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导学案
展开一、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4.周期: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判断
1.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 )
2.地球公转周期为一个四季变化周期。( × )
思考 下图是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看到的“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图”,请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A、B、C、D四点的日地距离,并简析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的原因。
答案 由近到远:D、A、C、B。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远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日地距离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黄赤交角
(1)形成: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3)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过程
(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
探究点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
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α)的数值,用标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答案
2.[综合思维]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答案 太阳直射的范围为23°26′N~23°26′S,其跨的纬度大小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若黄赤交角变为24°,太阳直射范围将在24°N~24°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3.[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
答案
4.[地理实践力]请在下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答案
1.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点为春分日稍后,D点为秋分日稍后。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②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E),如图3。
④观察该点(E)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如图3中A;若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冬至日, 如图3中C。
⑤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 为春分日,B 为秋分日。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 )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75°N D.南回归线南移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①为黄赤交角。第2题,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90°-极圈度数,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回归线度数也变为15°,极圈度数变为75°,则热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南回归线北移。
(2021·四川南充市期末)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南极点 B.昆仑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4.中山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极点的地理纬度最高,因此自转的线速度最小,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大致位于图中④点附近,故选D。
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 1.C 2.D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2月12日为春节,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即图中d点,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下图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
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
答案 3.A 4.B 5.B
解析 第3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4题,从图中看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第5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6~7题。
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7.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答案 6.A 7.A
解析 第6题,从图中看出P点表示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7题,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时间是1月初,结合公转方向可知,11月11日地球应该最接近甲点。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完成8~9题。
8.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9.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8′N至22°58′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答案 8.C 9.C
解析 第8题,火星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时37分4秒,选C。第9题,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23°26′,火星自转轴倾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即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3°58′,所以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范围为23°58′N至23°58′S,选C。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a→c→d
C.c→a→b→d D.d→c→b→a
11.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
A.β/2 B.β C.2β D.3β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从赤道到北回归线到赤道到南回归线再到赤道。第11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太阳直射最大纬度值的2倍。
(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13题。
12.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3.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分析,D正确。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答案 14.D 15.D
解析 第14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在春分点到夏至点之间,且更靠近夏至点,选D。第15题,从时间上看,乙位置在冬至前,甲位置在冬至后,甲位置更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因此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比乙位置快,A错。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看,甲、乙两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B错。近日点为1月初,由甲、乙两位置可知甲更接近近日点,故甲、乙两地日地距离不会相同,C错。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对。
16.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
(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____前后,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2分)
(3)地球公转到________点时,我国是秋季。(1分)
(4)当地球运行到B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_,近日点约在每年的________。(2分)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______至______(填字母)期间。(2分)
(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2分)
(8)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且将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___(填字母)之间。(3分)
答案 (1)图略(逆时针)。 (2)6月22日 夏至 (3)A (4)23°26′S (5)B 1月初 (6)B D (7)变快 变慢 (8)南 南 A~B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指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6分)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3分)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过后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2分)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分)
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度数:23°26′。含义:表示黄赤交角。结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南 北
(4)变大 变小
解析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2)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其结果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4)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发生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仪或其他工具,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公转特点与黄赤交角,培养地理实践力。2.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一轴
地轴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两面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为90°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
春分日eq \(――→,\s\up7(a))夏至日eq \(――→,\s\up7(b))秋分日eq \(――→,\s\up7(c))冬至日eq \(――→,\s\up7(d))春分日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7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7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含解析),共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