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学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
    2.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解释字词。
    悠悠:
    怆然:
    涕: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文学常识。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代诗人 ,字 。后世称为陈拾遗。
    (四)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孤单悲苦心绪的诗句是:
    2.《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3.《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4.《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课中学习
    (一)合作探究。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将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浩大相比,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诗人登上 ,看到 ,先想到 ,再想到 ,不禁 。
    (二)感受品味。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4.“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6.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7.《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学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