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能量的转换》教案设计 教案 46 次下载
- 1.4《电磁铁》教案设计 教案 46 次下载
- 2.6《有趣的食物链》教案设计 教案 44 次下载
- 2.7《做个生态瓶》教案设计 教案 43 次下载
- 2.8《适应生存的本领》教案设计 教案 44 次下载
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5 多样的栖息地教案设计
展开5.多样的栖息地
【教材分析】
《多样的栖息地》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栖息地的概念还不了解。
本课是认识栖息地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第一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的环境、食物、水源等为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庇护所。本课包括四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提供信息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求,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析一个池塘或一棵大树、一片草地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第三个活动,以四川大熊猫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自然保护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第二课进一步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了解,探究过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但不会深入思考生物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理解栖息地的多样化,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良好地实验习惯,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还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2.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
科学态度目标
1.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2.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教学难点】
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
【教学准备】
材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栖息地
1.师:同学们,观看教材中的图片及文字。从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 ……(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不同的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2.师:想一想:除了图中的生物,还有谁住在那里? 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
生:……
3.师:(出示PPT)进行讲解。
4.师小结: 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设计意图: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且生生不息?需要着力丰富学生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对栖息地多样、生命多样的认知,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
二、在校园里寻找一处生物栖息地
1.教师讲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等。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
2.教师讲述:分组在校园里找一个花坛或一棵大树周围的环境,寻找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观察并记录下来,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要求:
(1)找:在组长带领下寻找校园里一处栖息地,描述这个栖息地的特点;
(2)察:仔细观察栖息地里的生物;
(3)记:将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记录下来;
(4)思: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注意:以肉眼观察为主,不得用手或身体直接接触栖息地中的小动物,尽量不打扰它们,防止发生意外。
4.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走出教室寻找校园内生物的栖息地,完成实验报告单。
5.十分钟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6.师:同学们在校园内找到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大树,有花坛、有草坪……这些栖息地虽然不大,但也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阳光、土壤、水、温度、空气等生存条件,植物在这里生长,动物在这里觅食、安家、繁殖后代等。植物在水、阳光、空气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为植食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也会吸引其他肉食动物前来猎食。生活在这些栖息地的动植物死后,会被微生物分解,变成土壤的肥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这个环境里所有的生物都依赖这个环境生存。
7. 师小结: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设计意图:要建立起地球上大的栖息地的概念,必须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明白,一棵大树、一个花坛等就是一个栖息地。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寻找生物的栖息地,以此为研究对象,发现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及该处的环境特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栖息地概念内涵的理解。]
三、分析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的关系
1.师:(出示大熊猫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
2.师:它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大熊猫。
我们先阅读教材中的科学资料——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
师: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
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画出了哪些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
生分享。
3.师:阅读完资料,我们一起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析三个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学生交流讨论。
4.师进行补充讲解。
5.教师总结: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气候寒冷、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所以这些地区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
[设计意图:大熊猫是学生喜闻乐见、比较熟悉的动物。通过对大熊猫栖息地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对资料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学会从各个环境要素寻找大熊猫与栖息地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5.多样的栖息地
栖息地:食物 水 庇护所
食物
温度
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 降水
日照
土壤
……
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5 多样的栖息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238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多样的栖息地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5 热传导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5 热传导一等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5 运动与位置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上册5 运动与位置精品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