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考点28金属的活动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8金属的活动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1)规律。
(2)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依据
3.应用
①用于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②用于判断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用于判断金属与盐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4.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方法一:看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方法二:看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方法三:看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K、Ca、Na的金属活动性非常强,与溶液接触时,它们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把它们放在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不能将金属置换出来。
2.金属化合物发生的置换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如Mg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
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进行,否则不能反应,如:Cu可以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但不能与AgCl反应。
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
3、将一种金属单质放入几种盐溶液的混合液中时,其中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最靠后的金属最先被置换出来,然后再依次置换出稍靠后的金属。简记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距离远,先反应”。
4、将几种不同的金属放入同一盐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情况与将种一种金属单质放入几种盐溶液的混合液中相似,也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距离越远的先反应,然后是距离较远的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欲探究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准备的下列试剂组中,可行的是
A.Cu、Ag、稀H2SO4B.Fe、Ag、CuSO4溶液
C.Cu、Ag、FeCl2溶液D.Ag、FeCl2溶液、CuSO4溶液
【答案】B
【详解】
A、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铜、银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无法比较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得出铁>铜>银;
C、铜、银与氯化亚铁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铜、银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无法比较铜、银金属活动性;
D、银与氯化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弱,无法比较铜、铁的金属活动性;
答案:B。
2.(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在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滤渣中没有
A.CuB.MgC.AgD.Fe
【答案】B
【详解】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一定没有镁。故选:B。
3.(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B.用淀粉溶液区分加碘盐和无碘盐
C.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用Cu与AgNO3溶液反应比较两金属活动性
【答案】D
【详解】
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6.5mL稀硫酸,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加碘盐中不含碘单质,不能用淀粉溶液区分加碘盐和无碘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变质后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Cu与AgNO3溶液反应能置换出银,可比较两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
【答案】C
【详解】
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在氢之前,乙的活动性在氢之后;
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比银强,丙的活动性比银弱;
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C。
5.(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
B.若滤液乙为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则滤渣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不一定有三种溶质
【答案】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关应用。首先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会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银,若锌足够,当银被置换完了之后,多余的锌会继续置换铜,但是由于各物质未说明量的关系,反应后的滤渣甲和滤液乙的成分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由于锌会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银,所以滤渣甲中一定含有银,且锌和硝酸银反应后会生成银和硝酸锌,所以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A项正确;
B、若滤液乙为无色,即乙中不含硝酸铜,即锌足量,将银和铜都置换出来了,即滤液乙中硝酸银和硝酸铜都被锌反应完了,就只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乙中只有硝酸锌这一种溶质,故B项正确;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的情况就是两种,一是硝酸银没有反应完或恰好反应完,置换出来的金属只有银,二是硝酸银反应完了且硝酸铜反应了一部分,置换出来的金属有银和铜,故C项正确;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滤液乙中含有硝酸银,说明锌没有把硝酸银完全反应完,滤液乙中的溶质必然有三种:剩下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未被反应的硝酸铜,故D错误。
故选D。
6.(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人类治炼金属的时间轴,①~④代表选项中四个时代,其中③表示的时代是
A.工业时代B.铁器时代C.青铜时代D.石器时代
【答案】B
【详解】
人类最先使用的是石器,再下来是青铜器、铁器,故①~④代表的四个时代分别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时代。故选B。
7.(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某金属R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某同学为了验证R、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取三种金属片,并选用了下列的溶液进行探究,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CuSO4溶液
B.稀硫酸、CuSO4溶液
C.稀硫酸、Al2(SO4)3溶液
D.Al(NO3)3溶液、RNO3溶液
【答案】C
【详解】
A、铝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R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铜,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铜>R,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铝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说明了活动性铝>氢>铜,R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铜>R,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铝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R不能,说明了活动性铝>氢>铜、R,R、铜均不能与Al2(SO4)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铜、R,无法确定R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符合题意。
D、铜与Al(NO3)3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铜,铜能与RNO3溶液反应置换出R,说明了活动性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铜>R,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和CH4燃烧均生成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蚕丝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点燃后,闻气味,均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金属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现有铁、铜两种金属,下列哪一种试剂无法判断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硫酸锌溶液
【答案】D
【详解】
A、铁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若,所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
C、铜丝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
D、铁丝、铜丝伸入硫酸锌溶液中,铁丝、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铜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但无法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符合题意;
答案:D。
10.(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将X、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Y(NO3)2的溶液中,仅X的表面有Y单质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Z>X>YB.X>Y>ZC.X>Z>YD.Y>X>Z
【答案】B
【详解】
将X、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Y(NO3)2的溶液中,仅X的表面有Y单质析出,说明X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比Y活泼,Z与Y(NO3)2不反应,说明Y比Z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Y>Z。
故选B。
11.(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将X、Y、Z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发现Y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再将X、Z两种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Z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X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B.Y>X>ZC.Z>Y>XD.Y>Z>X
【答案】D
【详解】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能与稀盐酸反应,X、Z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即Y>X、Z;将X、Z放入AgNO3溶液中,Z表面有固体析出,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Z>Ag;而X表面没有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Ag>X;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Z>X。故选D。
12.(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金属不能与溶液反应的是
A.B.C.D.
【答案】B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不能与溶液反应的金属活动性会比铜弱,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银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后面,所以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溶液反应;
故选:B。
13.(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
C.D.
【答案】D
【详解】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球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球、银球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三种金属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球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说明铁>铜,银球表面无现象,说明银Y>Z
【答案】B
【分析】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X>(H)>Y;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Y>Ag≥Z。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X>(H)>Y>Ag≥Z,故三种金属可能分别是铁、铜、银,A正确;
B、金属活动性:(H)>Y>Ag,(H)>Cu>Ag,无法判断Y与Cu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Y不一定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错误;
C、金属活动性X>(H),金属X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因为金属的质量一定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D正确;
故选B。
16.(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O4溶液
C.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等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C
【分析】
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硫酸锌,加入过量的X,X应是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固体a为锌、铜、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到铜和滤液b,滤液b中含硫酸锌、硫酸亚铁、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的锌,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滤液c中的溶质为硫酸锌。
【详解】
A、操作①②③均实现了固液分离,都是过滤,硫酸锌溶液经过操作④变为硫酸锌晶体,故操作④为蒸发,不符合题意;
B、方案中X是锌,锌能将硫酸铜中的铜和硫酸亚铁中的铁全部置换出来,Y是稀硫酸,能将锌和铁除去,得到铜,不符合题意;
C、滤液b中含硫酸锌、硫酸亚铁、过量的稀硫酸,加入适量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有气体生成,符合题意;
D、反应中有硫酸锌生成,如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锌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均反应生成了硫酸锌,故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1·宁夏·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实验室中的相关药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用到的三种金属丝均已打磨干净):①稀盐酸、铝、铜、银②硫酸铜溶液、铝、银③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铜④硫酸铝溶液、铜、银⑤硝酸银溶液、铝、铜。其中能验证铝、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②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铝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H之前,铜、银既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也不能和氯化铝反应,故无法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①不符合题意;
②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l>Cu>Ag,②符合题意;
③铜不能和硫酸铝溶液反应,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金属活动性Al>Cu>Ag,③符合题意;
④铜、银都不能和硫酸铝溶液,故无法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④不符合题意;
⑤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银和硝酸铝,说明金属活动性:Al>Cu,铜不能和生成的硝酸铝反应说明Cu>Ag,⑤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B.
C.D.
【答案】D
【详解】
A、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银与Zn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银;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但无法确定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银、铜均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银,锌>铜,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D、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D。
19.(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钠B.铝C.铁D.铜
【答案】A
【详解】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知: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钠;
答案:A。
20.(2021·青海·中考真题)现有X、Y、Z三种金属单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B.Y、X、ZC.Z、Y、XD.X、Z、Y
【答案】B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排在氢前,X排在氢后,Y比X活泼;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X能与硝酸银反应,X比银活泼,Z与硝酸银不反应,银比Z活泼,故X比Z活泼,故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B。
实验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上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不反应
判断依据
结论
根据金属能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判断
若能反应,则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否则位于氢的后面
根据金属与一定浓度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反应越剧烈的金属越活泼
根据金属A与另一种金属B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若A能置换B,则A的活动性比B强;反之则比B弱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鉴别蚕丝和羊毛纤维
点燃后,闻气味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CuO、Fe三种粉末
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B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
C
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D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7金属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7金属材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9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置换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