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样本7,7,6,5,4的众数是2B.样本2,2,3,4,5,6的中位数是4C.样本39,41,45,45不存在众数D.5,4,5,7,5的众数和中位数相等2、在爱心一日捐活动中,我校初三部50名教师参与献爱心,以下是捐款统计表,则该校初三教师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金额/元50100150200300人数4181486A.100,100 B.100,150 C.150,100 D.150,150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表所示:使用寿命x/h80120160灯泡只数303040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 )A. B. C. D.4、一组数据2,9,5,5,8,5,8的中位数是( )A.2 B.5 C.8 D.95、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条形图所示,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A.8 B.13 C.14 D.156、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预计我国5G商用将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小明准备到一家公司应聘普通员,他了解到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如下:月收入/元4500019000100005000450030002000人数12361111对这家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能为小明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7、为了交接某校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抽取了其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整理分析,这个调查过程中的样本是( )A.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B.2000C.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D.508、5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实数,并把自己想好的数如实地告诉他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将他相邻的两个人告诉他的数的平均数报出来,若报出来的数如图所示,则报4的人心里想的数是( )A.7 B.8 C.9 D.109、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8,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A.89 B.90 C.91 D.9210、在“支援河南洪灾”捐款活动中,某班级8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奉献爱心,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60,25,60,30,30,25,65,60.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60,30 B.30,30 C.25,45 D.60,45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10元,11元,14元.若将种糖果3kg,种糖果2kg,种糖果1kg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______元.2、某公司招聘员工,对应聘者进行三项素质测试:创新能力、综合知识、语言表达,某应聘者三项得分分别为70分、80分、90分,如果将这三项成绩按照5:3:2计入总成绩,则他的总成绩为 _____分.3、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右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某市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及增长速度的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有以下三个推断:①2013~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连年增高;②2014~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实际增长最多的是2017年;③与2015年相比,2016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4、某单位要招聘1名英语翻译,小亮参加招聘考试的各门成绩如表所示:项目听说读写成绩(分)70908585若把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计算平均成绩,则小亮的平均成绩为_____.5、已知一组数据:18,17,13,15,17,16,14,1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一个小饭店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 经理领班迎宾厨师厨师助理服务员洗碗工人数/人1222382月收入/元4700190015002200150014001200(1)该饭店所有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元?月收入的中位数、众数呢?(2)你觉得用以上三个数据中的哪一个来描述该饭店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更为恰当?说说你的理由.(3)某天,一个员工辞职了,若其他员工的月收入不变,平均收入升高了.你认为辞职的可能是哪个岗位上的员工?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某研究小组随机采访该小区的10位居民,得到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分别为:17,12,15,20,17,0,7,26,17,9(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众数是____;(2)计算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3)若该小区有2000位居民,试估计该小区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总次数.3、为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研究人员分别抽取了10株苗,测得它们的高度(单位:cm)如下:甲:9,14,11,12,9,13,10,8,12,8;乙:8,13,12,11,9,12,7,7,9,11你认为哪种农作物长得高一些?说明理由.4、某校为了了解八、九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情况,现从八、九年级男生中各随机抽取了名学生进行了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记为(厘米),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所得的数据分为组:(组:;组:;组:;组:;组:),学校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部分信息:A.八年级被抽取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B.九年级被抽取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扇形统计图C.八年级被抽取的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在这一组的数据是: D.九年级被抽取的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在这一组的数据是: E.八、九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______,______;(2)若该校八年级有男生人、九年级有男生人,估计这两个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不低于的人数一共多少人;(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该校八、九年级中哪个年级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更优异,请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5、某单位要招聘1名英语翻译,甲、乙两人报名参加了4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听说读写甲90808578乙78828588如果把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计算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的平均成绩高?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定义和中位数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判定即可.【详解】A. 样本7,7,6,5,4的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是7,所以众数是7,故选项A不正确;B. 样本2,2,3,4,5,6的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中位数是,故选项B不正确;C. 样本39,41,45,45重复次数最多的数字是45,故选项C不正确;D. 5,4,5,7,5,将数据重新排序为4,5,5,5,7,重复次数最多的众数是5和中位数为5,所以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解题关键.2、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由表知,这组数据的第25、26个数据分别为150、150,所以其中位数为=150,众数为10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3、B【解析】【分析】先用每组的组中值表示这组的使用寿命,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详解】解: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24(h),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x1,x2,x3,…,xn的权分别是w1,w2,w3,…,wn,则(x1w1+x2w2+…+xnwn)÷(w1+w2+…+wn)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4、B【解析】【分析】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详解】解:将改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2,5,5,5,8,8,9,中间位置的数为:5,所以中位数为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地中位数的定义,是求解该类问题的关键.5、C【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据此结合条形图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条形统计图知14岁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为14岁,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及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及了解众数的定义.6、B【解析】【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既然小明想了解到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那么应该是看多数员工的工资情况,故值得关注的是众数.【详解】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小明应最关心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7、C【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详解】解:A、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故选项不合题意;B、2000是个体的数量,故选项不合题意;C、这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选项符合题意;D、50是样本容量,故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的区别,关键是明确考查对象的范围.样本容量只是个数字,没有单位.8、C【解析】【分析】设报4的人心想的数是x,则可以分别表示报1,3,5,2的人心想的数,最后通过平均数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报4的人心想的数是x,报1的人心想的数是10﹣x,报3的人心想的数是x﹣6,报5的人心想的数是14﹣x,报2的人心想的数是x﹣12,所以有x﹣12+x=2×3,解得x=9.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9、B【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95×20%+90×30%+88×50%=90(分).即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90分.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常考题.10、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找出最中间的那个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详解】解:6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元;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5,25,30,30,60,60,60,65,则中位数是=45(元).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1【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糖果的总钱数,然后除以糖果的总质量.【详解】解: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元.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10、11、1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2、77【解析】【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他的总成绩为是=77(分),故答案为:77.【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3、①③【解析】【分析】根据统计图中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数据即可判断①;计算出2014~2017年每年的增长量即可判断②;根据统计图中的增长速度即可判断③.【详解】解:因为,所以2013~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连年增高,①正确;2014年比2013年实际增长量为(亿元),2015年比2014年实际增长量为(亿元),2016年比2015年实际增长量为(亿元),2017年比2016年实际增长量为(亿元),由此可知,2014~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实际增长最多的是2015年,则②错误;因为115.2>100.6,所以与2015年相比,2016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读懂统计图是解题关键.4、82【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小亮的平均成绩为:(70×3+90×3+85×2+85×2)÷(3+3+2+2)=(210+270+170+170)÷10=820÷10=82(分).故小亮的平均成绩为82分.故答案为:82.【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代表各数据的权.5、16.5,17【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详解】将,,,,,,,从小到大排列为:,,,,,,,其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为,中位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众数和中位数,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收入的平均数是1700元,中位数是1450元,众数是1400元;(2)中位数或众数,理由见解析;(3)迎宾、厨师助理、服务员或洗碗工.【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即可);根据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先将所有员工的月收入进行排序,然后取最中间的两个数求其平均数)即可;根据众数的意义(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即可得;(2)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看是否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收入来判断即可;(3)由于此人辞职后平均工资升高了,说明此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700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月收入的平均数是1700元;最小的数为1200两个,后面是1400八个,后面是1500两个,∴第十个和第十一个数分别是1400和1500,中位数为:,∴月收入的中位数是1450元;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1400,8次,∴月收入的众数是1400元;(2)平均数受极端值4700元的影响较大,不太恰当,用中位数或众数描述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更为恰当;(3)由于此人辞职后平均工资升高了,说明此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700元),因此辞职的人可能是迎宾、厨师助理、服务员或洗碗工.【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实际意义,理解各个数据的来源及运用是解题关键.2、(1)16;17;(2)14次;(3)28000次【解析】【分析】(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计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2)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将所有数的和除以10即可;(3)用样本平均数估算总体的平均数.【详解】解:(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新排列后,第5、第6个数分别是15和17,所以中位数是(15+17)÷2=16,因为17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7,故答案是16,17;(2)根据题意得:×(0+7+9+12+15+17×3+20+26)=14(次),答: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3)根据题意得:2000×14=28000(次)答:该小区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总次数为28000次.【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抓住概念进行解题,难度不大,但是中位数一定要先将所给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再求,以免出错.3、甲,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cm);(cm);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0.6cm和9.9cm,因此可以认为甲种农作物长得高一些.【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会熟练运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4、(1)225,238;(2)估计这两个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不少于220 厘米的人数一共有1890人;(3)九年级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更优异,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求出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不少于220厘米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3)根据中位数、众数进行比较得出答案.【详解】解:(1)八年级20名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225(厘米),因此中位数是225,即m=225,九年级20名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38,共出现5次,因此众数是238,即k=238,故答案为:225,238;(2)1400×=770(人),1600×70%=1120(人),770+1120=1890(人),估计这两个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不少于220 厘米的人数一共有1890人;(3)九年级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更优异,理由:九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均比八年级的高.【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5、甲的平均成绩高,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甲的平均成绩高,∵甲的平均成绩:(分),乙的平均成绩:(分),,∴甲的平均成绩高.【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要注意各部分的权重与相应的数据的关系,熟记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