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人教(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985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人教(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985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人教(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985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原因可能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厄尔尼诺 D.偏南风
2.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
A.引发赤潮 B.软件业遭受打击
C.降水增多 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处浮油层向偏北、偏西方向扩散,说明有可能受偏南风的影响。第2题,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1.D 2.D
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我国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因此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第4题,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转入产业的类型、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确定,①错;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高速发展阶段,不适宜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②错;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正确;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④正确。综上,选B项。
答案3.D 4.B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业为污染密集型产业。下表为2001—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单位:%)。据此完成5~6题。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苏南 | 20.52 | 17.44 | 30.23 | 40.53 | 32.23 | 21.84 |
苏中 | 6.91 | 8.98 | 25.96 | 42.64 | 29.97 | 31.87 |
苏北 | 8.42 | 13.60 | 7.32 | 23.52 | 25.77 | 27.23 |
年份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01- 2005 均值 | 2006- 2010 均值 |
苏南 | 25.19 | 15.78 | 2.12 | 19.00 | 28.19 | 16.79 |
苏中 | 32.61 | 23.80 | 9.90 | 23.61 | 22.89 | 24.36 |
苏北 | 32.52 | 31.15 | 20.19 | 36.64 | 15.73 | 29.55 |
5.江苏省三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 )
A.2010年苏北产值最高
B. 产值增长速度苏南、苏中先增后降,苏北持续增加
C. 2001—2005年,逐渐向苏北集聚
D. 2006—2010年可能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
6.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合理举措是 ( )
A.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产业发展环境准入门槛
B.全部关停或外迁污染密集型产业
C.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发展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零排放
解析第5题,根据示意图判断,2010年苏北产值增长速度最快,但产值不一定最高;苏北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持续增加;2001—2005年,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苏南集聚;2006—2010年,苏中和苏北均值上升,可能是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第6题,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答案5.D 6.C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但见效不明显。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图。据此完成7~8题。
7.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图中( )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解析第7题,我国东部的交通更便利,产业集聚效应更好,工业发展条件更有利,因此会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第8题,读图可知,京津地区净产业转移量大(为正值),且净碳排放转移数值较小(为正值),所以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答案7.A 8.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淘汰后的电脑和手机最终去了哪里?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大约70%的电子产品最终变成垃圾并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广东贵屿镇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拆解废旧电子电器的传统方法:先是拆,由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然后用碳火炉烤熔电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金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出来,这叫“洗金”,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量酸性气体;如果烧出来有铜,就叫“烧板”;塑料则被切成丸状,用作再生塑料的原料。当地人由此获得丰厚收益,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污染威胁。
(1)说明贵屿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指出中国要想摘掉世界电子“垃圾场”帽子需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大量废弃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量酸性气体”,说明会造成大气污染;随意堆积的电子垃圾,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会产生水污染等。第(2)题,中国要想摘掉世界电子“垃圾场”帽子需采取的措施应从垃圾来源及污染治理方面考虑。
答案(1)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垃圾的管控,严禁从海外进口电子垃圾;改变传统的处理方法;提高加工处理的技术,避免二次污染;等等。
素养提升
发达国家产生的电子垃圾较多,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回收处理非法输往发展中国家。读电子垃圾主要物质质量比例表,完成1~2题。
物质 | 金属 | 塑料 | 玻璃/ 陶瓷 | 电线 | 印刷 电路板 | 木材 |
比例/% | 49.00 | 20.70 | 18.10 | 0.40 | 1.20 | 0.30 |
物质 | 橡胶 | 绝缘体 | 混凝土 | 其他 | 总计 |
|
比例/% | 0.40 | 0.80 | 4.10 | 5.00 | 100.00 |
|
1.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大量输往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主要是( )
A.环保意识差
B.回收利用价值低
C.成分复杂,回收技术难度大
D.劳动力缺乏,回收成本高
2.实现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回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严格,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劳动力成本高,导致回收成本高。第2题,加强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1.D 2.D
下表示意2005年和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读表,完成3~4题。
年份 | CO2排放 量/106 t | NOx排放 量/104 t | SO2排放 量/104 t | ||
2005 | 167 | 56.9 | 135.6 | 35 | 80 |
2007 | 677 | 104.7 | 307.8 | 69 | 308 |
3.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的( )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B.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C.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D.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4.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
A.转出越多 B.转出越少
C.转入越少 D.转入越多
解析第3题,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可根据表中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与出口额的比值算出。第4题,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增大说明其他国家把这些高耗能工业转移到了我国。
答案3.C 4.D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的“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制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读图,完成5~6题。
5.该“垃圾旋涡”的形成原因是( )
A.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6.近年来,该“垃圾旋涡”的垃圾主要来自( )
A.旋涡东部陆地 B.旋涡西部陆地
C.旋涡南部陆地 D.旋涡北部陆地
解析废塑料制品主要来自陆地人类活动。“垃圾旋涡”的南、北部是海洋,西部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较东岸的北美地区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而环保意识和治理能力弱,垃圾排放到海洋中后,受到海水运动的影响形成“垃圾旋涡”。
答案5.C 6.B
7.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000—2011年中国四大地区及地区间污染
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
地区 | 范 围 | 转入产业 | 转出产业 |
西部 地区 |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 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 | — |
东北 地区 | 辽宁、吉林、黑龙江 | — | 除水泥外所有产品 |
中部 地区 |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 纯碱、化肥、水泥 | 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 |
续 表
地区 | 范 围 | 转入产业 | 转出产业 |
东部 地区 |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 | 平板玻璃、生铁、粗钢 | 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 |
(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
(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
(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内容判断,我国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第(2)题,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而且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产业转入。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低,环境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要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承接产业转入时要综合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度转入;要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答案(1)①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②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③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
(2)①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②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③政策因素: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产业转入。
(3)影响: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现会威胁全国生态安全;③西部地区环境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
措施:①综合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度转入;②严格落实转入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③推行清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精品当堂检测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核泄漏事故,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说明,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有,合理处理口罩等医疗垃圾的方法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有,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