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巧用肌理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08/127501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及反思
展开《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2、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3、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教学重点:灵活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肌理,注意形、色的对比,处理好虚实关系。
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肌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制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作画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临近毕业之际,老师送大家一幅画。
2、这幅画的含义就是:希望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自己的七彩人生!
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今天作画的方法很特别?这个脚印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生:举手回答
问:我之前做的这个底色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猜一猜,想一想,看看白颜色的痕迹?
生: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小结:先用蜡画出来,颜料平涂,达到的这种效果
3、教师:刚才这种无论是印的方法,还是上蜡的方法,它都是制作肌理的方法。问:什么叫做肌理?
4、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它也是一种肌理
师: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光滑,有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这种不同的质感,我们把它叫做肌理。
其实,每个事物都有它的肌理,只不过有的能够看得见,有的能够摸得到(出示图片)而有的比较平常化,不被我们发现而已。
5.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带大家一同走进奇妙的肌理世界(出示图片)——巧用肌理(板书), 共同感受和创造肌理的神奇
二、探究方法
1. 师:制作肌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老师刚才用到的印的方法和上蜡的方法,还有,大家看看这张作业怎么做出来的(出示图片)
2. 出示几幅作品图,学生猜做法,教师讲解并小结,并强调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A、 吹洒法
B 、撒盐法——颜料半干时,在撒盐
C、 对印法——把纸对折,再挤颜料,进行挤压
3、教师示范: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制作肌理的方法,特别有趣,我们来看看怎么做?
4、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材料:一盆水,颜料
方法:将颜料倒入水中,这时候发现水面出现一种奇妙的肌理效果。
提问:这时候老师特别想把这种肌理效果永存下来,用什么方法呢?
师展示:用一张A4纸,轻轻地放入水面,不要侵下去,轻提,凉一下,
水面的肌理效果被吸附下来了(吸附法)
三、创作表现
1、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制作一种肌理方法
①.吹洒法 ②.吸附法 ③.撒盐法 ④.上蜡法
⑤.对印法 ⑥.揉纸法 ⑦.拓印法 ⑧.混合法
2、学生创作,老师巡视辅导。
3、强调注意:颜色搭配丰富,掌握颜料干湿适中
四、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教师收集部分学生作业,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五、欣赏图片,课后延伸
尝试用制作好的肌理效果,进行添画练习
小结本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 花手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 花手帕教案及反思,共2页。
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感受肌理, 制作肌理, 展示作业,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