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丽的西沙有数千米的珊瑚礁,分泌石灰质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甲壳动物 D.节肢动物
2.“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生物学上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
A.有性生殖 B.孢子生殖 C.嫁接 D.扦插
3.家鸽等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 )
A.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B.在气囊里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在气囊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吸气时在气囊,呼气时在肺进行气体交换
4.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胸肌发达 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5.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河豚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⑦⑧ C.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⑧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7.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 )
A.无法呼吸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8.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9.蝗虫可以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
A.体表的革质翅 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坚硬的外骨骼
10.下列有关“观察蚯蚓”实验中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表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的前端是靠近环带的一端
C.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触动蚯蚓身体的动作要快速而强烈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蚯蚓身体表面
11.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12.生物都有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的存在场所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霉菌 B.细菌 C.植物细胞 D.动物细胞
13.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抑制乳酸菌发酵 B.抑制酵母菌发酵
C.利于醋酸菌呼吸作用 D.利于乳酸菌发酵
14.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
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 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
C.初生的兔子会吮吸 D.公鸡清晨鸣叫
15.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关节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16.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获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种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传播植物种子
17.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 )
A.酸奶 B.白醋 C.酱油 D.啤酒
18.细菌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 )
A.利用芽孢保护
B.结构太小,受到的伤害小
C.有荚膜的阻挡
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
19.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等级和最多的等级分别是( )
A.界、种 B.种、界 C.科、门 D.目、界
2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的措施多样性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0分)
21.(2分)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 和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2.在农业生产中,嫁接经常被用于保持果树的优良形状,保证嫁接成活的关键 。
23.(8分)如图A、B、C、D、E是常见的五种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通过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图中C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这类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3)图中E的胸肌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
(4)图中A的生殖和发育在 中进行,经 发育上陆地生活。
(5)图中B所示动物发育经过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
24.(7分)如图所示为四种生物细胞(或生物体),请据图回答:([]中填字母)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因为它的细胞中没有 。
(2)图中生物,能用于制作馒头或面包的是[ ] 。
(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暴发,引起此次疫情的生物与图中的C属于同类生物,它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 组成。离开了活细胞,它通常会变成 。
25.(6分)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1)本实验中包含 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
(2)一段时间后,牛奶最先腐败的应该是 瓶。
(3)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 个。
(4)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或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6.(6分)某生物小组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把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不同材质的两根小棍连接起来,保证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棍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如图:AB是塑料棍,BC是木棍)
步骤二:将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步骤三: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实验前应该使蚂蚁处于 (填“喂食”或“饥饿”)状态;对实验用的多只蚂蚁捕获地点有什么要求? 。
(2)实验过程中, (“能”或“不能”)直接用手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目的是 。
(3)该实验的假设是 。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丽的西沙有数千米的珊瑚礁,分泌石灰质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甲壳动物 D.节肢动物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解:珊瑚虫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A。
2.“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生物学上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
A.有性生殖 B.孢子生殖 C.嫁接 D.扦插
【分析】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柳树是用茎扦插进行繁殖,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甘薯、葡萄、菊花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描述的植物生殖方式是扦插。
故选:D。
3.家鸽等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 )
A.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B.在气囊里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在气囊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吸气时在气囊,呼气时在肺进行气体交换
【分析】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家鸽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4.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胸肌发达 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CD、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和身体呈流线型都与鸟类飞行生活有直接关系,ACD正确;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和无牙齿,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故选:B。
5.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河豚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⑦⑧ C.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⑧
【分析】本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其中③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⑤河豚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口小头圆,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长达1米,重10千克左右,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⑧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它们都属于鱼类。而①娃娃鱼属于两栖类,②鲍鱼、④章鱼属于软体动物,⑦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C。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注意在学习时总结。例如①蚯蚓:体壁,②昆虫:气管③软体动物、鱼、青蛙幼体等:鳃③两栖动物成体:肺,皮肤辅助④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肺
【解答】解:A、蚯蚓是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B、蝗虫是依靠气管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呼吸通道。
C、鱼是通过鳃进行呼吸,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
D、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D。
7.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 )
A.无法呼吸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分析】根据青蛙是两栖动物,其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分析解答.
【解答】解: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
故选:A。
8.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分析】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特征。
【解答】解:A、B、C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不符合题意。
D、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为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符合题意。
故选:D。
9.蝗虫可以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
A.体表的革质翅 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坚硬的外骨骼
【分析】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的作用,可以从外骨骼的特点来考虑。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解答】解: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节肢动物身体的长大而长大,适应会出现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动物就增加一龄,最后变成成虫。
故选:D。
10.下列有关“观察蚯蚓”实验中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表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的前端是靠近环带的一端
C.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触动蚯蚓身体的动作要快速而强烈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蚯蚓身体表面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蚯蚓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运动、呼吸、结构等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A、蚯蚓身体腹面有刚毛,刚毛是其运动器官,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就是摸到了蚯蚓的刚毛。不符合题意。
B、蚯蚓身体细长,前段稍尖,后端稍圆,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
C、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触动蚯蚓身体的动作要缓慢,此项说法错误。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为了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在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触蚯蚓体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识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题中涉及的青蛙、熊猫、蛇、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青蛙、鲫鱼、蛇是卵生,体温不恒定,熊猫是胎生哺乳,恒温动物;熊猫、蛇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可见D正确。
故选:D。
12.生物都有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的存在场所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霉菌 B.细菌 C.植物细胞 D.动物细胞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只有拟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CD、霉菌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只有拟核,遗传物质的存在于拟核中。
故选:B。
13.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抑制乳酸菌发酵 B.抑制酵母菌发酵
C.利于醋酸菌呼吸作用 D.利于乳酸菌发酵
【分析】制作泡菜是通过乳酸菌发酵的,而乳酸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只有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大量繁殖。
【解答】解: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故A正确。
故选:D。
14.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
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 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
C.初生的兔子会吮吸 D.公鸡清晨鸣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初生的兔子会吮吸、公鸡清晨鸣叫,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是学习行为。
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是出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是学习行为。
故选:B。
15.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关节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知识,涉及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动作的产生等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A、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不符合题意。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不符合题意。
C、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获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种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传播植物种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B。
17.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 )
A.酸奶 B.白醋 C.酱油 D.啤酒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霉菌。
【解答】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B错误。
C、制酱要用到霉菌,C错误。
D、制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D错误。
故选:A。
18.细菌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 )
A.利用芽孢保护
B.结构太小,受到的伤害小
C.有荚膜的阻挡
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
【分析】根据当外界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存时,细菌会形成能抵抗高温、低温、干旱等恶劣环境的休眠体以渡过恶劣环境,这个休眠体叫做芽孢,据此答题。
【解答】解: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增厚,且不易透水,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
故选:A。
19.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等级和最多的等级分别是( )
A.界、种 B.种、界 C.科、门 D.目、界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小的单位,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2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的措施多样性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0分)
21.(2分)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 所占的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各种生物的数量;所占的比例.
22.在农业生产中,嫁接经常被用于保持果树的优良形状,保证嫁接成活的关键 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解: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故答案为: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3.(8分)如图A、B、C、D、E是常见的五种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通过 尾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图中C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胎生哺乳 ,这类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3)图中E的胸肌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 气囊 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
(4)图中A的生殖和发育在 水 中进行,经 变态 发育上陆地生活。
(5)图中B所示动物发育经过 受精卵→幼虫→成虫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不完全变态 发育。
【分析】图中A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家兔,属于哺乳动物;D鲫鱼,属于鱼类;E是鸟类。
【解答】解:(1)D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C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家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这与它的食草生活相适应。
(3)图中E的胸肌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的作用,能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4)图中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经变态发育上陆地生活。
(5)图中B蝗虫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鳃;尾部
(2)胎生哺乳
(3)气囊
(4)水;变态
(5)受精卵→幼虫→成虫;不完全变态
24.(7分)如图所示为四种生物细胞(或生物体),请据图回答:([]中填字母)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 细菌 ,因为它的细胞中没有 细胞核 。
(2)图中生物,能用于制作馒头或面包的是[ B ] 酵母菌 。
(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暴发,引起此次疫情的生物与图中的C属于同类生物,它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组成。离开了活细胞,它通常会变成 结晶体 。
【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
(4)图A是细菌,B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C是病毒;D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
【解答】解:(1)A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B是酵母菌,可制作馒头和面包,因为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面团膨大和松软。
(3)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与图中C属于同类生物,它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了活细胞,它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故答案为:(1)A细菌;细胞核。
(2)B酵母菌。
(3)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晶体。
25.(6分)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1)本实验中包含 2 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甲和乙,甲和丙 。
(2)一段时间后,牛奶最先腐败的应该是 甲 瓶。
(3)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 2 个。
(4)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杀死 或 抑制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由表可知:该实验设置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乙以温度为实验变量的对照组,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生存的条件;另一组是甲、丙以微生物为实验变量的对照组,说明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
【解答】解:(1)、(3)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2个。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是甲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微生物的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4)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
(1)2;甲和乙,甲和丙
(2)甲
(3)2
(4)杀死;抑制
26.(6分)某生物小组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把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不同材质的两根小棍连接起来,保证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棍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如图:AB是塑料棍,BC是木棍)
步骤二:将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步骤三: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实验前应该使蚂蚁处于 饥饿 (填“喂食”或“饥饿”)状态;对实验用的多只蚂蚁捕获地点有什么要求? 同一蚁穴 。
(2)实验过程中, 不能 (“能”或“不能”)直接用手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A、B岛的“桥”对换,目的是 防止手上的气味干扰实验 。
(3)该实验的假设是 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 B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
【解答】解:(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2)本实验在移动“桥”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移动的原因是防止手上的气味干扰实验。
(3)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
(1)饥饿;同一蚁穴。
(2)不能;防止手上的气味干扰实验。
(3)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4)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