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趣味复习: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分类精讲及练习 课件72张
展开导入新课:读点有趣诗,做个有趣人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数字诗。嵌入十个数字,描绘了一幅乡居风光图。
《数名诗 》【明】吴承恩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诗中嵌进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这是拆字诗。拆得很巧妙,启发人思考。《农耕好 》【清】乾隆催耕布谷鸣林曲,辰吉相将事力田。井井鳞塍来馌女,子牵童抱绕身边。这是离合诗。曲、辰,合而为“農(农)”,现在简化为“农”;田、井,合而为“畊”,“耕”的异体字;女、子,合而为“好”。连起来便是“农耕好”。
《山中吟赠徐十二 》【清】祝湘珩山人住深山,日与山为友。山风吹我衣,山月落我手。起行山随身,寂坐山到牗。爱山不厌多,看山不厌久。无事访山居,饮尔山中酒。这是一首复字诗。句句有“山”字,但是不显拖沓,反倒明快随意。
《志士诗》【宋】刘一止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这是拆字诗。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如“明”拆为“日”“月”,“岚”为“山”“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1、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3、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蝉》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
二、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1、事物特征: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2、所言之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事物特征: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王安石的谜语诗 王安石任宰相时,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了一套宅院。老木匠拿来模型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频频点头,但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处题了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老木匠思讨片刻,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再看,果然更加满意。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的谜底都是“门”字。意思是请老木匠在后花园加个门。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读懂羁旅思乡诗第一步: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型。第二步: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语。第三步:熟知艺术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想象,对写手法。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象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咏伞谜语诗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诗中“语”谐“雨”,“情”谐“晴”。另外还有一首谜语诗同样也是以伞为谜底: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巴得团圆时,不觉泪满腮。“瘦如柴”即是指伞收起来了,“团圆时”“泪满腮”则是形容下雨时撑伞。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解析:D “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说法错误,“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大业的消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解析: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答案:“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
七谜共一物七人参加会计培训班,晚上猜谜娱乐。七人所作谜语分别是: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纷乱如麻,欲问何时了结,直到清明方罢。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长方院子一墙隔,上下分下两群鹅,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个。顺着念,会计经常用,倒着念,主意没拿定。一只宝盒巧又巧,盒中不满百粒珠,要是仔细算一算,千千万万没法数。远看一本书,近看一窝竹,盘盘一下猜不中,请你再读十年书。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打撞。七人谜语出完,大家异口同声道:“咱们是不谋而合,三句话不离本行啊!”原来谜底都是算盘。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音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景 边塞风光 (雄奇、壮丽、奇丽、壮阔)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如:(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关注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暗含中药名的闺怨诗四句诗一句一谜面。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窗纸重裱糊;丈夫进京整三年,捎封信儿半字无。这首诗谜面上写的一个怨妇,说是有一个女子的丈夫离家三年不归。三载春秋,恶风扑门,冷雨敲窗。已到融融天气了,才想到窗纸早该裱糊了,可怜这痴情的妇女,巴心巴意地悬望着京城里的丈夫,算计着他离家的时节,做着团圆的美梦。等啊,盼啊,盼来的却是一纸无言的嫌弃!实际上这四句诗隐射四味中药名:半夏、防风、当归、白芷。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吟咏或评论。怀古诗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凭吊古迹引起感慨,抒发情怀的诗。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写有“怀古”、“咏怀”等。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
一、怀人伤己 ——怀才不遇,抒壮志难酬之悲二、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感忧国伤时之叹三、理性反思 ——劝诫警告,启迪世人之思
意境、风格: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常用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对比即事议论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题歌风台①张方平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②英彭③族,更欲多求猛士为?【注】①歌风台:《汉书·高帝纪》载,高帝十二年,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酒酣,击筑自歌,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②反接:反绑双手。③英彭:英布与彭越,二人都是开国功臣,一封淮南王,一封梁王,先后被刘邦杀死,灭三族。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时间跨度很大,点出刘邦从穷困失意到贵为帝王的前后变化,给人强烈的反差感。B.次句刻画刘邦醉酒赋诗的典型瞬间,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志得意满、慷慨激昂的一面。C.本诗风格笔短趣长,意在言外,顺接自然,着墨不多却能给读者以含蓄蕴藉的审美享受。D.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诗人借古迹而抒怀,在叙述和议论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解析:C 并非“含蓄蕴藉”的审美享受,而是“快意直接”的情感表达。
2.这首诗的三、四句与元代诗人张昱《过歌风台》中“韩彭受诛黥布戮,且喜壮士今无多”两句表达了怎样相同的思想感情?手法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作对比的两首诗,都写到了功臣被杀一事,也都对此发表了看法:对刘邦的讽刺。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本诗采用了反问的语气,《过歌风台》则通过对比,说明现在英雄无多。
酒店诗谜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据说这是海南才子伯畴为一家酒店所题的诗,整首诗的谜底是:有好酒卖。“一轮明月挂半天”是“有”字;“淑女才子并蒂莲”是“好”字;“碧波池畔酉时会”是“酒”字;“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字,整首诗,合起来就是“有好酒卖”,当时人佩服伯畴的才华。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西 村 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B.“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C.“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D.“茂林风”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如诗句“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也是“声色兼备”的佳句。解析:D “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所以D项不正确。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记游诗。《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
回文诗,也可以说是循环诗,正读、倒读皆可。四时回文诗四首【唐】薛氏春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夏凉回翠簟冰人冷,齿沁清泉夏井寒。香篆袅风青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秋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晓山苍。孤帷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冬天冻雨寒朝闭门,雪飞风冷夜关城。殷红炭炎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言愁意象:秋风、夜雨、寒夜、寒衣、白发、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又飞”“临笺泪长”等。
行为类意象:眉锁、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室内用具: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等。
建筑意象:翠楼、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的凄凉意象
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
从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
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
表 现 手 法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用典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江梅引①姜 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B.“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C.“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D.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解析:D 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情人入梦的频率之繁,“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表达了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进一步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以及对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之境的对比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知高考,诗歌12大题材概要,趣味诗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常见题材分类(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1 常见题材分类(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知高考,诗歌鉴赏12大题材,生活哲理诗,无限风光在险峰,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三,特点四,针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常见题材分类(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0 常见题材分类(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知高考,诗歌鉴赏12大题材,诗歌12大题材概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