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上海2022高三历史冲刺卷。共七套,是原卷和解析版。试题是最新的四道大题格式。
- 二轮拔高卷5(原卷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5(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6(原卷版) 试卷 3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7(原卷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7(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二轮拔高卷6(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6(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学东渐,东汉末年瘟疫,“贫穷田舍汉”,一叶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上海市模拟卷(解析版) 一、西学东渐(18分)西学: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东渐:东传。西学东渐就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主题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中国社会变动的曲线,就是西学东渐的主线。(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10分)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了解世界 A 林则徐、 B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D 、张之洞等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E( 、 )严复等民主革命 F 孙中山等科学启蒙 G ,马克思主义胡适、鲁迅、H( 、 )等 ——以上材料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方平教授相关讲义整理(2)早期西学东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8分)【答案】(1)A:师夷长技以制夷;B:魏源;C:自强求富;D:李鸿章;E:康有为、梁启超;F:三民主义;G:民主与科学;H:李大钊、陈独秀(2)代表人物:利玛窦、徐光启等人。影响: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区别,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解析】【详解】(1)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迈出了向西方学习和了解西方的第一步。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展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宣扬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革命,主张三民主义,号召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宣扬民主与科学,通过科学启蒙改造国民性。(2)结合所学,早期西学东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利玛窦、徐光启等人,他们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开阔了国人眼界,引起一些明智之士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二、东汉末年瘟疫(16分)材料一注:《后汉书》,作者范晔,南朝时期史学家。(1)《后汉书》属于何种体裁的史书?该史书体裁的首创者是谁?材料中“建宁、惠平、光和、建安”属于何种纪年方式?(4分) 为了研究瘟疫对东汉社会的影响,该同学找了以下材料材料二:“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徐千)、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时俱逝,痛可言那?”(徐、陈、应、刘与孔融、王粲、阮瑀同为建安文学七子,其中5人同一年死于瘟疫。)——曹丕《与吴质书》(此信写于建安二十三年)材料三:张仲景写《伤寒论》背景“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196-220年)以来,犹末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伤寒论・序》,中国书店,1993年材料四:“东汉晚期,疫疠之灾造成的痛苦与不安弥漫整个社会,僧侣能够适时提供治身心的佛法,故能勃然而兴。”——林富士:《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3分册(2)问题:根据材料二、三、四,请协助该同学完成瘟疫对东汉社会影响的概括。(4分) (3)从该同学所找的1-4段材料看,是否可以得出东汉末年瘟疫频发并产生重大危害的结论?结合上述材料证史价值说明理由。(8分)【答案】(1)体裁:纪传体。创立:司马迁;纪年方式:年号纪年。(2)人口减少;社会经济、文化受到影响;改变人们的精神信仰,佛教流行;促进东汉医学发展。(3)是。方相氏驱鬼逐疫砖为考古资料。《与吴质书》《伤寒论》为文字史料。为当时人的通信、著作,可以采信。《后汉书》为南朝时期的历史著作。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为学者对东汉晚期疾病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同学选择考古材料、当时人的文献材料及后世研究文献,起到相互印证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后汉书》属于纪传体体裁的史书,司马迁首创这种体裁。材料中“建宁、惠平、光和、建安”属于年号纪年方式。(2)根据材料二“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根据材料三“其亡者三分之伤寒十居其七。”可知人口减少;根据材料二“徐(徐千)、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时俱逝,痛可言那?”(徐、陈、应、刘与孔融、王粲、阮瑀同为建安文学七子,其中5人同一年死于瘟疫。)”可知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受到影响;根据材料四“东汉晚期,疫疠之灾造成的痛苦与不安弥漫整个社会,僧侣能够适时提供治身心的佛法,故能勃然而兴。”可知佛教流行,改变了人民的宗教信仰;根据材料三“张仲景写《伤寒论》的背景”可知促进东汉医学发展。(3)通过材料一到四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末年瘟疫频发并产生重大危害的结论。“结合上述材料证史价值说明理由”就是要说明四则材料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史料价值,是不是能起到证明的作用。从材料一的方相氏驱鬼逐疫砖可知出自东汉墓室,说明为考古资料。根据所学范晔的《后汉书》为南朝时期的历史著作。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根据材料二三可知《与吴质书》《伤寒论》为文字史料。为当时曹丕的通信、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材料四的《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为学者对东汉晚期疾病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通过选择考古材料、当时人的文献材料及后世研究文献,起到相互印证作用。从而证明了东汉末年瘟疫频发并产生重大危害的结论。 三、“贫穷田舍汉”(33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治理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农民需要承担何种赋役?(4分) 材料二 A.“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B.“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C.“臣请敕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2)秦汉之后,历代政府也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请写出材料二中相应赋役制度的名称并按时间先后排序。(9分) 材料三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袴,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王梵志《贫穷田舍汉》(3)①依据材料三推测作者生活的朝代并说明理由。(4分)②此材料可作为研究作者所处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的(A直接史料/ B间接史料)。(2分) (4)诗中的“里正”的主要职责是 (双选)(4分)A.赈济族人 B.维持治安 C.催纳赋税 D.掌管狱讼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民生活状况的认识。(8分) 【答案】(1)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田租、口赋等 (2)制度名称:A一条鞭法B两税法C摊丁入亩排序:B、A、C (3)①推测是唐朝(前期),诗中出现“庸调”,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②A (4)BC (5)参考答案:农民是封建统治的基石,赋役是封建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是维护统治、剥削农民的工具。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虽有轻徭薄赋、并税合征等举措,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农民所承担的赋役种类趋于简化,但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农民的负担依然非常沉重,是“贫穷田舍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可得出秦朝农民需要承担一系列徭役,如更卒、正卒、戍卒等;根据材料“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可得出秦朝农民还需承担田租、口赋等。【小问2详解】名称,根据材料“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材料内容体现了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根据材料“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B体现了唐朝的两税法;根据材料“臣请敕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C内容体现了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排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体现了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B内容体现了唐朝的两税法,C内容体现了清朝的摊丁入亩,因此排序正确的是B、A、C。【小问3详解】朝代、理由,根据材料“里正催庸调……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庸调”制,租庸调是唐代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田租、身庸、户调 三者合一的赋役制度,因此材料三中作者生活的朝代应是唐朝。史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农户土地少,经济贫困的史实,可作为研究当时农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史料。【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里正催庸调……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可得出,材料中的里正催收庸调,即催纳赋税,C正确;根据材料“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等信息可得出里正一定程度上维持治安,B正确;综上所述,BC正确。【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农民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交纳赋税,还有承担国家建设的义务,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虽有轻徭薄赋、并税合征等举措,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农民所承担的赋役种类趋于简化,但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农民的负担依然非常沉重,是“贫穷田舍汉”。 四、一叶知“秋”(33分)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8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15分)【答案】(1)中国茶叶出口总量逐渐下降,印度茶叶出口总量逐渐上升。19世纪80年代,中国被印度超越。 (2)如:生产方式:手工生产、家庭式劳作(中);机器生产、大农场集中经营(印)交通运输:传统,肩挑背扛(中);现代,铁路、轮船(印)关税政策:高额关税(中);零关税(印) (3)中国与欧美国家历史发展道路的迥异拉开了双方的差距。如: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思想文化:思想禁锢(文字狱)与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对外:闭关锁国与殖民扩张;军事:军备废弛与坚船利炮等。 (4)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式,评分观察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变化: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中国茶叶出口总量逐渐下降,印度茶叶出口总量逐渐上升;19世纪80年代,中国被印度超越。【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可归纳出二者的生产方式不同;根据材料“……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可归纳出二者的运输方式不同;根据材料“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可归纳出二者的关税不同。【小问3详解】背景:结合当时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对外政策及军事装备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4详解】本小问相对开放,可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7(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帝国风貌,英国工人队伍与社会立法,“轴心时代”之文明,双元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6(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学东渐,东汉末年瘟疫,“贫穷田舍汉”,一叶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5(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上的“黄金期”, 历史之眼看奥运, 文化之旅,晚清外交的变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