=15x,当x>6时,y=15×6+(x﹣6)×15×0.8=12x+18,由上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当x=4时,y=15×4=60,当x=8时,y=12×8+18=114,答:当x=4,x=8时,货款分别为60元,114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常量为100,10,变量为x,y,自变量为x,y是x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x为整数).【解析】【分析】根据“存款数=现有存款+每月的存款”,由每月的存款为10元,则x月的存款为10x元,继而可得出,从而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存款总金额,常量为100,变量为x,y,自变量为x,y是x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x为整数).【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抽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注意理解函数中的变量,自变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计算.5、(1)且;(2)且;(3)【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零指数幂底数不为0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3)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要使有意义,需,解得且;(2)要使有意义,需,解得且;(3)要使有意义,需,解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零指数幂底数不为0,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2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变量,有如下关系,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