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84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84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84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27分)1.用正楷或行楷字将下面的语句抄写在方格里。(3分) 千里而殊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归xǐnɡ ( ) mò( )然 撺( )掇 戛然而止(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这次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B.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C.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等交通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D.毕业晚会后,小雅优雅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耳畔。4.请仿照文中的划线句,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要求结构一致,语意连贯。(4分)读书让我们思维活跃,让我们 ,让我们 。学校举办“文化探寻”活动,几位同学参与了下面两项活动。5.小玄和小武参加诗文朗诵会,就古诗文的内涵展开讨论,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10分)小玄:我喜欢《关雎》,“关关雎鸠,(1) 。(2) ,君子好逑。”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小武:说到《诗经》,我更喜欢《蒹葭》。“蒹葭苍苍,(3) 。(4) ,在水一方。”这一段画面凄婉,意境更含蓄。小玄:其实,古代诗文都是流淌着情感的。你看,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通过“(5) ,(6) 。”含蓄地表达自己想做官却无途径的遗憾心理;贺敬之的《回延安》“(7) ,(8) 。”一句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之情;与好友送别,王维用“(9) ,(10)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忧伤。小武:你说的在理,那就挑选让我们动情的诗歌参赛吧,用声音来传递情感。6.四位同学走访南京的大街小巷后,还就南京路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展开了讨论。(3分)小南:南京的许多路名,如中央路、建宁路、网巾市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小京:但是有条“白石垒路”,不就是白石头垒起来的路吗?太直白了,没什么文化内涵。小玄:据我所知,这条路位于古战场“白石垒”附近,命名很有味道啊!小京:哦,原来没文化的是我,不是这条路啊!小武:好是好,但是,每天早晚出行的高峰期,这条路总是阻塞,不太好。画线句运用的应对技巧正确的一项是( )。A.归谬法 B.巧换概念 C.针锋相对 D.转换话题二(38分)(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7分)好事近·梦中作① [北宋]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②夭娇: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7.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4分) 8.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C.结尾两句中“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平淡超脱的情绪。(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11分)虎丘中秋夜明·张岱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孩童、清客帮闲……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④,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⑤,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注】: ①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鬼节”。这天,朝野上下不放烟火、不生火做饭,皆吃冷食。 ②汉宫:指唐朝的皇宫。③五侯家:这里指住在皇族里的宦官之家。④铙钹:一种敲击乐器。⑤寂阒(qù):寂静。9.小玄对文中画横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准确的。(3分)A.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B.使/非苏州焉/讨识者C.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D.使/非苏州/焉讨识者10.小武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他理解。(4分)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 11.文中音乐表演的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请结合表演形式、曲子格调、演出氛围等方面说说你的发现。(4分)
(三)阅读语段,完成12~15题。(20分)端午应有艾袁学骏每逢端午节将到时,我都会吃粽子插艾草。好像端午节只是这样,没有别的习俗了。今年朋友送来了几支艾草,我便想到了儿时。每逢这天清早,父母都让我去野地里折些艾草,插到街门屋门上,如果门板或门楣上没法插,就把它斜插在门环上。好在我家北房的老榆木门,从上到下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纹络,一部分木质被风雨剥蚀掉了,便形成了一道道沟壑。这正好方便插艾,我便在榆木门的上上下下插起来。回头一看,门上绿绒绒的,平添了几分生机,自己的心情也快活起来,去地里折艾踩两脚泥的不悦也忘记了。每次出门找艾,母亲都说晚上煮的粽子还热呢,我便去厨房,一手抓起了两个粽子,一边走一边解粽叶,一边吃着。那枣是自已枣林里的好枣,那米是父亲在地边上种的几垅黍子,碾去糠皮就变成了黄米。端午节包粽子用它,甜而粘,和红枣放在一起,就成了过年过节时才能尝到的稀罕物。当我找到艾草时,两个粽子也吃完了。回到家我插完艾,母亲就问那粽叶呢,我说扔到路上了。母亲便不高兴地说,那是从集上买的,一毛钱一斤,吃完粽子要留下它下年还用。这样一说,我那快乐的心情又沉下来。我们兄弟姐妹多,一个钱掰八瓣来花,那几绺老粽叶母亲当然也珍惜。于是我决定去拣回粽叶,父亲却说算了,一会儿我去地里拾回来,你上学走吧。一进校门,发现我们教室门吊上、老师宿舍门楣上也挺着几支绿绒绒的艾。
曾经听母亲和姥姥说过多少遍了:那艾是艾虎,能辟邪驱鬼,插上它们鬼就吓跑了。我听了总是心里有些发毛,觉得屋里院里好像有什么看不见的鬼怪瞄着自己。这一夜我做了一个梦,看见那些艾草变成了老虎和刀枪,它们在我家各个门口站岗放哨,有一个怪物想进来,那老虎一下子就把它吞了。所以我相信了母亲的话,坚定了端午时要插艾的说法。
后来又听一老人说,端午插艾是明朝燕王扫北留下的事。当时燕王为了除掉小皇帝侄子,往北一路追,一路杀人,宁错杀一千不放走一个。有一天燕王杀到村边,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大孩子,用手拉着一个小孩子,与平常人背小领大的习惯正相反,一问得知背着的不是亲儿子,手里牵着的才是亲儿子,他认为这是一个贤慧的义妇,一定要保护她。于是用宝剑在路边砍了几根艾草,亲自递到女人手里说:“你插到你家门上,就不会有人去杀你们了。”又转身命令兵将们,“今后凡是门上插艾的人家,都是好人,一律不准伤害!”第二年端午时,人们想到艾能保护一家平安,就又去野地里采艾插上,渐渐形成风俗。听了老人说的故事,我心里好像又明白了许多,古书说艾草、菖蒲可避兵鬼,这就是避了刀兵之害。插艾的来历,虽然说法不一,主要情节一样。
几十年后,端午节一下子成了城里人放假的国家大节,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带香包的节俗又被提了出来。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报道中,灾区过端午吃粽子的镜头很多,节日的气氛似乎比平时更为浓厚,都说要过一个最有意义的端午节。我还从电视上发现,灾区帐篷里的饭桌上,还有碧绿的艾草挺立在瓶中。似乎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决定了越是大难降临越会化悲痛为力量,越是要用最传统的文化充实自己,证明他们珍惜生命,显示人们第二次重生后的心气。灾区的节日物品既然连艾草都有了,那么其他的更不会缺少,锅里碗里、桌上桌下比往年更丰盛,人们的欢笑声比往年更响亮,更发自内心。那么这种艾,便承载着人间真情,人间的大爱,无边的至爱。
除了精神层面的理解,现代科研也证明,艾叶能够抗菌抗病毒,净化空气环境,还能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和抗血凝,镇静与抗过敏,护肝利胆。 利用天然的艾草,吃着粽子讲着插艾的故事,真又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艾即爱,我们年年过端午,年年端午应有艾。(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2期,有删改。)12. 全文围绕“艾草”风俗记叙了四件事,仿照示例,运用六字短语概括事件。(4分) ——梦艾草信习俗—— ——插艾草显精神13.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8分)(1)这样一说,我那快乐的心情又沉下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2)灾区帐篷里的饭桌上,还有碧绿的艾草挺立在瓶中。(该句中“挺立”有何表达效果?)(4分) 14.说说你对题目“端午应有艾”的理解。(4分) 15.参照示例,任选《社戏》《安塞腰鼓》《灯笼》中的一种民风或习俗,表达你的理解。(4分)示例:灾区帐篷里的艾草,彰显中国人坚忍不拔的性格。 三(55分)16.请围绕下面两个几何图形展开联想。(按示例写几句内容相关联的话)(5分) 示例:看到圆形,我想起了圆圆的汉堡包,看到三角形,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粽子;圆与三角结合起来,就想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17.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一一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事后,这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向校刊投稿。(50分)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答案一(27分)1.(3分)整体美观1分,用楷书(整洁端正)或行楷(牵丝连带、笔顺合理)抄写1分,文字正确工整1分。2.(4分) 省 蓦 cuān jiá 3.(3分)B4.(4分)略 5.(10分)(1)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3)白露为霜(4)所谓伊人(5)坐观垂钓者(6)徒有羡鱼情(7)树梢树枝树根根(8)亲山亲水有亲人(9)劝君更尽一杯酒(10)西出阳关无故人6.(3分)B (巧换了“文化”的概念)二(38分)(一)(7分)7.(4分)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突出情景特点,给2分;描写形象,给2分。8.(3分)A【参考译文】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处,无数黄鹂飞跃啼鸣。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眼前干变万化宛如奔腾的龙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不知南北东西。(二)(11分)9.(3分)D 10.(4分)示例:三更时分,月亮的孤影留在天空,气象变得更加幽穆肃杀,人人都安静了,不时还杂夹着蚊虻的声音。11.(4分)表演形式从多人合唱多种演奏配合到唱者和配乐变少再到个人清唱;曲子格调从平俗到高雅;氛围从杂乱热闹到清静冷寂。(三)(20分)12.(4分)折艾草插艾草(或者:插艾草忆往事);给艾草保性命 (每空2分,每空是短语结构1分事件1分)13.(1)(4分)“快乐的心情”是指端午的早上,门上插好艾草后,望着绿绒绒充满生机的艾草心情很快乐。(2分)然而因扔掉粽叶惹母亲不高兴,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心情难过,所以又沉了下来。(2分)(2)(4分)“挺立”即“直立”,形象写出了艾草插在瓶中挺拔的样子,体现了抗灾中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重生后更加奋发的志气。14.(4分)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又写出了端午节里体现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困难面前全国人民伸出援手的人间大爱;表明写作对象即端午习俗——插艾草;本文的线索。15.(4分)端午门上的艾草,表达人们对一家平安的祈愿。月夜下煮豆,感受到孩子淳朴善良的本性。黄土高原上的鼓声,敲出后生们昂扬向上的力量。村头高挂的红灯笼,安慰了夜行的孤客。三(55分)16.(5分)略 17.(50分)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赋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