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上海2022高三历史冲刺卷。共七套,是原卷和解析版。试题是最新的四道大题格式。
- 二轮拔高卷2(原卷版) 试卷 3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1(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3(原卷版) 试卷 3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4(原卷版) 试卷 3 次下载
- 二轮拔高卷3(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二轮拔高卷2(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2(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下列示例完成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上海市模拟卷(解析版)一.区域文明的成果(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1.(12分)将上述图片所示文明成果放入示意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4分)上述文明成果属于历史遗址的是 、 ;属于历史文献的是 、 。(填写字母)3.(8分)按照下列示例完成任务。示例:文学方面,可以用图A和图F作研究。任务一: 方面,可以用图C和图 做研究。任务二:建筑方面,可以用图 和图 做研究。【答案】(1)依次为:EAFCBD (2)依次为:BD;AF (3)任务文字E;任务二BD【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摩柯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位于图中的②处;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的文明成就,位于图中的⑤处;那尔迈调色板出土于埃及,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位于图中的④处;万神庙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位于图中的⑥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位于图中的①处;《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位于图中的③处。对应位置为EACFBD。(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文明成果中,属于历史遗址的是帕特农神庙和万神庙,即BD;属于历史文献的是《摩柯婆罗多》和《吉尔伽美什》,即AF。(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那尔迈调色板和甲骨文都涉及文字内容,所以在文字方面可以用图C和图E做研究。建筑方面,可以用帕特农神庙和万神庙,即BD来做研究。 二、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23分)商业贸易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4题,23分)材料一: 1.比对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所示信息,欧洲贸易中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分) 材料二:右下图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生活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的一景。画面左侧建筑群就是维米尔的一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供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代尔夫特事务所。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2.依据材料二,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权进行归类。(5分) 材料三:图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 3.材料三中的油画创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任选其中一幅作品,简要说明。(6分) 4.综上所述,说说近代商业贸易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8分) 【答案】(1)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及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促进西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经济上:获得贸易垄断权、铸币权等;军事上:拥有武器招募军队、对外宣战权;政治上:代表国家缔结条约、任命殖民地官员 (3)17世纪起,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作为荷兰对外贸易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如图1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 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如图2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 全球航路的开辟,使商品的全球流动成为可能,加速了殖民掠夺,促进了人口迁移;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级财富的积累。如图3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世界曙光已露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抓住时代特征、逻辑自洽即可/ (4)建议从近代商路、商品、殖民公司(机构)经营方式、贸易中心、贸易格局、地理观念、财富观念、消费时尚等诸多视角,联系社会生活,分析评述。(结合三个分析视角,即可)【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及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促进西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经济上:根据材料“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可知,获得贸易垄断权、铸币权等;军事上:根据材料“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招募军队”可知,拥有武器招募军队、对外宣战权;根据材料“公司有权代表国家签订条约……任命官员等”可知,政治上:代表国家缔结条约、任命殖民地官员 .(3)历史信息及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起,随着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作为荷兰对外贸易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如图1女子秤量钱币,反映了货币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如图2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全球航路的开辟,使商品的全球流动成为可能,加速了殖民掠夺,促进了人口迁移;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级财富的积累。如图3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世界曙光已露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 (4)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议从近代商路、商品、殖民公司(机构)经营方式、贸易中心、贸易格局、地理观念、财富观念、消费时尚等诸多视角,联系社会生活,分析评述。 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28分)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6分)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 ②工业革命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8分) 材料二、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 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1500—1850年人口移入与移出的原因。(8分) 材料三《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6分) 【答案】(1)填空:A③B②C⑤D④E①F⑥(2)背景:二战给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各国人民开展民族民主运动。(3)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原因:全球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夺贩卖到美洲。(4)原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球航路开辟之后带来了暴力掠夺,是欧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导致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的是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则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1500年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主要是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召开“柏林会议”,对非洲进行了瓜分。所以A对应③,B对应②,C对应⑤;D对应④,E对应①,F对应⑥。(2)背景根据“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二战给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为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各国人民开展民族民主运动等都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3)趋势: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是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全球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和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夺贩卖到美洲等因素有关。(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向海外移民的人数增多,主要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而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因此寻求海外谋生;同时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四 棉花:撬动世界的植物(25分) 2021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掀起了新一轮棉花战争,再次引发热议。 材料一: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棉纺织物是古代印度4-5千年前的三件棉织品残片。 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 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 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织品中心,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1. 根据材料一,概述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8分) 材料二: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2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6分) 材料三:3. 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这一观点。(11分) 【答案】(1)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
(2)历史现象及理解:
①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说明工厂配备了最新发明的水利纺织机。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②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工厂使用童工,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基础上的。
③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说明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存在,世界联系加强。
④殖民扩张与掠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美洲加勒比等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现了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扩张与掠夺基础上的,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
⑤奴隶贸易: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反映了奴隶贸易的存在,罪恶的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的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困落后。殖民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3)观点: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
认识:此观点有道理。远古时期,只有古印度人会种植棉花;新航路开辟前,棉花与棉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推广;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东印度公司最早在印度收购棉花,黑奴贸易就是贩卖黑奴去美洲种植棉花;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标志是棉纺织机的改进;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用廉价的棉纺织品打开了落后国家的大门,同时将这些国家廉价的棉花等原料带回本国进行再生产,亚非拉许多国家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棉花生产遍布全球。综上所述,“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增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根据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概述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如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小问2详解】历史现象及理解:根据材料二“ 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可得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其进步性角度进行理解;根据材料二“……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可得出,“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其残酷性角度进行理解;根据材料二“……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可得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存在,世界联系加强等方面理解;根据材料二“……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可得出,“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美洲加勒比等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现了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扩张与掠夺基础上的,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等方面理解;根据材料二“……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可得出,“奴隶贸易”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罪恶的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的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困落后。殖民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等方面理解。【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阐明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即“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这一观点有道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顺序从棉花在促进世界联系方面的作用认识观点。最后总结升华。如:此观点有道理。远古时期,只有古印度人会种植棉花;新航路开辟前,棉花与棉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推广;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东印度公司最早在印度收购棉花,黑奴贸易就是贩卖黑奴去美洲种植棉花;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标志是棉纺织机的改进;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用廉价的棉纺织品打开了落后国家的大门,同时将这些国家廉价的棉花等原料带回本国进行再生产,亚非拉许多国家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棉花生产遍布全球。综上所述,“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增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7(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帝国风貌,英国工人队伍与社会立法,“轴心时代”之文明,双元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6(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学东渐,东汉末年瘟疫,“贫穷田舍汉”,一叶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轮拔高卷5(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上的“黄金期”, 历史之眼看奥运, 文化之旅,晚清外交的变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