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沁园春雪,黑土地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北方人的饮食,经济作物,干果类枣,干果类山楂,干果类枸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长城号称“万里长城”,但总长度却不止有1万里,而是21196.18千米。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历史上,长城以北地区以牧业为主,长城以南以种植业为主,长城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的。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东北部还有大面积的湿润区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降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石家庄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均比齐齐哈尔高。
原因:石家庄的纬度位置比齐齐哈尔低,获得的太阳光热比齐齐哈尔多,所以气温高;石家庄距海洋比齐齐哈尔近,且周围没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所以降水多。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石家庄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均比延安略高。
原因: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但是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其地势比石家庄高,所以气温比石家庄低;石家庄地处平原,距海洋更近,受夏季风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夏季降水比延安丰富。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了解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冲积扇--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 在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一系列地势自西向东和缓倾斜的冲积扇。这里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农耕区。古代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片富庶之地上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开封是世界上唯一 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临漳县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涉县娲皇宫,为国家5A级景区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广府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10720.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其中,北方有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7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达到68311亿斤。
东北、华北平原:小麦、玉米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气温变化的特点:3~5月的气温连连升高,表明春 季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特点:3~5月的降水量很少。
春季,华北平原的气温升温较快,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易造成春旱。
3.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
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意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东、中、西3条线路。
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完美版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评优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地形,自然环境气候,自然环境土壤,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是何地景观,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位置和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特征,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