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19(2022新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7460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材简析】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从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其间经历了数千年,受技术的影响,直到19 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因而在“研讨”环节中用“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提问,意在让学生尝试结合学习体验,回顾与总结,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缘由。学生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沉的材料制作的船“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也会在不断改进与调试中提高船的稳定性。教科书中除了让学生研讨“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外,还提供了渡船和双体帆船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科学态度目标]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量达到要求[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教学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设问: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2.了解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的沉浮3.聚焦问题:怎样用橡皮泥和铝箔来模拟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漂浮在水面引入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二、探索1.任务要求:我们的铝箔船、橡皮泥船要造多大才能装载20个垫圈并浮在水面上?2.指导画出设计图:出示各种各样船的形状,思考你的设计图可以怎么画?画出小船的侧视图,标出长、宽、高3.学生画出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4.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装载量指导如何测试:把造好的船轻轻放入水中,逐个放垫圈,直至小船下沉。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它们能否装载20个垫圈,并记录实际的装载量,实验多次。5.对小船进行再改进、测试,并思考总结改进的方法三、研讨1.交流研讨:(1)制作的橡皮泥小船和铝箔船能否装载20个垫圈?实际装载量是多少?(2)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3)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你们小组都用了什么办法?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3.认识船的稳定性: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办法改进设计增强船的稳定性。4.延伸:认识渡船和双体帆船如何增强稳定性。5.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四、拓展课外查找资料,认识更多不同形状的钢铁轮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增强本身的稳定性的?【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设计我们的小船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